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峨眉·其三

作者:毛澄 朝代:清代

登峨眉·其三原文

独行天门口,手掠太白脚。

山下暝已深,山上日犹落。

何时辟空境,凭虚造楼阁。

俯视不见地,积气浩漠漠。

人语烟中流,头上孰骑鹤。

雾消瞰葱岭,青天插霜锷。

昆仑伏槛外,墨浪尽东跃。

兹游冠平生,论功策芒屩。

诗词问答

问:登峨眉·其三的作者是谁?答:毛澄
问:登峨眉·其三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毛澄的名句有哪些?答:毛澄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药韵

参考注释

独行

(1) 一个人走路

踽踽独行

(2) 坚持按自己的主张做

独行其是

天门

(1) 神话传说中天宫的门

(2) 帝王宫殿大门

(3) 指人额头的中间

(4) 人的心(道士用语)

白脚

(1).光脚;赤脚。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又令小儿玉带金额,白脚呵唱於其间,恣为嬉戏。”

(2).旧指差役中的未曾正式充役者。 宋 胡太初 《昼帘绪论·差役篇第十》:“若有元係不应充役白脚而近来增置田产、归併诡挟物力亦当及役,则且差白脚仍为图揭之坐右,以便閲视。”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役法》:“其计较物力,推排先后,流水鼠尾,白脚歇替之差,乡胥高下其手,而民不惮出死力以争之。”《文献通考·职役二》:“已充役者谓之批朱,未曾充役者谓之白脚。”

上日

(1).朔日,即农历初一。《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 文祖 。” 孔 传:“上日,朔日也。”《初学记》卷四引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曰上日。” 清 金农 《元日过张少府小饮花下》诗:“仙尉逢 梅福 ,同为上日吟。”一说上日指阴历每月上旬之吉日。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上日、元日,皆非谓朔日也。上日谓上旬吉日……自 张衡 《西京赋》始以元日为朔日,而 汉 以前无之。”

(2).佳日,佳节。 唐 李乂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诗:“上日登楼赏,中天御輦飞。” 宋 苏轼 《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眷东风之协应,嘉上日之同欢。” 清 曹寅 《和竹磵姪上巳韵》:“上日宜称巳,春来三月三。”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辟空

犹凭空。《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先生见了那没头没脑闢空而来的十五个大字,正不知从那里开口才入得进这‘中庸’两个字去。”

虚造

捏造,假托。《汉书·息夫躬传》:“辩士见一端,或妄以意傅著星历,虚造 匈奴 、 乌孙 、 西羌 之难,谋动干戈,设为权变,非应天之道也。”《后汉书·皇甫嵩传》:“若虚造不冀之功,以速朝夕之祸,孰与委忠本朝,守其臣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昔 王充 著述,制《养气》之篇,验己而作,岂虚造哉!”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那时还相信神仙和鬼神,并不以为虚造,所以所记虽有仙凡和幽明之殊,却都是史的一类。”

楼阁

泛指楼房。阁,架空的楼。《后汉书·吕强传》:“造起馆舍,凡有万数,楼阁连接,丹青素堊,雕刻之饰,不可单言。”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楼阁玲瓏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西游记》第三六回:“幸得那壁厢有楼阁不远,想必是庵观寺院,我们都到那里借宿一宵。”

俯视

(1) 从高处往下看

从窗户可以俯视下面的院子

(2) 从高处或居高临下的地方向下看

静静地俯视他们下面的如画美景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积气

(1).聚积之气;聚积阴阳之气。《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夫遥大之物,寧可度量?今人所知,莫若天地。天为积气,地为积块。” 宋 陆游 《洞霄宫碑》:“造化之初, 昆仑 旁薄,一气既分,天积气於上,地积块於下。”

(2).指云雾之气相积。 唐 元结 《说楚何荒王赋上》:“众声相喧,积气相昏,鼘闻深沉,出入千里,常如凝阴。”

漠漠

(1) 寂静无声

漠漠门长掩

(2) 密布;布满

云漠漠,风瑟瑟

(3) 迷蒙

天漠漠

雨漠漠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雁荡经行云漠漠。——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广阔

荒原漠漠

(5) 冷淡,不关心

何乃视之漠漠

(6) 茂盛、浓郁

漠漠芳馨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间

大石当中流。——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使船保持在中流驶行

(2) 江河的中段

长江中流

(3) 中等

头上

(1).头的上方;头顶。 五代 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二:“春残相忆 荆江 岸,一隻杜鹃头上啼。” 许杰 《惨雾》下:“村上的妇人们……恐怕恶魔在他们的头上回旋着,正如强悍的老鹰一般,转瞬间把他们的生命如打小鸡一般的啄去。”

(2).指时候,时间的某一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巫娘子 取一块来喫,又輭又甜,况是飢饿头上,不觉一连喫了几块。”《红楼梦》第八十回:“ 香菱 説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 高延昌 《我的朋友》一:“到第五天头上,老师就叫 靳秀兰 去看车。”

(3).先,前头。《 * 词话》第六九回:“説在头上,就是爹赏的这银子,小媳妇也不敢领去,寧可领了爹言语,对太太説就是了。”

(4).方位词。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我向这筵席头上整扮,做一箇缝了口的撮合山。”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现在,同样神圣的义务轮到自己头上来了。” 汪曾祺 《七里茶坊》:“为什么找到我头上呢?说是以前去了两拨人,都闹了意见回来了。”

骑鹤

(1).谓仙家、道士乘鹤云游。 唐 贾岛 《游仙》诗:“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宋 张孝祥 《水龙吟·过浯溪》词:“待相将把袂,清都归路,骑鹤去、三千岁。” 清 李调元 《龙洞》诗:“昔者 李道人 ,骑鹤来栖宿。”《花月痕》第四八回:“仙佛不死,何不日日骑鹤,日日跨狮。”

(2).犹言骑鹤上 扬州 。 宋 陈师道 《送泽之过维扬》诗:“顾我老无骑鹤兴,羡君行及看花天。”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卖刀买犊未厌早,腰金骑鹤非所望。” 清 黄遵宪 《游箱根》诗:“缠腰更骑鹤,辟俗还食肉。”

青天

(1) 蔚蓝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霜锷

白亮锋利的刀。 晋 张协 《七命》:“霜鍔水凝,冰刃露洁。”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霜鍔扬辉耀,冰壶濯品莹。”

昆仑

亦作“崐仑2”。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芒屩

(1).即芒鞋。《晋书·刘惔传》:“ 惔 少清远,有标奇,与母 任氏 寓居 京口 ,家贫,织芒屩为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履考》:“ 六朝 前率草为履,古称芒屩,盖贱者之服,大抵皆然。” 潘飞声 《碧云寺题石台上》诗:“欲借旧 * ,暂息破芒屩。”

(2).借指隐逸或僧道。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斩马祭旄纛,炰羔礼芒屩。” 清 吴伟业 《赠愿云师》:“今观吾师行,四海一芒屩。”参见“ 芒鞋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