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静乐梅韵

作者:郑清之 朝代:宋代

和赵静乐梅韵原文

司寒驾天骋轨力,冻合冰蚕不成织。
皮肤皲瘃雪满衣,真人恬漠与道息。
一花挺出万木僵,其友松筠乃能识。
清香远到惟德馨,素质自持无异色。
春工着意嫔众卉,用物精多老苍石。
耄红飞尽蜜房深,佳处暗为蜂翅得。
谁知竹外一枝好,千载垂芳在诗墨。

诗词问答

问:和赵静乐梅韵的作者是谁?答:郑清之
问:和赵静乐梅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郑清之的名句有哪些?答:郑清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司寒

古代传说的冬神。《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 杜预 注:“司寒, 玄冥 ,北方之神。” 杨伯峻 注:“据《礼记·月令》,司寒为冬神 玄冥 。冬在北陆,故用黑色。” 晋 陆云 《岁暮赋》:“沦重阳於潜户兮,徵积阴於司寒。” 南朝 梁 沉约 《谢敕赐冰启》:“窃惟司寒輟响,眇自前代;凌室旷官,歷兹永久。”

驾天

凌空。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 崔侯 文章苦敏捷,高浪驾天输不尽。”

冻合

犹言冰封。《晋书·慕容皝载记》:“ 皝 将乘海讨 仁 ,羣下咸諫,以海道危阻,宜从陆路。 皝 曰:‘旧海水无凌,自 仁 反已来,冻合者三矣。昔 汉光武 因 滹沱河 之冰以济大业,天其或者欲吾乘此而克之乎!’” 唐 李益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诗:“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 汉 使前。” 宋 苏轼 《雪诗》之一:“石泉冻合竹无风,夜色沉沉万境空。” 明 钱澄之 《三一上人雪竹歌》:“叶上离离雪不动,普天冻合无风吹。” 清 陈维崧 《东风第一枝·丁巳元日大雪是日迎春》词:“白茫茫冻合乾坤,不辨春来何处。”

冰蚕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蚕。 晋 王嘉 《拾遗记·员峤山》:“有冰蚕长七寸,黑色,有角有鳞,以霜雪覆之,然后作蠒,长一尺,其色五彩,织为文锦,入水不濡,以之投火,经宿不燎。” 唐 王贞白 《寄郑谷》诗:“火鼠重收布,冰蚕乍吐丝。直须天上手,裁作领巾披。” 元 袁桷 《伯庸开平书事次韵》之一:“桂蠹除烦来 五岭 ,冰蚕却暑贡 三齐 。” 明 何大复 《七述》:“躡飞云之履,被明霞之紬,冰蚕莹肤,藻龙耀眸,缀以锦带,悬以 吴钩 。”

(2).普通蚕的美称。 唐 陈标 《长安秋思》诗:“ 吴 女秋机织曙霜,冰蚕吐丝月盈筐。” 宋 梅尧臣 《伤桑》诗:“柔条初变緑,春野忽飞霜;田妇搔蓬首,冰蚕絶茧肠。”

(3).有时也用于指蚕茧。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冰蚕手自繅,溪浣身先导,督鮫人晓夜共织寒綃。”

不成

——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皮肤

(1) 指身体的表面覆盖层,由复层鳞状上皮及毛发、汗腺和皮脂腺等构成,起保护、调节体温及排泄等作用

被晒黑的皮肤

(2) 比喻肤浅;浅近

皮肤之见

皲瘃

手足受冻坼裂,生冻疮。《汉书·赵充国传》:“将军士寒,手足皸瘃,寧有利哉?”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皸,坼裂也;瘃,寒创也。” 宋 司马光 《投梅圣俞》诗:“飢童袖拥口,手足尽皸瘃。”

真人

(1) 亲身和活着的人

在银幕上…但决非真人

(2) 道教称有养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多用做称号

恬漠

宁静淡泊。《墨子·非儒下》:“隐知豫力,恬漠待问而后对。” 汉 贾谊 《鵩鸟赋》:“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 唐 卢仝 《叹昨日》诗:“天下薄夫苦耽酒, 玉川先生 也耽酒。薄夫有钱资张乐,先生无钱养恬漠。”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浩然养恬漠,庶足延頽年。”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道则以濡弱谦下,附於 尧 之克让,清静恬漠,合於 舜 之无为。”

一花

(1).开花一次。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二:“ 涂山 之背,梨大如升,或云斗,紫色,千年一花,亦曰 紫轻梨 。”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有石渠青色,坚而甚轻,从风靡靡,覆其波上,一茎百叶,千年一花。”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然则铁树开花初无定岁,但必数十年始一花耳。”

(2).谓铜钱五枚。旧时计数,常以“五”进。《通俗编·数目》引 明 李翊 《俗呼小录》:“数钱以五文为一花。”

挺出

突出;出众。《三国志·蜀志·吕凯传》:“今 诸葛丞相 英才挺出。”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文》诗:“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公未三十,心思挺出。”

