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作者:张炎 朝代:宋代

清平乐原文

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诗词问答

问:清平乐的作者是谁?答:张炎
问:清平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炎的名句有哪些?答:张炎名句大全

张炎清平乐书法欣赏

张炎清平乐书法作品欣赏
清平乐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国香

(1).极言其香。谓其香甲于一国,故云。亦用以赞誉人的风采、品行。《左传·宣公三年》:“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蜂蝶慕香》:“都下名妓 楚莲 者,国香无及,每出,则蜂蝶相随慕其香。” 唐 温庭筠 《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之二:“国香 荀令 去,楼月 庾公 来。”参见“ 令君香 ”。

(2).指兰花。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 唐 宋之问 《过史正议宅》诗:“国香兰已歇,里树橘犹新。”《广 * ·花谱二三·兰蕙》引 宋 黄庭坚 《书幽芳亭》:“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后亦用以借指其他名花。 宋 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之二:“凭仗幽人收艾蒳,国香和雨入青苔。” 明 唐寅 《山家见菊》诗:“可惜国香人不识,却教开向野翁家。” 清 姚鼐 《阻风三山夹游三华庵牡丹颇盛》诗:“冷落国香聊与慰,午晴扶向石臺高。”

(3).借喻王侯公卿的后裔。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粲粲门子,菲菲国香。”

哲人

才智卓越的人

不以

(1).不为,不因。《礼记·表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不用;不靠。《孟子·离娄上》:“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 贞观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

(3).无论;不管。《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虽有牙符而无织成圣旨者,不以何人,并勿啟,违者处死。”

自炫

自夸

自炫清高

得天

(1).得天道。谓遵守永恒的运行规律。《易·恒》:“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2).谓得四时之正。《逸周书·周月》:“ 夏 数得天,百王所同。”《汉书·律历志上》:“﹝《春秋》﹞《经》曰‘春王正月’,《传》曰 周 正月‘火出,於 夏 为三月, 商 为四月, 周 为五月。 夏 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

(3).谓得天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梦与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 子犯 曰:‘吉。我得天, 楚 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杜预 注:“ 晋侯 上向,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故伏其罪。”

(4).指具有的自然条件。 清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文明,起於北方,其气候严寒,地味确瘠,得天较薄。”

楚子

(1).指 春秋 时 楚王 。因 楚 君始封为子爵,故称。《左传·昭公四年》:“ 楚子 问於 子产 曰:‘ 晋 其许我诸侯乎?’对曰:‘许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故 魏絳 讽君於 后羿 , 楚子 训民於‘在勤’。” 唐 张九龄 《郢城西北樊妃冢》诗:“ 楚子 初逞志, 樊妃 尝献箴。”

(2).指 楚 人; 楚 地。《汉书·高帝纪上》:“ 羽 ( 项羽 )使卒三万人从 汉王 , 楚 子、诸侯人之慕从者数万人,从 杜 南入 蚀中 。”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 楚 子,犹言 楚 人也。” 唐 皎然 《兵后与故人别予西上至今在扬楚》诗:“ 淮 上春草歇, 楚 子秋风生。”

(3).对人的贬称。《宋书·黄回传》:“ 回 拳捷果劲,勇力兼人,在 江 西与诸楚子相结,屡为劫盗。”《南史·陈伯之传》:“﹝ 伯之 ﹞年十三四,好著獭皮冠,带刺刀,候邻里稻熟,輒偷刈之。尝为田主所见,呵之曰:‘楚子莫动!’” 余嘉锡 《释伧楚》:“盖 南朝 以三 吴 为京畿,故自 春秋 时故 吴 地以外,皆谓之 楚 。及其用以称人,则又有贵贱之分。凡士大夫之有田舍气者,但笑其语音之‘楚’而已。至于閭里小人,田夫牧竖,少年轻剽勇悍者,皆谓之‘楚子’,乃甚贱之之词。”

不作

(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南翁

泛指南方的老人。 唐 杜甫 《社日两篇》诗之一:“南翁 巴 曲醉,北雁塞声微。” 仇兆鳌 注:“ 顾 注:南翁,即南公。《项籍传》注:南方之老人也。” 清 钱谦益 《拂水竞渡曲》之二:“何事南翁三户里,更无人弔 楚怀王 。”参见“ 南公 ”。

此以

犹是以,因此。《礼记·大学》:“《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是以将赏为之加膳,加膳则飫赐,此以知其劝赏也。将刑为之不举,不举则彻乐,此以知其畏刑也。”《墨子·修身》:“慧者心辩而不繁説,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情事

(1).事实,情况。《庄子·天地》:“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解纷》:“夜深屏人与语,告以情事,欲令逃匿。”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四》:“ 杜工部 云:‘伯仲之间见 伊 吕 。’盖千载论 孔明 者,至是始定。孰谓文人笔端迂远情事,亡足重轻哉?” 清 梅曾亮 《陆母林孺人像赞》:“乃録其德行焯焯者数十事,示年家子 梅曾亮 ,命为之赞,且敍其不可已之情事。” 蒋光慈 《一个从红军退伍归农的兵士》诗:“终日里在枪林弹雨之中过生活,几几乎把家园的情事全忘完。”

(2).情意。《宋书·武帝纪中》:“今当奉辞西斾,有事 关 河 ,弱嗣叨蒙,復忝今授,情事 * ,可谓深矣。”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醉后爱称娇姐姐,夜来留得好哥哥,不知情事久长么?”

