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牛叠旧作汉玉牛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玉牛叠旧作汉玉牛韵原文

和阗种玉如农耕,河源捞取淘户能。

贡来命写喀喇形,稳卧满脰黄钟鸣。

古牸呵护烦六丁,叶瑞讵比联嘉牲。

虽不可食非涂羹,方物足徵遵路亨。

持盈偃伯惟屏营,盘铭一例七字成,匪誇耆定辉丹青。

诗词问答

问:玉牛叠旧作汉玉牛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玉牛叠旧作汉玉牛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

2. 回言牛也

参考注释

种玉

(1).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公汲水作义浆於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 杨公 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 徐氏 者, 右北平 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 徐氏 。 徐氏 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 徐氏 大惊,遂以女妻公。”后因以“种玉”比喻缔结良姻。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宴会》:“念良姻乘龙未遂,种玉尚无缘。”

(2).形容雪景。 唐 刘庭琦 《奉和圣制瑞雪篇》:“何处田中非种玉,谁家院里不生梅?” 宋 辛弃疾 《上西平·会稽秋风亭观雪》词:“自怜是,海山头,种玉人家。”

河源

河流的发源地,特指黄河的发源地

捞取

(1) 从水里打捞

捞取海鲜

(2)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捞取一官半职

来命

(1).对人来信的敬称。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来命陈彼妖惑之罪,叙王师旷荡之德,岂不信然。”《三国志·魏志·臧洪传》:“重获来命,援引古今,纷紜六纸,虽欲不言,焉得已哉!”《南史·褚玠传》:“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

(2).敬辞。指来人传达的要求。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黄钟

亦作“黄鐘”。1.古之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撞黄钟,歌大吕,开閶闔,与天语。” 明 宋濂 《凤阳府新铸大锺颂》:“ 濂 闻先王之世,金部有七,黄钟乃乐之所自出,而景钟又为黄钟之本。所谓景钟,大钟也。” 清 龚自珍 《臣里》:“麟、凤、狗不并续,不知动类大也;芝朮、灌木不并续,不知植类众也;珠玉、黄鐘、虎子、威窬不并寿,不知古器之賾。”参见“ 黄钟毁弃 ”。

(2).乐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巳,其帝 黄帝 ,其神 后土 ,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 孔颖达 疏:“黄钟宫最长,为声调之始,十二宫之主。”《吕氏春秋·适音》:“黄鐘之宫,音之本也,清浊之衷也。” 陈奇猷 校释:“黄鐘即今所谓标準音,故是音之本。但黄鐘是所有乐律之标準……黄鐘既是标準音,则自黄鐘始,愈上音愈高,愈下音愈低,故黄鐘是清浊之衷。” 汉 马融 《长笛赋》:“十二毕具,黄钟为主。”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私契》:“羽越清脆,黄钟最浊,正宫雄壮,商角冷落,这其间就里多微妙。”

(3).比喻君王。 唐 韩愈 《芍药赋》:“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 钱仲联 集释引 方世举 注:“《月令》:‘仲冬之月,律中黄钟。’按:黄钟,宫音,君也。句言不属,当谓 王司马 本为朝士,以不得於君,出为司马。”参见“ 十二律 ”。

(4).以黄钟调为基音之乐曲。《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宋 苏轼 《延和殿奏新乐赋》:“聊即便安之所,奏黄钟而歌大成,行咏文明之章,荐英祖而享神考。”

(5).敬称他人之诗文。 宋 陆游 《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诗:“尚想来游时,黄钟賡大吕。”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 中国 的‘黄钟’,实在太多了。”

(6).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黄钟律和冬至相应,时在十一月。《淮南子·天文训》:“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鐘。” 高诱 注:“黄鐘,十一月也。鐘者,聚也,阳气聚於黄泉之下也。” 汉 蔡邕 《独断》:“ 周 以十一月为正,八寸为尺,律中黄钟,言阳气踵黄泉而出,故以为正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黄钟应律始归家,十月定君夸。”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7).指与冬至日相应的律管。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算家又言黄钟为万事之根本,此大可笑。黄钟一律筒而已,何能根本万事?”

(8). 唐 教坊曲名。 唐 岑参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鐘》和《白紵》。” 陈铁民 等校注:“《黄鐘》,曲名,即《黄鐘乐》,参见 唐 崔令钦 《教坊记》。”

见“ 黄钟 ”。

呵护

(1).呵禁卫护,使侵凌者不得近。 唐 李商隐 《骊山有感》诗:“驪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宋 范成大 《小峨眉》诗:“降 商 讫 周 谨呵护,磬氏无敢加鐫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薛慰娘》:“女在墓,为羣鬼所凌, 李翁 时呵护之。”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诗,它一面对主流尽着传统的呵护的职责,一方面仍给那些新花样忠心的服务。”

(2).指(神灵)庇护,保佑。 宋 侯寘 《水调歌头·题法华台》词:“山鬼善呵护,千载照层峦。”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羣感佛力呵护,香火日盛。”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第四章:“以是而予知祷告之诚……以是而予知上帝固默加呵护者也。”

六丁

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后汉书·梁节王畅传》:“从官 卞忌 自言能使六丁。” 李贤 注:“六丁,谓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旬中,则丁卯为神,甲寅旬中,则丁巳为神之类也。役使之法,先斋戒,然后其神至,可使致远方物及知吉凶也。”参阅《无上九霄雷霆玉经》、《灵宝六丁秘法》。 唐 陈陶 《步虚引》:“赤城门闭六丁直,晓日已烧东海色。” 宋 陆游 《夜寒燃火有感》诗:“笑谈缚三彭,指顾役六丁。”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这八卦阵纵横不穷,管七国江山着君王独自统。便有六丁神,我敢也驱下天宫。”《西游记》第十五回:“ 行者 道:‘既如此,不当值者且退,留下六丁神将与值日功曹和众揭諦保守着我师父。等 老孙 寻那涧中的孽龙,教他还我马来。’”

