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远亭

作者:刘过 朝代:宋代

题高远亭原文

戍古城荒地势雄,一亭分半庾楼东。
庐山面目今真识,江汉朝宗此会同。
司马宅荒惟苦竹,元规尘远尚古风。
胡尘只隔淮河在,谁为长驱一扫空。

诗词问答

问:题高远亭的作者是谁?答:刘过
问:题高远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过的名句有哪些?答:刘过名句大全

刘过题高远亭书法欣赏

刘过题高远亭书法作品欣赏
题高远亭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荒地

荒废或未开垦的土地

沙荒地

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

庾楼

(1).楼名。一名 庾公楼 ,在 江西 九江 。传说为 晋 庾亮 镇 江州 时所建,不足信。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四:“楼正对 庐山 之 双剑峯 ,北临 大江 ,气象雄丽…… 庾亮 尝为 江 荆 豫 州刺史,其实则治 武昌 。若 武昌 南楼 名 庾楼 ,犹有理,今 江州 治所,在 晋 特 柴桑县 之 湓口关 耳,此楼附会甚明。” 唐 白居易 《庾楼晓望》诗:“三百年来 庾楼 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2).泛指楼阁。 明 高明 《琵琶记·中秋望月》:“真珠帘捲, 庾楼 无限佳兴。”

庐山面目

见“ 庐山真面目 ”。

真识

犹言真知灼见。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仇远题保母帖诗》:“世人千金求墨迹,眼前至宝同瓦砾,子能赏之乃真识。” 清 黄景仁 《清明后七日雨中宿浮槎寺》诗:“解留光 * 我辈,真识远胜千夫兼。”

江汉朝宗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朝宗:诸侯朝见天子,借喻百川入海。指江河奔流入海。也比喻魇、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会同

会合共同

如会同。——《论语·先进》

宗庙会同。

司马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姓

苦竹

竹的一种。秆矮小,节比别的竹子长。

筍苦< 黄芦苦竹绕宅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元规尘

东晋 庾亮 ,字 元规 ,以国舅身,历仕三朝,一时权倾朝野,人多趋附。 王导 忿忿不平,遇西风尘起,辄举扇拂之曰:“ 元规 尘污人。”见《晋书·王导传》、《世说新语·轻诋》。后用以喻逼人的气焰。 唐 李白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诗:“蹈海寧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 元规 尘。”

尚古

好古

胡尘

(1).胡地的尘沙。 北周 庾信 《王昭君》诗:“朝辞 汉 闕去,夕见 胡 尘飞。” 明 梁辰鱼 《拟出塞》曲:“有崎嶇北污胡尘,哀笳倚拍,家山何处。”

(2).胡人兵马扬起的沙尘。喻胡兵的凶焰。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拥旄司部, 代 马不敢南牧;推轂 樊邓 ,胡尘罕尝夕起。” 唐 白居易 《法曲》:“以乱干和 天寳 末,明年胡尘犯宫闕。”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明 屠隆 《綵毫记·访道仙翁》:“万户伤心泣野燐,衣冠无处避胡尘。”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用 夏 变夷,斩邪留正,誓扫胡尘。” 柳亚子 《题<张苍水集>》诗:“北望中原涕泪多,胡尘惨淡 汉 山河。”

淮河

中国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大河。发源于桐柏山,原注入黄海,后因黄河改道,淤高下游河床后,它才流入洪泽湖,经高邮湖入长江,长845公里,流域16.4万平方公里

长驱

指军队迅速地向远方挺进

长驱千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