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其七

作者:沈光文 朝代:明代

山间·其七原文

饿已千秋久,人堪饭首阳。

苦忧徒反侧,无事笑徜徉。

慨想风云合,回思雨露长。

只今空寂寞,能不恋沧浪。

诗词问答

问:山间·其七的作者是谁?答:沈光文
问:山间·其七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山间·其七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沈光文的名句有哪些?答:沈光文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2. 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参考注释

千秋

(1) 千年

(2) 岁月久远

(3) 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首阳

山名。一称 雷首山 ,相传为 伯夷 、 叔齐 采薇隐居处。《诗·唐风·采苓》:“采苓采苓, 首阳 之巔。” 毛 传:“ 首阳 ,山名也。”《论语·季氏》:“ 伯夷 、 叔齐 ,饿于 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按, 首阳山 在今何地,旧说不一。《论语》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 首阳山 在 河东 蒲坂 , 华山 之北, 河曲 之中。” 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

反侧

(1).翻来复去,转动身体。《诗·周南·关雎》:“悠哉悠哉,展转反侧。” 汉 王粲 《登楼赋》:“夜参半而不寐兮,悵盘桓以反侧。” 唐 杜甫 《彭衙行》:“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王子》:“长史惊而寤,阴异之,叹息不能復寐,反侧达旦。”

(2).反复无常。《诗·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极反侧。”《楚辞·天问》:“天命反侧,反罚何佑?” 朱熹 集注:“反侧,言无常也。”

(3).不安分,不顺服。《荀子·王制》:“故姦言、姦説、姦事、姦能、遁逃反侧之民,职而教之,须而待之。” 王先谦 集解:“反侧之民,不安之民也。”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或收市重寳,逃入反侧之地,以资寇盗。”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内消反侧,外絶覬覦,远近晏然。” 孙中山 《 *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邓本殷 等负隅于南路, 杨希闽 、 刘震寰 等,更反侧于肘腋之下。”

(4).惶恐不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王含 作 庐江郡 ,贪浊狼籍。 王敦 护其兄,故於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 庐江 人士咸称之。’时 何充 为 敦 主簿,在坐,正色曰:‘ 充 即 庐江 人,所闻异於此。’ 敦 默然,旁人为之反侧, 充 晏然神意自若。” 宋 王安石 《上富相公书》:“三司判官,尤朝廷所选择,出则被使漕运,而金穀之事,某生平所不习,此所以蒙恩反侧而不敢冒也。”

无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徜徉

(1).犹徘徊。盘旋往返。《淮南子·人间训》:“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蜺之间。”徜徉,一本作“ 析惕 ”。

(2).犹彷徨。心神不宁貌。《文选·张衡<思玄赋>》:“会 帝轩 之未归兮,悵徜徉而延佇。”旧注:“悵徜徉,思貌。”一本作“ 倘佯 ”。《后汉书·张衡传》作“相佯”。

(3).安闲自得貌。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於 盘 兮,终吾生以徜徉。” 宋 陈亮 《何少嘉墓志铭》:“仲兄 大雅 以疾不涉事, 少嘉 时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养疾。” 明 张羽 《秋日苕溪·道中》诗:“闲行无物役,洄沿自徜徉。”

风云

①风和云:天有不测~。 ②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突变。

回思

回想,回忆

回思创业时。——清· 黄宗羲《原君》

雨露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泽

只今

如今;现在。 唐 李白 《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吴王 宫里人。”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清 李国宋 《朝天宫感怀》诗:“自昔鼎成龙已去,只今松老鹤还飞。” 郭沫若 《雄师百万挽狂澜》诗:“只今双喜大临门,‘七一’佳期水库成。”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能不

(1).犹言而不。《诗·卫风·芄兰》:“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马瑞辰 通释:“按能字古读若耐,声与乃相近,而义亦同。能即乃也,乃犹而也。言虽则佩觿,而不我知也。”

(2).岂能不。谓不能不。 唐 白居易 《忆江南》词之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緑如蓝,能不忆江南!”

同“ 能否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 信 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沧浪

(1).古水名。有 汉水 、 汉水 之别流、 汉水 之下流、 夏水 诸说。《书·禹贡》:“ 嶓冢 导 漾 ,东流为 汉 。又东为 沧浪 之水。” 孔 传:“别流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夏水》:“ 刘澄之 著《永初山川记》云:‘ 夏水 ,古文以为 沧浪 ,渔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余久客古 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 李善 注:“ 孟子 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 清 毕沅 辑校:“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苍色的水。 唐 韩愈 《合江亭》诗:“长綆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沧浪浩荡杳难期,此别重逢又几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 华硕宣 ﹞《湖上》云:‘忽惊鸥鷺起,渔笛响沧浪。’”亦借指青苍的天空。 唐 寒山 《诗》之五九:“天高不可问,鷦鵊在沧浪。”

(4).形容头发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苏郎中惊斑鬓之什》:“遶鬢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关河 泱漭连兵气,齿髮沧浪寄病身。”

(5).《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