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萧饶州韵

作者:仇远 朝代:宋代

次萧饶州韵原文

数椽西郭外,元不与村居。
官冷谋升斗,头童怯比疏。
莫愁书费纸,肯叹出无车。
也胜焦徵士,蜗牛卧雪庐。

诗词问答

问:次萧饶州韵的作者是谁?答:仇远
问:次萧饶州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仇远的名句有哪些?答:仇远名句大全

仇远次萧饶州韵书法欣赏

仇远次萧饶州韵书法作品欣赏
次萧饶州韵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西郭

(1).西边外城。《左传·襄公十八年》:“﹝十二月﹞己亥,焚 雍门 及西郭、南郭。”

(2).复姓。 汉 有 西郭嵩 。

不与

不赞成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村居

(1).寓居乡村。 唐 薛调 《无双传》:“ 仙客 捨輜骑惊走,归 襄阳 ,村居三年。”《红楼梦》第一二○回:“ 贾政 道:‘提起村居养静,甚合我意,只是我受恩深重,尚未酬报耳。’”

(2).乡村的住宅。 明 唐顺之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之七:“村居邻北郭,野语学东 齐 。” 许地山 《女儿心》六:“一会是同坐紫洞艇游河,一会又回到 白云山 附近的村居。”

(3).指乡村、村庄。 元 汪元亨 《沉醉东风·归田》曲:“远城市人稠物穰,近村居水色山光。”

升斗

(1).容量单位。十合为升,十升为斗。《汉书·律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三国志·魏志·常林传》:“ 林 乃避地 上党 ,耕种山阿。当时旱蝗, 林 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

(2).比喻微薄的薪俸。《汉书·梅福传》:“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 金 元好问 《自邓州幕府暂归秋林》诗:“升斗微官不疗饥,中林春雨蕨芽肥。” 郁达夫 《和冯白桦重至五羊城原韵》:“升斗微名成底事,词人身世太凄凉。”

(3).借指少量的米粮、口粮。 唐 韩愈 《论盐法事宜状》:“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生归,瓮无升斗,孤影对四壁。” 李广田 《哀念朱自清先生》:“职业上的薪俸不足以维持一家的生活,为了升斗所需,于是也就不得不快写,不得不多写了。”

(4).借指酒。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宋 杨万里 《中秋月长句》诗:“先生旧不论升斗,近来畏病不饮酒。”

头童

头发脱落。指年老。 清 姚鼐 《题梦楼集》诗:“与君交久无如我,竝到头童白頷髭。” 清 曾国藩 《黄仙峤前辈诗序》:“毁齿而鉤研声病,头童而不息。”参见“ 头童齿豁 ”。

比疏

即比余。《汉书·匈奴传上》:“服绣袷綺衣、长襦、锦袍各一,比疏一……使中大夫 意 、謁者令 肩 遗单于。” 颜师古 注:“辫髮之飭也,以金为之。比音频寐反。疏字或作余。”疏,一本作“ 疎 ”。参见“ 比余 ”。

莫愁

古乐府中传说的女子。一说为 洛阳 人,为 卢 家少妇。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 河 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 女儿名 莫愁 ……十五嫁为 卢 家妇,十六生儿字 阿侯 。”另一说为 石城 人(在今 湖北省 锺祥县 )。《旧唐书·音乐志二》:“ 石城 有女子名 莫愁 ,善歌謡,《石城乐》和中復有‘莫愁’声,故歌云:‘ 莫愁 在何处? 莫愁 石城 西,艇子打两桨,催送 莫愁 来。’” 宋 周邦彦 《西河·大石金陵》词:“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 艇子曾繫。” 清 孙枝蔚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之十一:“刻工不善雕 秦史 ,画手安能写 莫愁 。”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一:“泥落可怜双燕子,低飞犹傍 莫愁 家。”

徵士

(1).指不接受朝廷征聘的隐士。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徵士 陈君 ,禀岳瀆之精,苞灵曜之纯。”《文选·颜延之<陶征士诔>》:“有 晋 徵士, 寻阳 陶渊明 ,南岳之幽居者也。” 张铣 题注:“ 陶潜 隐居,有詔礼徵为著作郎,不就,故谓徵士。” 唐 皮日休 《奉献致政裴秘监》诗:“ 何胤 本徵士,高情动天地。” 宋 钱惟演 《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诗:“徵士高怀云在岭,骚人秋思水周堂。”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征君征士》:“有学行之士,经詔书徵召而不仕者,曰徵士,尊称之则曰徵君。”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高吟‘饥来驱我去……’的 陶征士 ,其时或者偏已很有些酒意了。”

(2).征求人才。 唐 李颀 《赠别穆元林》诗:“明主日徵士,吏曹何忽贤?”

蜗牛

软体动物,头部有两对触角,壳略呈扁圆形或圆锥形,有螺旋纹。吃草本植物的表皮

卧雪

《后汉书·袁安传》“后举孝廉” 李贤 注引 晋 周斐 《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餘。 洛阳 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 袁安 门,无有行路,谓 安 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 安 僵卧。问何以不出。 安 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又 三国 魏焦先 亦有“卧雪”故事。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焦先》:“后野火烧其庐, 先 因露寝,遭冬雪大至, 先 袒卧不移,人以为死,就视如故。”后遂以“卧雪”为安贫清高的典实。 唐 皇甫曾 《酬郑侍御秋夜见寄》诗:“ 袁公 方卧雪,尺素及柴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