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令/醉太平

作者:李彭老 朝代:宋代

四字令/醉太平原文

兰汤晚凉。
鸾钗半妆。
红巾腻雪初香。
擘莲房赌双。
罗纨素珰。
冰壶露床。
月移花影西厢。
数流萤过墙。

诗词问答

问:四字令/醉太平的作者是谁?答:李彭老
问:四字令/醉太平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四字令/醉太平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李彭老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老名句大全

李彭老四字令/醉太平书法欣赏

李彭老四字令/醉太平书法作品欣赏
四字令/醉太平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兰汤

(1).熏香的浴水。《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南朝 梁武帝 《和太子忏悔》:“兰汤浴身垢,懺悔浄心灵。”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兰汤》:“ 刘义庆 曰:‘古制,庙方四丈,不墉壁,道广四尺,夹树兰香,斋者煮以沐浴,然后亲祭,所谓兰汤。’”

(2).指温泉。 唐玄宗 《惟此温泉》诗:“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

鸾钗

鸾形的钗子。 唐 李商隐 《河阳诗》:“湿银注镜井口平,鸞釵映月寒錚錚。” 刘学锴 余恕诚 集解引 道源 注:“《杜阳杂编》:‘ 唐 同昌公主 有九鸞之釵。’” 明 唐寅 《题美人图》诗:“鸞釵压鬢髻偏新,雾湿云低别种情。” 清 纳兰性德 《桂》诗:“露铸鸞釵色,风薰 鷲岭 香。”

半妆

见“ 半粧 ”。

亦作“ 半妆 ”。1.半面妆。 五代 薛昭蕴 《离别难》词:“半粧珠翠落,露华寒。”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蒋凝 应宏辞,人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妆。’” 宋 张先 《泛青苕》词:“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参见“ 半面粧 ”。

(2).谓薄饰。 唐太宗 《赋得花庭雾》诗:“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红巾

(1).红色巾帕。 唐 杜甫 《丽人行》:“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宋 苏轼 《贺新郎》词:“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清 龚自珍 《瑶台第一层》词附录:“王孙密以红巾繫女衵衣,女不知也。”

(2).借指美女。 唐 王勃 《落花落》诗:“綺阁青臺静且閒,罗袂红巾復往还。”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3).见“ 红巾军 ”。

莲房

(1) 莲蓬

(2) 指僧人的居室

纨素

洁白的绸子

腰若流纨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冰壶

(1).盛冰的玉壶。常用以比喻品德清白廉洁。语本《文选·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李周翰 注:“玉壶冰,取其絜浄也。” 唐 姚崇 《冰壶诫序》:“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清也……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明 孙梅锡 《琴心记·王孙作醵》:“官况托冰壶,友谊敦芳醑,数载梦中孤,今日樽前聚。”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霜鍔扬辉耀,冰壶濯晶莹。”

(2).借指月亮或月光。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冰壶通皓雪,綺树眇晴烟。” 宋 杨万里 《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诗:“人间何处冰壶是,身在冰壶却道非。” 元 马致远 《青山泪》第三折:“正夕阳天阔暮江迷,倚晴空 楚 山叠翠,冰壶天上下,云锦树高低。” 明 陈所闻 《浪淘沙·中秋同皮元素泛月》曲:“秋色老梧桐,月满遥空。画桥百尺似飞虹。人向冰壶同载酒,细浪轻风。” 清 李基和 《戊寅中秋初度月下作》诗:“谁画 雁门 今夜里,山川别样贮冰壶。”

露床

指铺设竹席的凉床。《史记·滑稽列传》:“ 楚庄王 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牀,啗以枣脯。马病肥死。” 唐 白居易 《时热少客因咏所怀》:“露牀青篾簟,风架白蕉衣。” 宋 楼采 《二郎神》词:“露牀转玉,唤睡醒、緑云梳晓。”

移花

移植花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移花种竹,叠石疏泉。”

流萤

飞行无定的萤。 南朝 齐 谢朓 《玉阶怨》诗:“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復息。” 唐 杜牧 《秋夕》诗:“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碧野 《金鸡菊》:“特别有趣的是,黑夜,有一点点流萤在草丛中穿飞。”