木僵

犹木强。 茅盾 《报施》:“手指木僵地撂住那不算薄的一迭,心跳的更厉害。”参见“ 木强 ”。

松筠

松树和竹子。《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后因以“松筠”喻节操坚贞。 南朝 齐 王融 《奉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日月共为照,松筠俱以贞。”《梁书·元法僧等传论》:“ 侃 则临危不挠, 鸦仁 守义殞命,可谓志等松筠,心均铁石。”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浪迹同生死,无心耻贱贫。偶然存蔗芋,幸各对松筠。”《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娇鸞 松筠之志虽存,风月之情已动。”

清香

清淡的香味

则有荷叶之清香。——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远到

(1).深远周到。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一:“﹝《汉书》﹞全略去 武帝 问左右一节,只言恐女主顓恣数言而已,殊失其本意,不若《史记》所载为实録,可以见 武帝 识见远到处。” 朱自清 《白采的诗》:“作者是有深锐的理性和远到的眼光的人;他能觉察到人所不能觉察的。”

(2).犹远至。《晋书·陶侃传》:“尚书 乐广 欲会 荆 扬 士人,武库令 黄庆 进 侃 於 广 。人或非之, 庆 曰:‘此子终当远到,復何疑也!’”《新唐书·萧嵩传》:“时 崔琳 、 王丘 、 齐澣 皆有名,以 嵩 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 姚崇 称其远到。” 明 徐渭 《女状元》第四折:“他才学既自出羣吏,事又十分这等精敏,他日必是远到之器。”

德馨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品德高尚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刘禹锡《陋室铭》

素质

(1) 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

(2) 事物本来的性质

(3) 素养

军事素质

(4) 白色的质地

自持

自我克制和把持

不能自持

异色

(1).不同颜色。 晋 法显 《佛国记》:“众华异色,蔚然可观。”《文选·左思<蜀都赋>》:“百果甲宅,异色同荣。” 刘良 注:“言发荣异其光色也。”

(2).异常的色彩;特出的美色。 南朝 梁 沉约 《和刘中书仙诗》之二:“殊庭不可及,风烟多异色。”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以二女託之,皆异色也。”

(3).犹变色。 唐 杜甫 《渼陂行》:“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4).各种,各色。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 * 书》:“所劫商人,皆得异色财物,尽将南渡,入山博茶。”

春工

春季造化万物之工。 唐 张碧 《游春引》诗之三:“万汇俱含造化恩,见我春工无私理。” 宋 柳永 《剔银灯》词:“何事春工用意,绣画出,万红千翠。”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梅花一夜漏春工,隔纱窗暗香时送。” 明 杨慎 《雁来红赋》:“兹微生兮秋颖,乃借荣於春工。”

着意

着力,刻意,精心,仔细

着意刻画人物肖像

众卉

百草。 三国 魏 曹丕 《迷迭香赋》:“岂众卉之足方兮,信希世而特生。” 晋 夏侯湛 《宜男花赋》:“冠众卉之挺生兮,承木德於少阳。”

用物

(1).日常应用的物品。《书·旅獒》:“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 宋 欧阳修 《殿试藏珠于渊赋》:“不宝於远,则知用物之足;不见其欲,则无乱心之惑。”

(2).耗用物品。《国语·周语下》:“今细过其主妨於正,用物过度妨於财,正害财匱妨於乐。”

老苍

(1).鬓发灰白的老人。亦形容容颜苍老。 唐 杜甫 《壮游》诗:“脱落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陈毅 《泗宿道中》诗:“相见问安好,老苍惊故人。”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八:“她已找不到了自己的青春,可也并不老苍。”

(2).犹老练。 宋 黄庭坚 《次韵答邢敦夫》:“儿中兀老苍,趣造甚奇异。” 清 黄景仁 《三十夜怀梦殊》诗:“我病甘摇落,君才更老苍。”

(3).形容树木葱郁。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平畴蔚以穉緑,乔木森其老苍。”

蜜房

蜜蜂的巢。 汉 班固 《终南山赋》:“碧玉挺其阿,蜜房溜其巔。”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宋 黄庭坚 《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客愁非一种,歷乱如蜜房。”

佳处

(1).优美之处。《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作《天台赋》”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赤城 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而界道。’此赋之佳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引 宋 周密 《题<保母帖>》诗:“佳处将无同,閟妙未易语。” 鲁迅 《呐喊·故乡》:“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象,没有言辞了。”

(2).谓胜境。 唐 杜甫 《次空灵岸》诗:“迴帆覬赏延,佳处领其要。” 唐 韩愈 《将至韶州借图经》诗:“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宋 文同 《奉寄兴州分判诚之蒲兄》诗:“ 武兴 山水郡,左右有佳处。” 明 唐顺之 《茅处士妻李孺人合葬墓志铭》:“尝欲邀诸诗客相与入 天台 雁宕 ,访 赤城 佳处以为快。”

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垂芳

留下芳香。比喻流传美名。 汉 蔡邕 《刘镇南碑》:“昭示来世,垂芳后昆。”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猥辱大命,显授符虎,使春枯之条,更与秋兰垂芳。”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善政》:“能义形家国,理极忠贞,使 黄河 如带,垂芳不朽,盛矣乎。”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章:“ 苻坚 屡胜而骄,欲垂芳千载,而 西域 来人亦颇有劝其出兵者。”

诗墨

题诗的墨迹。 宋 刘挚 《承牒荆门呈诸友》诗:“ 方城 道中诗墨新, 荆门山 下有行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