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寺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拈花寺原文

暂乘紫机暇,言访青莲宇。

穹窿真穹窿,阳山卑尔许。

云栈历觉路,山泉汲法雨。

春景青帝绘,石脂赤松取。

遂造古道场,信是出尘所。

太湖当我胸,云烟与吞吐。

如如者西竺,皇皇者东鲁。

此既未能逮,彼又何曾补。

徘徊两增惭,把笔欲忘语。

买臣乃俗吏,往事奚足举。

诗词问答

问:拈花寺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拈花寺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九

参考注释

机暇

万机之暇。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 赵世元 钩摹下等诸杂法帖……前引首用机暇清赏印,缝用内府书记印,后用 绍兴 印。”

青莲宇

佛寺。 唐 李绅 《望鹤林寺》诗:“鹤栖峯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 明 何景明 《游西山》诗之二:“岧嶤碧巖际,縹緲青莲宇。”

穹窿

(1) 指天

(2) 中间高而四周下垂的样子

阳山

(1).山名。 秦 汉 时称 阴山 最西的一段为“ 阳山 ”。即今 内蒙古 乌拉特后旗 的 狼山 。《史记·蒙恬列传》:“於是渡 河 ,据 阳山 ,逶蛇而北。”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五原 西安 阳县 北有 阴山 。 阴山 在 河 南, 阳山 在 河 北。”参见“ 阴山 ”。

(2).古县名。在今 广东省 阳山县 东。 汉 置,属 桂阳郡 , 后汉 改为 阴山县 , 三国 吴 复置,历代因之。 唐 韩愈 《送区册序》:“ 阳山 ,天下之穷处也。”旧注:“ 阳山 ,县名,属 连州 。”

尔许

犹言如许、如此。《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浩周 之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此鼠子自知不能保尔许地也。” 宋 杨万里 《自音声岩泛小舟下高溪》诗:“舟稳何妨小,波恬尔许平。” 郭沫若 《南冠草》附录《夏完淳》:“故余意以为《吴志》较为真切,且仓卒自缢之人,不会有尔许闲暇咬文嚼字也。”

云栈

悬于半空中的栈道。 唐 王建 《送李评事使蜀》诗:“转江云栈细,近驛板桥新。” 宋 李质 《艮岳赋》:“险羊肠於九折,升云栈而心惊。”《随园诗话》卷二引 清 胡书巢 《朝天峡》诗:“旬月走云栈,登顿劳下上。”

觉路

佛教语。谓成佛的道路。《<禅宗永嘉集>序》:“慧门广闢,理絶色相之端;觉路遥登,跡晦名言之表。” 唐 李白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寳筏渡迷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 子瞻 ,你只会啟他人觉路,反不能豁自己迷途,可笑可笑!”

山泉

山地涌出的泉水

清澈的山泉

法雨

佛教语。喻佛法。佛法普度众生,如雨之润泽万物,故称。《法华经·化城喻品》:“普雨 * 雨,度无量众生。”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法雨垂空,必致菩萨化身、罗汉混俗以降也。” 清 赵翼 《悯忠寺石坛》诗:“枯骸滋法雨,厉气散朝暾。”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四章:“ 北朝 法雨之普及,人民崇福之热烈,可於造像一事见之。”

春景

春光;春天的光景

诱人的春景

青帝

(1).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又称 苍帝 、 木帝 。《史记·封禅书》:“ 秦宣公 作 密畤 於 渭 南,祭 青帝 。” 唐 黄巢 《题菊花》诗:“他年我若为 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清 秋瑾 《愤时迭前韵》之二:“一线光明放异芽,欲同 青帝 鬭春华。”

(2).道教以为木星中有九 青帝 ,并受事于中央 青皇 。《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门,门内有九 青帝 ,其一帝輒备一门,以奉承於中央 青皇 上真大君 也。”

石脂

石类。性黏,古用涂丹釜,可入药。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向,和气所出,则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神龙灵龟行于穴中矣。” 唐 姚合 《寄李群玉》诗:“石脂稀胜乳,玉粉细於尘。”

赤松

(1).即 赤松子 。(1)《楚辞·远游》:“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韩非子·解老》:“ 赤松 得之,与天地统。” 汉 王充 《论衡·无形》:“ 赤松 、 王乔 ,好道为仙,度世不死。”参见“ 赤松子 ”。(2)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落帆 金华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记》:“ 金华县 有 赤松涧 , 赤松子 游 金华山 ,以火 * 而化。”又引《浙江通志》:“ 金华县 北有 赤松山 ,相传 黄初平 叱石成羊处。 初平 号 赤松 ,故山以是名。”参见“ 赤松子 ”。

