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曲

作者:杨维桢 朝代:元代

昭君曲原文

胡雁向南飞,明妃西嫁几时归?胡酥入馔捐汉食,胡风中人裂汉衣。
胡音不通言语译,分死薄命穹庐域。
君不见越中美人嫁姑苏,敌国既破还陶朱。
嗟嗟孤冢黄草碧,祗博呼韩双白璧。

诗词问答

问:昭君曲的作者是谁?答:杨维桢
问:昭君曲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杨维桢的名句有哪些?答:杨维桢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胡雁

雁。雁来自北方胡地,故称。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七:“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 唐 李白 《山鹧鸪词》诗:“嫁得 燕山 胡雁婿,欲衔我向 雁门 归。” 唐 李颀 《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明妃

汉元帝 宫人 王嫱 字 昭君 , 晋 代避 司马昭 ( 文帝 )讳,改称 明君 ,后人又称之为 明妃 。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若夫 明妃 去时,仰天太息。” 宋 王安石 《明妃曲》:“ 明妃 初出 汉 宫时,泪湿春风鬢脚垂。” 郭沫若 《东方集·再出夔门》诗:“ 屈子 衣冠犹有冢, 明妃 脂粉尚流香。”

西嫁

特指 王昭君 嫁 匈奴 故事。 唐 李白 《王昭君》诗之一:“ 汉 月还从东海出, 明妃 西嫁无来日。” 唐 胡曾 《青冢》诗:“玉貌元期 汉 帝招,谁知西嫁怨天骄。”

几时

什么时候,哪一天

你几时来

胡风

北风。 汉 蔡琰 《悲愤诗》:“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朔马东騖,胡风南埃。”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三:“胡风吹朔雪,千里渡 龙山 。” 唐 孟郊 《长安道》诗:“胡风激 秦 树,贱子风中泣。”

中人

(1) 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监织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汉· 贾谊《过秦论》

通言

(1).互通言语。《汉书·郊祀志上》:“可使通言於神人。”《水浒传》第二四回:“叔嫂通言礼禁严,手援须识是从权。”

(2).通达的言论。《弘明集·正诬论》:“寻斯言,似乎幸人之灾,非通言也。” 吴恒炜 《<知新报>缘起》:“子弟日见通事,闻通言,谈通议,前后左右罔非通人也。”

(3).训诂学术语。浑言的统称。与“析言”相对。 章炳麟 《文学说例》:“夫狗有县蹏曰犬,《説文》犬未成豪曰狗,《释畜》通言则同,析言则异。”参见“ 浑言 ”。

分死

定死;必死。 唐 元稹 《与史馆韩侍郎书》:“及乱,则延颈受刃,分死不回。”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赵齐嵩》:“视上直千餘仞,旁无他路,分死而已。”

薄命

生来命运不好,福分不大

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见一对薄命儿女。——《红楼梦》

穹庐

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对穹庐以出膝。——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美人

(1)

(2) 美女

一个长着油光发亮的黑头发、红嘴唇、眼睛一点也不怯懦的大胆的美人

(3) 品德高尚的人;贤人

全州的美人和绅士都聚集在那里

姑苏

亦作“ 姑胥 ”。1.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史记·河渠书》:“上 姑苏 ,望五湖。”《淮南子·人间训》:“﹝ 越王 ﹞甲卒三千人,以禽 夫差 於 姑胥 。”参阅 宋 范成大 《吴郡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吴县》。

(2).指 姑苏台 。《国语·越语下》:“ 吴王 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 姑苏 。” 韦昭 注:“ 姑苏 ,宫之臺也,在 吴閶门 外,近湖。”《史记·吴太伯世家》:“ 越 因伐 吴 ,败之 姑苏 。” 司马贞 索隐:“ 姑苏 ,臺名,在 吴县 西三十里。”《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 吴 兴 姑苏 而灭。” 李贤 注:“ 姑苏臺 一名 姑胥臺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姑击之于 檇李 ,復败于 姑苏 。”参见“ 姑苏臺 ”。

(3). 苏州 吴县 的别称。因其地有 姑苏山 而得名。《荀子·宥坐》:“女以諫者为必用邪? 吴子胥 不磔 姑苏 东门外乎!” 汉 王符 《潜夫论·边议》:“ 孟明 补闕於 河西 , 范蠡 收责於 姑胥 。” 唐 张继 《枫桥夜泊》诗:“ 姑苏 城外 寒山寺 ,夜半鐘声到客船。” 明 冯梦龙 《山歌·月上》:“ 姑苏 李秀才 ,贫而滑稽。”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来此已是 姑苏 ,料想地方官员,一定要来参謁。”

