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前一日约寓公饮于新开湖之西港有歌词者

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代

原文

吾州远景楼,为天下第一。
下有千尺湖,长虹倚斜日。
烟云纷蔽亏,草树互蒙密。
人既位通显,湖犹困遗逸。
一段云锦机,割截不成收。
我来划见之,慨然为拈出。
凹者豁以舒,凸者疏而溢。
乃取半山句,以榜湖阴室。
晨舟乱平渺,日晏未云毕。
客喜以问余,幻成子何术。
余非龚而致,彼有是良质。
牛山木尝美,茅径人自窒。
一笑各会心,凉风送萧瑟。

诗词问答

问:《重阳前一日约寓公饮于新开湖之西港有歌词者》的作者是谁?答:魏了翁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魏了翁的名句有哪些?答:魏了翁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魏了翁重阳前一日约寓公饮于新开湖之西港有歌词者书法作品欣赏
重阳前一日约寓公饮于新开湖之西港有歌词者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远景

(1) 远处的景物;未来的情景

(2) 想象中未来的远大景象

远景规划

天下第一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千尺

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长虹

(1) 虹霓

(2) 喻指拱形长桥

斜日

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南朝 梁简文帝 《纳凉》诗:“斜日晚駸駸,池塘生半阴。” 宋 王安石 《杏花》诗:“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墻斜日数枝红。”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词:“飞絮晚悠颺,斜日波纹映画梁。”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戛剑生杂记》:“行人於斜日将堕之时……涕不可仰。”

烟云

烟气和云

烟云缭绕

蔽亏

谓因遮蔽而半隐半现。 唐 孟郊 《梦泽行》:“ 楚 山争蔽亏,日月无全辉。” 清 刘大櫆 《浮山记》:“古木苍藤,蔽亏掩映,冬夏常蔚然。”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三:“高高望无极,蔽亏天日光。”

蒙密

茂密;茂密的草木。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嶇嶔。” 北周 庾信 《小园赋》:“拨蒙密兮见牕,行欹斜兮得路。”《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七年》:“草木蒙密,地气鬱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申氏》:“见垣下禾黍蒙密。”

既位

谓已就其位。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臣闻出豫为象,钧天之乐张焉;时乘既位,御气之驾翔焉。” 明 徐渭 《又论玄门书》:“天地从混沌而既位,无心无为,一任日月之渐营,毫髮不爽。”

通显

指高官威名

七世通显

遗逸

亦作“ 遗佚 ”。亦作“ 遗軼 ”。1.遗漏;遗弃而不用。《孟子·公孙丑上》:“进不隐贤,必其以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列子·黄帝》:“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夫科举本以取天下英才,格律其大约也,或者捨彼取此,使士有遗逸之嗟。”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况今名俊尽鶱腾,遗佚奇才只一箇。”

(2).遗失;散失。《北齐书·卢文伟传》:“﹝ 卢询祖 ﹞有文集十卷,皆致遗逸。” 宋 苏辙 《上皇帝书》:“苟诚以为有遗才焉,则今所谓遗逸之书,有以收之矣。” 宋 苏辙 《进御集表》:“臣顷被圣旨编次遗文,始於禁中,次及三省密院,下至文武诸臣之家,凡尺牘寸纸,无所遗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汉遗文》:“世以 柳子 编 西汉 文章,只据《文选》,固多遗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宗室诗人》:“晚年独居一室,人迹罕至,诗篇不復检閲,故多遗佚。”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 牛宏 以典籍遗逸,表请开献书之路。”

(3).指散失之物。多指遗文散籍;遗事逸闻。《汉书·艺文志》:“ 武帝 时,军政 杨僕 捃摭遗逸,纪奏兵録,犹未能备。” 晋 干宝 《<搜神记>序》:“虽考先志於载籍,收遗逸於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覩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 宋 晁补之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詔畀千金访遗逸,遗文逸字往往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若父祖捐馆日,子孙幼弱,及一旦编摹,岂免小有疏略,当随拾遗佚而为别集可也。” 元 孛术 鲁翀 《大都路总都管姚公神道碑》:“公扬歷四十餘年,功名事业,磊磥赫奕。侃访辑遗軼,既久始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七》:“至如《路史》,第博采前人遗逸,务得其説,以傅三妃之名,其是非悉不暇记矣。” 清 龚自珍 《城南席上谣》:“一客谈遗佚,目挟十钱入西市,五钱麦糊五钱纸,年年冬望 日本 使。”