(2).亦作“ 赤诵 ”。复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吾姓为 赤松 ,名 时乔 ,字 受纪 。”《宋书·符瑞志上》作“赤诵”。

(3).常绿乔木,树皮较薄,淡黄红色。木材质粗,较坚韧,供建筑、造纸等用,树干可采松脂。又为观赏树。

道场

道士或和尚做法事的场所,也指所做的法事

出尘

(1).超出世俗。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前蜀 韦庄 《题安定张使君》:“器度风标合出尘,桂宫何负一枝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寻声审听,泠然出尘幽韵。”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大札与《人间世》两本,顷同时拜领,讽诵一过,诚令人有萧然出尘之想。”

(2).佛教语。脱离烦恼的尘垢。《四十二章经》:“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於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 * ,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指出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不如削髮出尘,可无此虑。”

太湖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南部,正常水位时2250平方公里。周围河流水网密布,为著名游览区

云烟

烟气和云雾,形容虚无飘远的东西或事物

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出没于云烟。——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吞吐

(1) 吞入吐出,比喻大量进出

这个港口一年可吞吐三千万吨货物

(2) 形容言语文章条理不清,意思含糊

吞吐其词

如如

(1).佛教语。谓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体。如,理的异名。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三:“诸法体同,故名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唐 李邕 《岳麓寺碑》:“以因因入果果,以灭灭而会如如。”

(2).佛教语。指永恒存在的真如。 唐 白居易 《读禅经》诗:“摄动是禪禪是动,不禪不动即如如。” 宋 苏轼 《浊醪有妙理赋》:“如如不动而体无碍,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3).佛教语。引申为永存,常在。 唐 贾岛 《寄无得头陀》诗:“落涧水声来远远,当空月色自如如。”《西游记》第九九回:“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拜主人。”

(4).恭顺儒雅貌。 元 刘致 《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法则有準使民服,期于无刑佐皇图。説与当途,无毒不丈夫,为如如把平生误。” 明 陈所闻 《双调玉抱肚·怀李如真》曲:“如如风范,幸龙门当年得攀。” 清 恽敬 《答方九江》:“前过 九江 ,留数日,视署舍如山居,僚属循循如如,文学掌故,甚善甚善。”

(5).络绎不绝。《尔雅·释天》“二月为如” 清 郝懿行 义疏:“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6).形容词词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痒如如把心不定,肚皮儿里骨轆轆地雷鸣,眼悬悬地专盼着人来请。”

西竺

指 天竺 。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皆云似 达摩 ,隻履还 西竺 。” 明 杜濬 《弘济寺寻蒲庵》诗:“长恨 南朝 沉铁锁,何如 西竺 引金绳。”

皇皇

旺盛的样子

矞矞皇皇。——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东鲁

(1).原指 春秋 鲁国 。后以指 鲁 地(相当今 山东省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 东鲁 ,习隐 南郭 。” 李善 注引《庄子》:“ 鲁 君闻 颜闔 得道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颜闔 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反审之,復来求之,则不得矣。” 唐 李白 《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 东鲁 ,空悲断肠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二公表章经籍,篤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属之 东鲁 圣人之裔,诚不愧儒雅风流矣。” 黎元洪 《檄山东文》:“ 东鲁 开化最早,文明独先。”

(2).指 孔子 。 孔子 为 春秋 鲁 人,故称。《陈书·周弘正传》:“ 东鲁 絶编之思, 西伯 幽忧之作。”

何曾

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把笔

(1).执笔。借指书写;写作。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失职不把笔,珠璣为君编。”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强记则博闻,博闻必强记,此常理而不尽然。至博闻强记而不解把笔者,又比比也。” 清 曹寅 《朱园看梅忆子猷》诗:“我行 石城 东,每拟写横幅。远惭北枝妙,把笔手先缩。” 王统照 《<王统照短篇小说集>序言》:“由于年来久病,住医院和休养时多,不能把笔。”

(2).握着初学儿童的手和笔教其习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把字》:“把笔犹言握笔,今小儿初就塾,蒙师把笔。”

俗吏

才智凡庸的官吏。 汉 贾谊 《治安策》:“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篋,而不知大体。”《汉书·儿宽传》:“异日, 汤 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 汤 言 儿宽 。” 清 钱谦益 《福建泉州府知府赵士许授中宪大夫制》:“尔为郡一出於仁人、学士之为,而絶去鄙儒、俗吏之习,其亦有前政之思乎?” 郭沫若 《革命春秋·归去来·达夫的来访》:“我看 达夫 的使命依然是做个文艺作家,与其为俗吏式的事务所纠缠,倒应该随时随地去丰富自己的作家的生命。”

往事

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