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作者:方岳 朝代:宋代

感怀原文

从古幽閒在涧阿,不将齿发犯风波。
共知韩愈亦人耳,子谓伯寮如命何。
野处生成盘谷序,襟期写在醉时歌。
尚嫌山浅人知处,更与移床入薜萝。

诗词问答

问:感怀的作者是谁?答:方岳
问:感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岳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岳名句大全

方岳感怀书法欣赏

方岳感怀书法作品欣赏
感怀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涧阿

山涧弯曲处。 宋 黄庭坚 《笻竹颂》:“ 郭子 遗我,扶余涧阿。” 金 元好问 《除夜》诗:“一灯明暗夜如何,寐梦衡门在涧阿。” 元 范梈 《登西山顶还方涧作》诗:“白日满涧阿,林虚答鸣鸟。”

不将

(1).不送。《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成玄英 疏:“将,送也。”

(2).犹不长。 唐 元结 《吕公表》:“呜呼!使公年寿之不将也,天其未厌兵革,不爱苍生歟?”按,《楚辞·严忌<哀时命>》:“白日晼晚其将入兮,哀余寿之弗将。” 王逸 注:“将犹长也。”

(3).阴阳家语。指宜于婚嫁的吉日。阴阳家谓:“阳将伤夫,阴将伤妇;阴阳俱将,夫妇俱伤;阴阳不将,夫妇荣昌。”见《协纪辨方书·义例·阴阳不将》。《儒林外史》第十回:“ 陈和甫 选在十二月初八日不将大吉,送过吉期去。”

齿发

牙齿与头发。借指年龄或谦称自身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李朝威《柳毅传》

风波

(1) 风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变迁

世路风波

惹出风波

(2) 乱子;纠纷

风波迭起

韩愈

(768—824) 唐代文学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在文学上反对骈偶文风,提倡散体。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是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在思想上维护儒家的传统思想,调强尧舜至孔孟的一脉相传的道统

如命

谓依照命令、指示行事。《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僕有 * ,最所钟爱。勉受一小口为伴,餘则不敢如命。”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五幕:“ 王差官 如命用皮鞭抽打,但 顾咸正 若无其事,仍声声呼杀。”

野处

(1).栖息野外。指上古时期人们学会构建房屋之前的居住方式。《易·繫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清 唐甄 《潜书·抑尊》:“﹝ 尧 舜 ﹞虽贵为天子,制御海内,其甘菲食,暖粗衣,就好辟恶,无异于野处也。”

(2).指在乡野居住。《国语·齐语》:“是故农之子恒为农,野处而不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 卫文公 东徙渡 河 ,野处 曹邑 。” 清 刘体仁 《寄阮亭司理》诗:“野处寡新友,良辰多远情。”

生成

(1) 产生形成

石油的生成要经历漫长的岁月

(2) 生来就如此

他生成讨人喜欢

(3) 抚养

父母生成大恩

襟期

(1).襟怀、志趣。 北齐 高澄 《与侯景书》:“繾綣襟期,绸繆素分。”《北史·李谐传》:“庶弟 蔚 ,少清秀,有襟期 * ,涉观史传,兼属文词。” 明 唐寅 《游焦山》诗:“乱流寻梵刹,洒酒泻襟期。” 清 王晫 《今世说·容止》:“ 梁 苍巖 襟期瀟洒,意度廓落,大类 坡仙 。”

(2).犹心期。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许。 元 袁易 《寄吴中诸友·冯景说》诗:“早託襟期合,能容礼法疏。”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廻思十载襟期,恍如一梦,人生不幸,寧有是哉!”

浅人

谓言行浅薄的人。《孔丛子·抗志》:“有 龙穆 者,徒好饰弄辞説,观於坐席,相人眉睫,以为之意,天下之浅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治细辨於稠众,非其人而尽言者,浅人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犹之论交,谓深人难交,不知浅人亦正难交。”亦谓识见短浅的人。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书贵旧本》:“ 刘巨济 收 许浑 诗‘ 湘潭 云尽暮烟出’,今俗本烟作山,亦是浅人妄改。”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文没于前而见于后例》:“浅人不达,误加同姓二字,殊非其旧矣。”

薜萝

(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 唐 张乔 《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

(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