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百零五首

作者:释正觉 朝代:宋代

偈颂二百零五首原文

若恁麽,也难得,清光浩荡无瑕隙。
人言千里本同风,我道十方浑一色。
浑一色,须转侧。
才转侧,透关隔。
透关隔,酬尔平生今脱白。
侬家龟鹤自成仙,昨夜龙门无宿客。

诗词问答

问:偈颂二百零五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问:偈颂二百零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正觉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正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难得

(1) 很难做到(含珍重意)

难得他这么忙还惦记着我们

(2) 少有;不经常;不易得到

这是难得的大雪

清光

(1).清美的风彩。多喻帝王的容颜。《汉书·晁错传》:“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五帝之佐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今之臣不能望见陛下之光景所及。”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窃念臣等,自临边鄙,久阻闕廷,入对清光,人臣所愿。” 明 陈与郊 《昭君出塞》:“空庭春暮矣,惊传詔,奉清光,疑错报,幸 平阳 。”

(2).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诗:“欢飫终日,清光欲暮。” 唐 崔备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诗:“剪烛清光发,添香煖气来。” 明 刘基 《雪中》诗之二:“移床漫向明牎下,图得清光好照书。” 巴金 《家》十九:“漫天的清光洗着他们的脸。”

浩荡

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青冥浩荡。——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浩荡的长江

无瑕

没有瑕疵,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

白璧无瑕

人言

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同风

(1).格调、风格相同。 汉 班固 《两都赋序》:“而后大 汉 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以 孔璋 之才,不闲於辞赋,而多自谓能与 司马长卿 同风。” 唐 刘知几 《史通·鉴识》:“然此二书,虽互有修短,递闻得失,而大抵同风,可为连类。”

(2).谓同受天子之教化。《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九重临化日,万国喜同风。”

十方

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

浑一

亦作“ 浑壹 ”。统一;同一。 汉 史岑 《出师颂》:“素旄一麾,浑一区宇。”《晋书·庾敳传》:“至理归於浑一兮,荣辱固亦同贯。”《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三年》:“传檄三辅,示以祸福,明立购赏,彼必望风响应,浑壹之期,於此乎在矣!” 闻一多 《谨防汉奸合法化》:“而目前的敌伪,早已在所谓‘共荣圈’中,变成了一个浑一的共同体。”

一色

(1).单色;一种颜色。《汉书·梅福传》:“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駮。”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诗:“明月浄松林,千峰同一色。” 峻青 《烟墩》:“你站立墩上,凭堞远眺,俯瞰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沧海,遥瞻那峰峦千里岚气迷蒙的群山。”

(2).一种;一类。《唐六典·户部尚书·金部郎中》:“ 开元 二十年敕,以为﹝俸食﹞名目虽多,料数先定,既烦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后,合为一色,都以月俸为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望请命妇会於别殿;九部乐从东门入;散乐一色,伏望停省。”

(3).谓全部一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注:“必用一色纯米,勿使有杂。” 金 元好问 《雪岩》诗:“贞松劲柏四时春,霽月光风一色新。” 郁达夫 《迟桂花》:“这沉静清彻的声气,也和 翁则生 的一色而没有两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土改时,我分一幢地主的横屋,一色的青瓦。”

转侧

(1) 转换角度、方向

转侧看花

(2) 翻动身子;辗转反侧

在床上转侧许久,方才入睡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聊斋志异·促织》

关隔

阻隔。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絶险为之关隔也。” 明 鹿善继 《与范鉴田书》:“汤火之民,欢呼踊跃,忍死须臾,以见德化,而忽生关隔,停阁踰年,本县再三申催,竟不能径达於院。” 清 刘大櫆 《与某翰林书》:“独先生於 櫆 ,非有攀援之交、共事之情、久故之知,去其人三千餘里,河山关隔之外,一旦见其文,击节赏叹。”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脱白

(1).谓脱去白衣,进入仕途。 宋 王禹偁 《送临清杨可入蜀》诗:“脱白去焚香,遥知祖德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罗隐》:“ 隐 初贫来赴举,过 钟陵 ,见营妓 云英 有才思。后一纪,下第过之, 英 云:‘ 罗秀才 尚未脱白。’” 明 王錂 《寻亲记·应试》:“倚门望你身脱白。”

(2).脱身,脱走。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狱吏相戒》:“真假皆凭贼説,不怕他不多多拿钱来买求脱白。”《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空照 一把扯道:‘既同在此,料不容你脱白。’二人捽脱不开,将袖儿掩在面上。”

侬家

(1).自称。犹言我。家,后缀。 唐 寒山 《诗》之一六九:“儂家暂下山,入到城隍里。” 五代 王延彬 《春日寓感》诗:“也解为诗也为政,儂家何似 谢宣城 。” 清 吴伟业 《画兰曲》:“珍惜沉吟取格时,看人只道儂家媚。”

(2).女子自称。犹言奴家。 宋 晏殊 《菩萨蛮》词:“人人尽道黄葵淡,儂家解説黄葵艳。可喜万般宜,不劳朱粉施。” 宋 苏轼 《次韵代留别》:“他年一舸 鴟夷 去,应记儂家旧住西。” 元 杨椿 《西湖竹枝词》:“儂家生长在 西湖 ,暮管朝絃随处呼。”

(3).旧时女子称自己的家。 元 姚文奂 《竹枝词》之一:“儂家只在 断桥 边,劝郎切莫下湖船。” 清 黄燮清 《长水竹枝词》:“ 杏花村 前流水斜, 杏花村 后是儂家。”

龟鹤

(1).龟和鹤。古人以为长寿之物,因用以比喻长寿。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文选·郭璞<游仙诗>》:“借问蜉蝣辈,寧知龟鹤年?” 李善 注:“《养生要论》曰:龟鹤寿有千百之数,性寿之物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朝秀晨终,龟鵠千岁,年之殊也。” 宋 苏轼 《和陶<读山海经>》之二:“欲使蟪蛄流,知有龟鹤年。”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田元钧 狭而长,鱼轩 富彦国 女弟阔而短,在馆中, 石曼卿 目之为龟鹤夫妻。”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建中靖国 初, 韩忠彦 、 曾布 同为宰相, 曾 短瘦而 韩 伟岸,每并立廷下,时谓‘龟鹤宰相’。”

(2).比喻高矮肥瘦悬殊的身材。

成仙

成为神仙。 南朝 陈 伏知道 《为王宽与妇义安主书》:“人慙 萧史 ,相偶成仙。” 唐 王绩 《游仙》诗之一:“ 蔡经 新学道, 王烈 旧成仙。” 许地山 《女儿心》三:“她还想着,他们把她带到那里也许是为教她们也成仙。”

昨夜

(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

龙门

楚国都城郢城(现在在湖北省江陵县西北)的东门

宿客

(1).座上之常客。 北周 宇文逌 《<庾子山集>序》:“﹝ 庾信 ﹞年十五,侍 梁 东宫讲读。虽 桓驎 十四之岁答宿客之诗, 鲁连 十二之年杜离坚之辨,匪或斯尚同日语哉。” 唐 白居易 《期宿客不至》诗:“宿客不来嫌冷落,一尊酒对一张琴。”

(2).投宿的旅客。 唐 贾岛 《宿村家亭子》诗:“宿客未眠过夜半,独闻山雨到来时。” 崔左夫 《在东升客栈里》:“客栈的主人还没有回来。我们只好对新的宿客尽一些指点的义务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