孤花

仅存的花,唯一的花。 唐 韦应物 《游开元精舍》诗:“緑阴生昼静,孤花表春餘。” 王闿运 《愁霖赋》:“岂为一叶而遂秋兮,爱孤花而早春。”

一叶

(1).一片叶子。《列子·说符》:“ 宋 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列子 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唐 李白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牀。” 元 耶律楚材 《乞茶诗》之三:“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参见“ 一叶知秋 ”。

(2).比喻小船。 唐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诗》之一:“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前蜀 韦庄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一叶南浮去似飞, 楚 乡云水本无依。” 宋 苏轼 《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下 苍梧 滩。” 明 宋濂 《龙眠居士画十八应真相赞》:“未入水时,一叶已渡。”

(3).一页。

比似

(1).与……相比;比起。 宋 周密 《玲珑四犯》词:“凭问柳陌情人,比似垂杨谁瘦?” 元 赵善庆 《沉醉东风·昭君出塞图》曲:“比似丹青旧玉颜,又越添愁眉泪眼。” 姚锡钧 《消息词》之一:“惆悵鬱金堂下望,星辰比似昨宵多。”

(2).与其。《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秀秀 道:‘比似只管等待,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妻,不知你意下何如?’”

(3).假使;即便。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比似他时再相逢也,这的般愁,兀的般闷,终做话儿説。” 清 蒋士铨 《临川梦·了梦》:“比似我文章折福,餘辜可饶;比似你聪明损寿,前衍可销。我与你来踪去迹,可有人知道?”

(1).比喻。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你道是金笼内鸚哥能念诗,这便是咱家的好比似。原来越聪明越不得出笼时。”

(2).好似,如同。 元 沉禧 《踏莎行》词:“滔滔比似西江水,无情日夜向东流。” 元 刘铉 《乌夜啼》词:“暮雨急,晓霞湿,緑玲瓏,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水浒传》第六十回:“ 宋江 见 晁盖 死了,比似丧考妣一般,哭得发昏。”

前时

从前,以前。《史记·项羽本纪》:“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 前时少年,勇於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宋 晏几道 《踏莎行》词:“雪尽寒轻,月斜烟重,清懽犹计前时共。” 潘漠华 《雨点》:“站在门口探头向房内一看,前时那个伙计迎身出来。”

烟水

亦作“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诗:“ 苍梧 白云远,烟水 洞庭 深。”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词:“新堤路,问 偃湖 何日,烟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诗:“ 石湖 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烟水淼茫,庐舍遮映。”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无处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 ,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冷却

使物体的温度降低

受辐照的材料长时间被摆在一边不动以便冷却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残月

清晨出现的弯月;残缺不圆的弯月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贞芳

(1).指岁寒不凋的花木。 南朝 宋 谢惠连 《甘赋》:“嘉寒园之丽水,美独有此贞芳。” 唐 杨炯 《庭菊赋》:“难摇落於三秋,伟贞芳於十步。”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七:“秋草瘦如髮,贞芳缀疏金。”

(2).清香。《拾遗记·后汉》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夫丹石可磨,而不可夺其坚色;兰桂可折,而不可掩其贞芳。”《隋书·列女传论》:“足使义勇惭其志烈,兰玉谢其贞芳。”

(3).喻守志不移、节操高尚的人。 唐 权德舆 《祭杨校书文》:“严霜既殞,零落贞芳。” 唐 权德舆 《从事淮南府过亡友杨校书旧厅感念愀然》诗:“欲翥摧劲翮,先秋落贞芳。”

(4).贞洁美善。 唐 苏颋 《高安长公主神道碑》:“金为字兮琬为碑,永贞芳兮实在斯。”

只合

只应;本来就应该。 唐 薛能 《游嘉州后溪》诗:“当时 诸葛 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金 元好问 《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早知哥哥来到,只合远接。” 茅盾 《虹》十:“这班驯良的受帝国主义豢养惯的奴才只合丢在 黄浦江 里。”

深山

处于群山之中,离平原地区很远的山区

深山寂寂,空谷鸟鸣

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驿路梨花》

红尘

(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了不

绝不;全不。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宋 苏轼 《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十年卧江海,了不见愠喜。” 金 元好问 《忻州天庆观重建功德记》:“鹤既至,翔舞阶庭,了不惊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清僧》:“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相关

彼此关连;相互牵涉;互相关心

许多

很多数量的人或物

他那个班四十五个人,许多是女生

他的藏书那时全被抄走,现在找到了许多

清影

清朗的光影;月光。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唐 羊滔 《游烂柯山》诗之二:“亙壑躡丹虹,排云弄清影。” 宋 张先 《相思儿令》词:“愿教清影长相见,更乞取长圆。”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其( 杨咏泰 )诗云:‘……书完含笑顾清影,一刻千秋此俄顷。携儿挈女完所天,长别金闺藏金井。’”

幽香

淡雅的香味

野芳发而幽香。——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不到

(1)

不足,少于…

不到四分钟驶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师抱怨那个孩子不到学校上课

(3)

不周到

我们是粗人,照顾不到,请多原谅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