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纯素鉴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汉纯素鉴歌原文

纯素大鼻汉镜式,规圜其径逾一尺。

吉金背弗事雕几,海马蒲萄祛藻饰。

千年出土青绿湛,香奁谁用未可识。

抑为班乎伴纨扇,辞辇深宫耀芳则。

抑为燕乎啄王孙,争艳椒涂妒合德。

由来一例照蛾眉,贤否天渊彼自隔。

镜乎镜乎付不知,岂待妍媸对颜色。

诗词问答

问:汉纯素鉴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汉纯素鉴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四

参考注释

纯素

纯粹而不杂;纯朴。《庄子·刻意》:“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 成玄英 疏:“纯精素质之道,唯在守神。”《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郎中温雅,器识纯素。” 吕向 注:“纯素,谓与众不杂。” 宋 司马光 《石昌言哀辞》:“ 昌言 为人纯素忠谨,望之儼然。”

汉镜

汉 代的铜镜。 汉 镜有圆形、方形。纽多作半球形。正面磨光,背面铸有几何形图案或神人禽兽等。 东汉 中期,出现浮雕的画像,造形精美。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为了作为到过 沙市 的纪念,我花了一块钱买了一面 汉 镜。”

规圜

亦作“ 规圆 ”。1.用圆规校之使其圆。语本《周礼·考工记·轮人》:“是故规之以眡其圜也。”《汉书·律历志上》:“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

(2).圆,浑圆。 宋 文天祥 《和曹倅岩山赋别》:“晓巖云壁立,晚棹浪规圆。” 陈毅 《初游青岛》诗:“羣山海中峙,远岛似规圆。”

径逾

谓抄近路而越过堤渠。

一尺

(1).表度量。十寸为一尺。《庄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水浒传》第八四回:“原来那 天山勇 ,马上惯使漆抹弩,一尺来长铁翎箭,有名唤做一点油。”

(2).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韩诗外传》卷七:“ 子贡 曰:‘两国搆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 赐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市吏於是与 子胥 俱入见王, 王僚 恠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三:“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金背

明 代钱钞名。制钱背面以金涂之,故名。 明 张居正 《请停止输钱内库供赏疏》:“节奉圣旨,钱式照 嘉靖 通宝,铸金背一万四千锭,火漆六千锭。”《明史·食货志五》:“时所铸钱有金背,有火漆……姦伪倣傚,盗铸日滋,金背钱反阻不行。” 清 谈迁 《枣林杂俎·钱炉》:“ 南京 嘉靖 间铸钱,其背或以金涂之,民间曰金背钱。”

雕几

亦作“ 雕璣 ”。刻画漆饰成凹凸花纹。《礼记·少仪》:“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甲不组縢,食器不刻鏤,君子不履丝屨,马不常秣。” 孔颖达 疏:“车不雕几者,几,谓沂鄂;不雕画漆饰以为沂鄂。” 陈澔 集说:“雕,刻鏤之也;几,漆饰之畿限也。”《孔子家语·问礼》:“车不雕璣,器不彤鏤。”

彫几:刻绘文采之几。诸侯祭祀时设。《周礼·春官·司几筵》:“诸侯祭祀席,蒲筵繢纯,加莞席纷纯,右彫几。” 孙诒让 正义:“彫者,漆而刻画为文。”

海马

(1).海里的小型鱼类。头似马头,故名。也称龙落子,是一种名贵的中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海马》﹝集解﹞引 陈藏器 曰:“海马出 南海 ,形如马,长五六寸。”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海马》﹝集解﹞引《圣济总录》:“海马,雌者黄色,雄者青色。” 明 徐元 《八义记·权作熊掌》:“更有海虾海羓,海里出的海马。”

(2).海象的别称。参见“ 海象 ”。

(3).指青蛙。《中国谚语资料·农谚》:“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把衣袒,九九八十一,海马跳出青水泥。”

蒲萄

(1).见“ 葡萄 ”。

(2).古代骏马名。

藻饰

(1).修饰;装饰。《晋书·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唐 刘禹锡 《楚望赋》:“熙熙蔼蔼,藻饰羣形。”《明史·吴廷举传》:“衣敝带穿,不事藻饰。”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四日》:“墙上藻饰精美,山上古宫,此其仅存者矣。”

(2).修饰文词。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且此内篇,皆直语耳,无藻饰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 庄周 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 柯灵 《香雪海·访问秋瑾的乡亲》:“她的诗不假藻饰,可是感情磅礴,豪气逼人。”

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出土

(1) 从土里挖出来

出土文物

(2) 小苗从土里长出来

青绿

(1).青色的衣服和绿色的衣服。《汉书·成帝纪》:“青緑民所常服,且勿止。”

(2).青色的印绶和绿色的印绶。 唐 韩愈 孟郊 《会合联句》:“朝绅鬱青緑,马饰曜珪珙。”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青緑谓青綬緑綬。”

(3).深绿色。《红楼梦》第三回:“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多高青緑古铜鼎。”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面上涂金如新,背青緑斑驳,古色可爱。”

