效陶彭泽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效陶彭泽原文

霜露悴百草,时菊独妍华。
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
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
尽醉茅檐下,一生岂在多。

诗词问答

问:效陶彭泽的作者是谁?答:韦应物
问:效陶彭泽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效陶彭泽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韦应物的名句有哪些?答:韦应物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86_5

参考注释

霜露

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百草

各种草类。亦指各种花木。《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 汉 王充 《论衡·幸偶》:“夫百草之类,皆有补益,遭医人採掇,成为良药。”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王微》:“寂歷百草晦,欻吸鵾鷄悲。”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二:“曾把四絃娱 白傅 ( 白居易 ),敢将百草鬭 吴王 。”

时菊

应时开的菊花。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唐 韦应物 《九日沣上作》诗:“时菊乃盈泛,浊醪自为美。”

妍华

(1).指美艳;华丽。 北齐 卢士深 妻 崔氏 《靧面辞》:“取白雪,取红花,与儿洗面作妍华。” 唐 韦应物 《效陶彭泽》诗:“霜露悴百草,时菊独妍华。” 宋 周邦彦 《渡江云》词:“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四库全书总目·总集一·西昆酬唱集》:“其诗宗法 唐 李商隐 ,词取妍华,而不乏兴象,效之者渐失本真。”

(2).指美丽的风光。 南朝 宋 鲍照 《采菱歌》之三:“暌阔逢暄新,悽怨值妍华。”

(3).喻青春。 唐 李峤 《东飞伯劳歌》:“庭前芳树朝夕改,空驻妍华欲谁待。” 唐 刘希夷 《江南曲》之七:“自惜妍华三五岁,已叹关山千万重。”

物性

事物的本性。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呜呼!地土风气之能移物性如是耶?”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鹤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惟有阴阳五行之僻论,跋扈于学界,语及物性,则缘附以为辞,怪诞支离,不可穷詰。”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寒暑

(1) 气候的冷和热

寒暑表

(2) 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

经历了几十个寒暑

其奈

亦作“ 其那 ”。怎奈;无奈。 唐 刘禹锡 《遥和韩睦州元相公二君子》诗:“其奈无成空老去,每临明镜若为情?” 唐 元稹 《春六十韵》:“虚逢好阳艳,其那苦昏懜。” 宋 杨万里 《乙酉社日偶题》诗:“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乾。” 明 刘基 《移梅亭》诗:“月凉夜色清如水,其那楼头玉笛哀。”

浊醪

浊酒。 晋 左思 《魏都赋》:“清酤如 济 ,浊醪如 河 。” 唐 韦应物 《效陶彭泽》诗:“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家有浊醪,但幽室之物,不足款嘉宾,奈何!”参见“ 浊酒 ”。

日入

太阳落下去。《穀梁传·庄公七年》:“日入至於星出,谓之昔。”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平旦,日入光销,故视大也。” 明 高启 《送示上人序》:“每登西麓,聚落叶藉坐,探韵赋诗,抵日入鸟归乃去。”

田家

(1) 农家

邀我到田家。——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农夫

尽醉

尽情醉酒。 唐 杜甫 《雨过苏端》诗:“浊醪必在眼,尽醉攄怀抱。”《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老伯酒量极高的,当日同先君吃半夜,今日也尽醉纔好。”

茅檐

茅,指盖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