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閤(王郎中宅)

作者:释元肇 朝代:宋代

小閤(王郎中宅)原文

老子小婆娑,装成安乐窝。

不堪人狭隘,足称自吟哦。

爱日烘窗煖,承檐听雨多。

来春在铃下,思治作民和。

诗词问答

问:小閤(王郎中宅)的作者是谁?答:释元肇
问:小閤(王郎中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小閤(王郎中宅)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释元肇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元肇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歌韵

2. 王郎中宅

参考注释

老子

(1) 父亲

(2) 老年男子的自称。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

小婆

亦作“ 小婆子 ”。小老婆。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五回:“ 何世雄 急忙夹了皮包,提着 * ,对小婆说:‘我走了。你别怕!以后派人来接你。’” 老舍 《四世同堂》六:“你看你,还象个男子汉大丈夫!多咱你的小婆子跟拉车的跑了,你大概也不敢出一声,你个活王八!”

安乐窝

(1) 安逸的生活环境

(2) 小巧、温暖、舒适的处所或房间

不堪

(1)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忙碌不堪

疲备不堪

(2)

坏到极点

那饭菜都系不堪之物。——《红楼梦》

狭隘

(1) 狭窄

一条狭隘的小巷

(2) (指气量、见识等)狭小

不要跟他这种狭隘的人打交道

足称

值得称道。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全 赵 之袨服丛臺,方此为劣 临淄 之挥汗成雨,曾何足称。”《隋书·王韶元岩等传赞》:“ 元巖 王韶 ,任当彼相,并见严惮,莫敢为非,謇諤之风,有足称矣。”

吟哦

(1) 有节奏地诵读

曼声吟哦

(2) 写作诗词;推敲诗句

执卷吟哦,搜索殊苦

驴上吟哦。——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爱日

(1).珍惜时日。《吕氏春秋·上农》:“敬时爱日,至老不休。”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圣人深知,力者乃民之本也而国之基,故务省役而为民爱日。” 宋 黄庭坚 《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迺几父旧治之地》诗:“勉哉思爱日,赠言同马檛。”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爱日且增初日学,望云兼慰看云情。”

(2). 汉 扬雄 《法言·孝至》:“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 舜 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 李轨 注:“无须臾懈於心。”后以指儿子供养父母的时日。《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宋 朱熹 集注:“常知父母之年,则既喜其寿,又惧其衰,而於爱日之诚,自有不能已者。” 清 顾炎武 《为丁贡士亡考衢州君生日作》诗:“伤今已抱终天恨,追往犹为爱日欢。”

(3).《左传·文公七年》:“ 赵衰 ,冬日之日也。” 杜预 注:“冬日可爱。”后因称冬日为爱日。亦常比喻恩德。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之问》诗:“温辉凌爱日,壮气惊寒水。” 宋 司马光 《和秉国芙蓉》之一:“清晓霜华漫自浓,独凭爱日养残红。”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枢密直学士 刘综 出镇 并 门,两制舘阁皆以诗宠其行……都尉 王貽永 云:‘ 河 朔 雪深思爱日, 并 门春暖咏甘棠。’”

来春

明年春天。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田事废业无餘积,虽 羌 虏必破,来春民必困乏。” 唐 白居易 《四十五》诗:“或拟 庐山 下,来春结草堂。” 周瘦鹃 《花木丛中·枸杞》:“今秋枝叶四布,结实很多,来春打算删去大半,以便保持下悬的梢头部分。”

铃下

(1).指侍卫、门卒或仆役。 汉 应劭 《汉宫仪》:“太常驾四马,主簿前车八乘,有铃下、侍阁、辟车、骑吏、五百等员。”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王敦 在 武昌 ,铃下仪仗生花。”《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 布 ( 吕布 )屯 沛城 西南,遣铃下请 灵 ( 纪灵 )等。” 胡三省 注:“铃下,卒也,在铃阁之下,有警至则掣铃以呼之,因以为名。”

(2).太守的敬称。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职官》:“ 唐 称太守曰节下,又云铃下,又云第下。”

思治

想望治世。《诗·曹风·下泉序》:“《下泉》,思治也。 曹 人疾 共公 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 孔颖达 疏:“此谓思上世明王贤伯治平之时。”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国安由万邦之思治,主尊赖羣后之图身。”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时方颠沛,则显不如隐;万物思治,则默不如语。”

民和

民众和睦团结。《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管子·兵法》:“畜之以道 * 和,养之以德 * 合。”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柘枝歌》:“始知事简乐民和,不厌来观柘枝舞。”

民众的信赖。《史记·楚世家》:“ 熊渠 甚得 江 汉 间民和。”《汉书·萧何传》:“客又説 何 曰:‘……君初入 关 ,本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尚復孳孳得民和。’”《梁书·止足传·顾宪之》:“﹝ 顾宪之 ﹞性又清俭,彊力为政,甚得民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