(4).即绿色。 艾芜 《回家》:“在一批青绿的农作物中,伏着几间灰褐色的茅屋。”

香奁

亦作“ 香匳 ”。 1.杂置香料的匣子。《周书·艺术传·姚僧垣》:“灵上唯置香奩,每日设清水而已。” 唐 薛能 《送浙东王大夫》诗:“香匳扃凤詔,朱篆动龙坑。”

(2).妇女妆具。盛放香粉、镜子等物的匣子。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猗歟彤管,丽矣香奩。” 南唐 李煜 《挽辞》:“玉笥犹残药,香匳已染尘。” 宋 贺铸 《琴调相思引》词:“赖白玉香匳供粉泽。” 清 陈维崧 《虞美人·咏镜》词:“香奩凉鑑蟠金兽,背压蛟螭钮。”

(3).借指闺阁。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中》:“至 吴融 、 韩渥 香奩脂粉, 杜荀鹤 、 李山甫 委巷丛谈,否道斯极, 唐 亦以亡矣。” 明 高瑞南 《四声怨》曲之七:“风风雨雨,香奩寂寞此时情,几阵心寒枕上听。” 林纾 《桐城派古文说》:“ 中郎 兄弟,几以香奩谐笑入文字矣,一堕其樊中,即生魔障。”

未可

不可

纨扇

用细绢制成的团扇

辞辇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 成帝 游於后庭,尝欲与倢伃同輦载,倢伃辞曰:‘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 三代 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后因以“辞輦”为称颂后妃之德的典实。 晋 潘岳 《西征赋》:“壮当熊之忠勇,深辞輦之明智。” 唐 白居易 《昭德王皇后挽歌词》:“凤引曾辞輦,蚕休昔採桑。” 唐 许尧佐 《柳氏传》:“向使 柳氏 以色选,则当熊辞輦之诚可继。”

深宫

宫禁之中,帝王居住处。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 唐 梁鍠 《长门怨》诗:“空殿看人入,深宫羡鸟飞。” 清 马銮 《如姬》诗:“符出深宫人不觉,千秋知己是 夷门 。”亦借指帝王。《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一堂和气, * 小廉,不但省了深宫无限宵旰之劳,暗中还成全了多少人才,培植了多少元气。”

王孙

(1) 王爵的子孙

(2) 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

王孙公子

争艳

竞呈美艳。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小引》:“携来 吴 门,一时争艳,户外屨恒满。”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仙乐微闻,名花争艳。” 茅盾 《子夜》十七:“船面甲板上装着红绿小电灯的灯彩,在那清凉的夜色中和天空的繁星争艳。”

椒涂

(1).用椒泥涂饰的道路。取芳香之意。《文选·曹植<洛神赋>》:“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吕向 注:“椒涂,以椒泥饰道也。” 晋 张协 《七命》:“遡蕙风於衡薄,眷椒涂於瑶坛。”

(2).皇后居住的宫室。因用椒和泥涂壁,故名。《文选·颜延之<宋之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兰殿长阴,椒涂弛卫,呜呼哀哉!” 吕向 注:“兰殿、椒涂,后妃所居也……椒涂,以椒涂室也。”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痛椒涂之先廓,哀 长信 之莫临。” 宋 陆游 《贺皇帝表》:“寳运绍开,椒涂首建。”

(3).指后妃。《旧唐书·则 * 后纪论》:“ 武后 夺嫡之谋也,振喉絶襁褓之儿,葅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 清 赵翼 《题长椿寺九莲菩萨画像》诗:“深谷高陵何代无,徽声终自冠椒涂。”

(4).古地名。《文选·扬雄<解嘲>》:“今大 汉 左 东海 ,右 渠搜 ,前 番禺 ,后 椒涂 。”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 渔阳 之北界。”一本作“陶涂”。

合德

(1).犹同德。 汉 王充 《论衡·谴告》:“天人同道,大人与天合德。” 唐 黄滔 《御试良弓献问赋》:“乾坤与之而合德,夷夏有之而一贯。”参见“ 合 ”。

(2). 汉 代美女。 赵飞燕 之妹。相传其肤滑体香,性醇粹,善音辞。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后为 成帝 所幸,谓为温柔乡。见《赵飞燕外传》。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飞燕 掌上可舞, 合德 肤滑不濡, 文君 眉若远山, 丽华 名动人主。” 清 朱锡 《幽梦续影》:“水仙……以 西子 为色,以 合德 为香,以 飞燕 为态,以 宓妃 为名,花中无第二品矣。”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一例

一律;同样

蛾眉

美人的秀眉。也喻指美女;美好的姿色

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唐· 李朝威《柳毅传》

天渊

高天和深渊相隔极远,差别极大

天渊之别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妍媸

同“ 妍蚩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四体妍媸,本无关於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宋 苏轼 《影答形》诗:“妍媸本在君,我岂相媚悦。” 清 赵翼 《乡试届期分遣儿孙赴试》诗:“科场得失原靡定,文字妍媸要共观。” 茅盾 《子夜》八:“他( 冯云卿 )转脸仔细看着女儿,似乎把想像中的 刘玉英 和眼前的他的女儿比较妍媸。”

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