嘉牲

祭祀用的牺牲。《史记·封禅书》:“皇帝始郊见 太一云阳 ,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饗。” 晋 傅玄 《晋天地郊明堂歌·夕牲歌》:“嘉牲匪歆,德馨惟饗。”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方物

(1).本地产物;土产。《书·旅獒》:“无有远邇,毕献方物。” 蔡沉 集传:“方物,方土所生之物。”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九土述职,各贡方物,以效诚耳。” 唐 朱庆馀 《商州王中丞留吃枳壳》诗:“方物就中名最远,只应愈疾味偏佳。”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方物》:“ 越中 清馋,无过余者,喜啖方物。 北京 则苹婆果、黄鬣马牙松…… 山阴 则 破塘 笋、谢橘、 独山 菱、河蟹、 三江屯 蟶、白蛤、江鱼、鰣鱼、里河鰦。”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方物见斥,外品流行, 中国 经济,遂以困匱。”

(2).犹识别;名状。《国语·楚语下》:“民神杂糅,不可方物。” 韦昭 注:“方,犹别也;物,名也。”《明史·冯恩传》:“若 鋐 ,则如鬼如蜮,不可方物。”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岷江 ﹞受 彭蠡 之流,阻以 小姑 之险,澒洞震动,不可方物。”

(3).指辨别事理。《礼记·内则》:“四十始仕,方物、出谋、发虑。” 俞樾 《群经平议·礼记三》:“方物者,辨别其事也。惟能辨别其事,故能出谋发虑也。”

(4).仿佛;类似。 唐 储光羲 《贻余处士》诗:“市亭忽云搆,方物如山峙。” 章炳麟 《辨诗》:“ 汉 世自 贾生 《惜誓》,上接《楚辞》,《鵩鸟》亦方物《卜居》,而 相如 《大人赋》,自《远游》流变。”

(5).指各方的物议。《南史·宋南郡王义宣传》:“汝与 师护 年时一辈,各有其美,方物之义,亦互有少劣。”《宋书》本传作“物议亦互有少劣”。

遵路

(1).谓遵循道路前进。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 北齐 刘昼 《新论·赏罚》:“苟能赏信而罚明,则万人从之,若舟之循川,车之遵路,亦奚向而不济,何行而弗臻矣!”

(2).犹出发。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以 贞观 三年仲秋朔旦,褰裳遵路,杖锡遐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卢肇 , 袁州 宜春 人,与同郡 黄颇 齐名。 颇 富於产, 肇 幼贫乏。与 颇 赴举,同日遵路,郡牧於离亭饯 颇 而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三年不得归。后稍平,选日遵路,中途为土寇所掠。”

持盈

保守成业。语本《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国语·越语下》:“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 韦昭 注:“持,守也。盈,满也。”《后汉书·蔡邕传》:“心恬澹於守高,意无为於持盈。”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然持盈之术,古所难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俾后御民者咸知懔朽索,戒持盈。”

偃伯

亦作“ 偃霸 ”。指休战。《后汉书·马融传》:“臣闻昔命师於鞬櫜,偃伯於 灵臺 ,或人嘉而称焉。” 李贤 注:“偃,休也。伯,谓师节也。”《周书·武帝纪下》:“方当偃伯 灵臺 ,休牛 桃塞 ,无疆之庆,非独在余。”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方当偃霸於 灵臺 ,韜戈於武库。” 唐 上官仪 《奉和过旧宅应制》:“偃伯歌玄化,扈蹕颂王游。” 清 姚鼐 《送朱子颍知泰安府》诗:“扫定蛛蝥将偃伯,登封鶼鰈欲来王。”

惟屏

汉 王莽 时所称九州内外区域名之一。参见“ 惟藩 ”。

盘铭

古代刻在盥洗盘器上的劝戒文辞。《礼记·大学》:“ 汤 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郑玄 注:“盘铭,刻戒於盘也。” 孔颖达 疏:“ 汤 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必於沐浴之盘者,戒之甚也。”《旧唐书·杜希全传》:“ 殷 有盘铭, 周 有欹器,或诫以辞,或警以事。”

一例

一律;同样

七字

指七言诗。 唐 元稹 《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诗:“七字排 居敬 ,千词敌 乐天 。” 唐 陆龟蒙 《和袭美病后春思韵》:“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劳言语傍花开。”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引 清 许可觐 《叙事解疑》:“ 仇长文 闈战后,忽忆 青青柳 ‘有信欲传’之句,题七字於扇头,以赠 许丹忱 云:‘谁将十万快腰缠,漫道 扬州 好著鞭,不谓秋来多客思,梦魂已到玉臺前。’”

耆定

(1).达成。《诗·周颂·武》:“嗣武受之,胜 殷 遏刘,耆定尔功。” 毛 传:“耆,致也。” 高亨 注:“定,成也。”《晋书·乐志上》:“纂 宣 之绪,耆定厥功。”

(2).平定。 宋 岳珂 《桯史·成都贡院》:“议以为 乾德 平僭伪,虽鸞舆不亲幸,而耆定一方,实为雋功。” 章炳麟 《五无论》:“ 中国 之诗,《风》以道淫,《雅》《颂》以道杀。而言淫者,以‘窈窕’‘好逑’文之,言杀者,以‘神武’‘耆定’文之。”

丹青

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

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汉书·苏武传》

尤善丹青。——《晋书·顾恺之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