(4).犹隐居。《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岁遣博士 褚大 等六人持节巡行天下,存赐鰥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所在。” 唐 柳宗元 《贺赦表》:“废金宝之贡,有以彰俭德;搜遗逸之士,有以表至公。” 清 黄宗羲 《陈伯美先生七十寿序》:“盖 明 初之有求於遗逸者,议论之公;而今之不敢信草野者,闻见之陋也。”

(5).隐士;遗才。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诗:“见説公卿访遗逸,逢迎亦是戴乌纱。”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市骏骨而捐金,招来遗軼;闻鷄鸣而起舞,寤寐功名。”《明史·麻僖传》:“四十年疏陈纳諫諍、举枚卜、补大僚、登遗佚、速考选数事,不报。” 明 贝琼 《送王克让员外赴陕西》诗:“应念东南有遗佚,采芝深谷尚盘桓。”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三节:“ 圣祖仁皇帝 ,一开博学鸿词科,再设 明 史馆,搜罗遗佚,徵辟入都,位之以一清秩一空名,而天下帖帖然、戢戢然矣。” 吴晗 《社会贤达考》:“隐了几年,跟了几年,名气有了,盛朝圣世是应该徵举遗逸的,于是得了‘社会贤达’之名而驰马奔命,赶进京师‘初入朝堂’了。”

(6).指前一朝代留下来的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退谷论经学》:“ 明 初,人犹多经学,皆 元 时遗逸。”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 顺 康 之世,故老遗逸,越在草莽,承东林气节之盛,为经济有用之学。” 梁启超 《论私德》二:“ 顺 康 间,首开博学鸿词,以挚遗逸。”

一段

一部分

一段树干

锦机

织锦的织机。 唐 吉师老 《鸳鸯》诗:“渡头惊起一双去,飞上 文君 旧锦机。” 元 商衟 《夜行船》套曲:“锦机情词,石鐫心事,半句儿几时曾应。” 明 杨慎 《<周官音诂>序》:“如开武库,五兵所用之;似张锦机,百采惟其取者。”

割截

(1).割断;截断。《南史·江淹传》:“夜梦一人自称 张景阳 ,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 淹 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

(2).谓从中截取。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五经中额》:“其间淹通博洽者,固不乏人,而浮夸躁进之徒,剽窃拟题,购求坊刻,割截成篇。”

(3).制克。 汉 王充 《论衡·谴告》:“凡物能相割截者,必异性者也;能相奉成者,必同气者也。”

不成

——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慨然

(1) 形容感慨

慨然长叹

(2) 形容慷慨

慨然相赠

半山

山腰

而半山居(停着)雾若带然。——清· 姚鼐《登泰山记》

湖阴

湖的南边。《宋史·苏过传》:“﹝ 过 ﹞遂家 潁昌 ,营湖 * 竹数亩,名曰 小斜川 ,自号 斜川居士 。” 元 王逢 《题烈女庙》诗:“遗庙湖阴四百年,斑斑江竹映嬋娟。”

日晏

天色已晚。《吕氏春秋·慎小》:“明日日晏矣,莫有僨表者。”《史记·酷吏列传》:“ 汤 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 唐 杨贲 《时兴》诗:“平明登紫阁,日晏下彤闈。”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及日晏时熟视,乃见数番小儿在其中。”

良质

(1).质地优良的器物,指琴。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良质美手遇今世兮,纷纶翕响冠众艺兮。”《南史·柳恽传》:“ 子良 尝置酒后园,有 晋 太傅 谢安 鸣琴在侧,援以授 惲 , 惲 弹为雅弄。 子良 曰:‘卿巧越 嵇 心,妙臻 羊 体,良质美手,信在今夜。’”

(2).指优秀的作品。 晋 陆机 《文赋》:“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

牛山木

喻指横遭摧残的盛美之物。语本《孟子·告子上》:“ 孟子 曰: 牛山 之木尝美矣,以其郊於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 金 元好问 《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一:“ 濂溪 无北流,此道日西沉。百年 牛山 木,不復秀穹林。”

会心

领悟于心

会心的微笑

凉风

清凉的风

凉风掠面

萧瑟

(1) 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2) 寂寞凄凉

诗文赏析


【原题】:
重阳前一日约寓公饮于新开湖之西港有歌词者其乱曰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酎遂以此分韵赋诗某得一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