诗文赏析


就风格而言,李彭老词属吴文英一派。比如这一阕 ,开篇点题“兰汤晚凉 ,鸾钗半妆,红巾腻雪初香 。”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便是“兰汤 ”、“ 鸾钗”、“红巾”、“腻雪”、“香”、“莲房”、“罗纨”、“素珰”、“冰壶”、“露床”、“月”、“花影”、“流萤”等一大批金碧辉煌、艳美娇丽的字眼,通过这些光怪陆离、琳瑯满目的词汇,作者着力塑造的是一个生活在锦衣玉食之中的贵族少妇的形象。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她或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或者琴棋书画潇洒风流。而词中正面写到女主人公的,除了妆饰之外,便只有两个动作:“擘莲房赌双”和“数流萤过墙”,乍一看这不过是有闲阶级的两种游戏而已 。但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越读,我们越能觉出“赌双”二字的讲究。事实上,如果把全篇比作龙的话 ,那么“赌双”二字就是龙的眼睛 :忽略了它们 ,全篇只是一片糊涂;读懂了它们,全篇也就豁然开朗。原来,女主人公“擘(掰开)莲房 ”,并非是无目的地玩耍,而是要通过赌双来占卜自己是否有缘成“ 双”——因此,锦衣玉食堆中的贵妇人,其实是被痛苦熬煎着的思妇。
由此就可以推知“ 擘 ”这个动作中混和着无限的忧思 ,也寄托着无限的希望 。同样 ,读通了这一句,“数流萤过墙 ”的含义也就昭然若揭 。我们知道,“擘莲房赌双”开始在兰汤浴罢,当在 * ;而“数流萤过墙”是在“月移花影西厢”以后,可见已经夜定更深。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主人公不知已擘了多少莲房,也许早擘出了双,但是莲房却欺骗了她;也许擘出的莲子数目总是单,所以她的失望早都变成了绝望。总之,夜已人静,自己却毫无睡意,百无聊赖中只能“数流萤过墙 ”。可见数流萤的行为,正是痛苦、寂寞、凄凉的心绪的表现。这阕《四字令》含蕴极深,出语极淡,而正是这些淡语,闲语,起到了比正面勾勒更好的作用。
李彭老词之工秀,还可以从这首炼句炼字的词中看出。首先,在句子的安排上,作者既善于用淡笔酝酿 ,又能够抓住“好发挥笔力处”,尽力铸造揭破主题的重点句。这首词上下两片各有四句,每片前三句重在酝酿,到了前后两个结句处才用酝酿所得的全部功力,吐出千钧之语。先看上片。首说“兰汤晚凉”,是刚刚出浴 ,次说“鸾钗半妆”,则正在打扮。古诗有“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话,可是这首词中的女主人公却在刻意妆扮,大概她已有爱人即将回来的预感或说“确信”。“红巾腻雪初香”是写妆成。到这里为止,人,经过了一番梳洗打扮,只待旅人归来;词篇,也经过了一番精心蕴蓄,已经箭在弦上,于是郑重推出一句:“擘莲房赌双”。这一句是作品的主题所在 ,当然也正是上片力量之所在。再看下片。“罗纨素珰”,“冰壶露床”虽仅写妆束所用的器具,但跟上片比较,已明显流露出凄冷的意思。“月移花影西厢”表示时间推移。随着月移花影,主人公“赌双”的希望完全落空,在这种意境下出现的“数流萤过墙”一句,对于主人公悲怆凄冷情绪的揭示,无疑是最得力的。其次,在词语的使用上,虽说呈现着光焰耀目的总趋向,可是由于上下两片侧重点多有不同,词的风貌也就不完全一样,前片的期待是满怀希望的,所以“兰汤”、“鸾钗”、“红巾”、“腻雪”、“香”等词语用的都特别娇美;后片由失望转入绝望,因而“罗纨”、“素珰”、“冰壶”、“露床”、“月”、“影”等词语则显得朴素与凄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