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杭州严史君

作者:章孝标 朝代:唐代

赠杭州严史君原文

州青县白浙河濆,饱向苍龙阙下闻。
鼓角自严寒海月,旌旗不动湿江云。
风骚处处文章主,井邑家家父母君。
长恐抱辕留不住,九天鸳鹭待成群。

诗词问答

问:赠杭州严史君的作者是谁?答:章孝标
问:赠杭州严史君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赠杭州严史君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章孝标的名句有哪些?答:章孝标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506-49

参考注释

浙河

即 浙江 。 唐 元稹 《送王十一郎游剡中》诗:“ 越州 都在 浙河 湾,尘土消沉景象闲。” 宋 刘克庄 《忆秦娥》词:“ 浙河 西面边声悄, 淮河 北去炊烟少。”参见“ 浙江 ”。

苍龙

(1)

(2) 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的合称

(3) 太岁星,古时以为凶神,今比喻极其凶恶的人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 * 《清平乐·六盘山》

阙下

(1).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史记·梁孝王世家》:“於是 梁王 伏斧质於闕下,谢罪,然后太后、 景帝 大喜,相泣,復如故。”《后汉书·南蛮传》:“﹝帝﹞下令之后, 槃瓠 遂衔人头造闕下。” 宋 乐史 《广卓异记·宰相有二亲》:“其年,从 周太祖 征 河中 ,次年献捷闕下。”

(2).借指京城。 唐 贾岛 《寄毗陵彻公》诗之二:“别离从闕下,道路向 山阴 。”《明史·选举志三》:“推(推官)、知(知县)拟擢臺省,候命闕下,去留不得自如。” 清 姚鼐 《祭侍潞川文》:“ 鼐 以疾还,君留闕下。”

鼓角

战鼓和号角的总称。古代军队中为了发号施令而制作的吹擂之物

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 张郃。——《三国演义》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唐· 杜甫《阁夜》

严寒

极度寒冷

严寒的北方

严寒天气

海月

(1).海上的月亮。 唐 张说 《送王光庭》诗:“ 楚 云眇羈翼,海月倦行舟。” 唐 白居易 《饮后夜醒》诗:“枕上酒容和睡醒,楼前海月伴潮生。” 明 何景明 《九月二十五日会曹汝学侍御于麓堂夜归遂过侍御宅》诗:“菊院霜天静,枫城海月迟。”

(2).海生动物名。亦称窗贝。贝壳圆形,薄而透明,多用来嵌装门窗或房顶,以透光线;肉可食。《文选·郭璞<江赋>》:“王珧海月,土肉石华。” 李善 注注《临海水土物志》:“海月,大如镜,白色,正圆,常死海边,其柱如搔头大,中食。” 宋 梅尧臣 《杜和州寄新醅》诗:“ 淮南 寄我玉醅酒,白蚶海月君家有。”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第七章:“头上是瓦盖的屋顶,在前檐铺着的那四块海月上面,迅疾地滚动着雨水。”

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处处

(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井邑

(1).城镇;乡村。语本《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晋 陆云 《答张士然》诗:“脩路无穷迹,井邑自相循。” 唐 杜甫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诗:“ 忠州 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明 区大相 《南行感怀》诗:“贡采山川竭,徵输井邑虚。”

(2).市井。 唐 王维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诗:“閭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陈贻焮 注:“井邑,即市井。”《新五代史·南平世家》:“ 荆南 节度十州,当 唐 之末,为诸道所侵, 季兴 ( 高季兴 )始至, 江陵 一城而已,兵火之后,井邑凋零。”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井邑骚然,商贾罢市。”参见“ 井市 ”。

(3).故里。 唐 张说 《唐故赠齐州司马陆公神道碑》:“路艰寇阻,兵危势急,公独颠沛致丧,归其井邑。”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二九:“老大荒凉餘井邑,半龕残火一翁禪。”

家家

每户

母君

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宋 范仲淹 《鄠郊友人王君墓表》:“今殿中丞致仕,母君随居 鄠 郊。”

不住

(1).不停;不断。 南朝 梁 沉约 《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 岳飞 《小重山》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不住的点头。”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 艾蕉 《雨》:“母亲忍不住了,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

九天

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传说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

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鸳鹭

(1).鸳鸯和鹭鷥。 唐 杜甫 《暮春》诗:“暮春鸳鷺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宋 米芾 《阮郎归·海岱楼与客酌别作》词:“双双鸳鷺戏苹洲,几行烟柳柔。”

(2).鹓鹭。比喻朝臣。 唐 钱起 《陪南省诸公宴殿中李监宅》诗:“壶觴开雅宴,鸳鷺眷相随。”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太宗 曰:‘卿状元及第,朕用卿作宰相,今日可谓荣归乡里。’因有诗曰:满朝鸳鷺醉中别,万里烟霄游子归。”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兵》:“閫外拥貔貅,殿上趋鸳鷺。”参见“ 鸳鷺行 ”。

成群

较多的人或动物聚集在一起

野马喜欢成群地吃草或活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