敌国

(1).敌对之国。《周礼·夏官·环人》:“讼敌国,扬军旅。”《汉书·蒯通传》:“语曰:‘野禽殫,走犬亨;敌国破,谋臣亡。’”《玉娇梨》第三回:“古人有言:敌国未灭,何以家为!” 郭沫若 《女神·湘累》:“他终竟被敌国拐骗了去了。”

(2).地位或势力相等的国家。《管子·霸言》:“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 韦昭 注:“敌国,位敌也。”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下·左史倚相》:“非可以夸於敌国。”《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献’乃下奉上之辞,非可施於敌国。 南朝 为兄,岂有兄献於弟邪?”

(3).相当于一国;可以和国家相匹敌。 宋 楼钥 《陈顺之灵璧石砚山》诗:“ 陈侯 之富可敌国,会有宝光惊四塞。”《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殷氏 纵有扑天的本事,敌国的家私,也没门路可通。”

(4).犹仇敌。《南齐书·王敬则陈显达传论》:“干戈既用,诚沦犯上之跡,敌国起於同舟,况又疏於此者也?”

陶朱

即 陶朱公 。后泛指大富者。《韩非子·解老》:“夫弃道理而忘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 猗顿 、 陶朱 、 卜祝 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然不可以 黔娄 、 原宪 之贫,而谓古者无 陶朱 、 猗顿 之富。” 明 王錂 《寻亲记·告借》:“富足堪并于 陶朱 ,机谋不下于 黄石 。” 郁达夫 《题友人郑泗水半闲居》诗:“难道半閒还治产,五湖大业比 陶朱 。”参见“ 陶朱公 ”。

嗟嗟

(1).叹词。表示招呼。《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2).叹词。表示感慨。《楚辞·九章》:“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唐 李颀 《行路难》诗:“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 明 张煌言 《长鲸行》:“嗟嗟长鲸尔何愚,如彼异类空屈节。”

(3).叹词。表示赞美。《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郑玄 笺:“重言嗟嗟,美叹之深。”《汉书·韦贤传》:“嗟嗟我王, 汉 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闻!” 明 陈烈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后序》:“嗟嗟树开国之勋猷,昭传世之文章。”

(4).象声词。犹溅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今惟见水异耳,嗟嗟有声,声闻数里。”

孤冢

亦作“ 孤冢 ”。孤坟。 唐 常建 《客有自燕而归哀其老而赠之》诗:“忆亲拜孤冢,移葬双陵前。” 明 王世贞 《鸣凤记·拜谒忠灵》:“你看垒垒孤塚狐狸穴,猿声哀断空山月。”

见“ 孤塚 ”。

黄草

(1).草名。荩草的别称。多用于编织生活用品。 唐 白居易 《昼寝》诗:“坐整日单衣,起穿黄草屨。” 宋 叶适 《故大宗丞兼权度支郎官高公墓志铭》:“常穿黄草屨,刺白篾艇,往来田间。”《文汇报》1978.12.23:“ 上海市 的 嘉定县 是著名的‘黄草之乡’。这里出产的在国内外市场素享盛誉的黄草织品,从人们日常穿戴的草帽、拖鞋,到一般家庭中使用的提篮、杯套、盆垫、糖果盒等,品种繁多,花色新颖,工艺精细,别具一格。”

(2).草名。艾草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艾》。

呼韩

(1). 汉 时 匈奴 单于 呼韩邪 的省称。《文选·张衡<东京赋>》:“ 宣 重威以抚和戎狄, 呼韩 来享。” 薛综 注:“《汉书·宣(帝)纪》曰:‘ 呼韩邪 单于欵 五原塞 ,愿奉国珍。’” 清 赵翼 《古来吟明妃杨妃者多失其平》诗:“远嫁 呼韩 岂素期?请行似怨不同时。”

(2).古代亦借指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自我皇 宋 之承天命也……岂徒世无穷人,民获休息,朝 呼韩 ,罢酤铁而已哉?” 宋 辛弃疾 《水龙吟·再和以寿南涧》词:“甚年年却有, 呼韩 塞上,人争问, * 否?” 清 杜诏 《隋堤曲》:“将兵西域再征 辽 , 呼韩 稽顙诸蕃朝。”

白璧

平圆形而中有孔的白玉。《管子·轻重甲》:“ 禺氏 不朝,请以白璧为币乎?”《史记·滑稽列传》:“于是 齐威王 乃益齎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 北平 徐氏 有女, 雍伯 求之,要以白璧一双。” 宋 刘过 《念奴桥·留别辛稼轩》词:“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