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德久使蓟门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送潘德久使蓟门原文

昆仑东分一枝浑,奔蹴砥柱经龙门。
羲皇受图抚上古,神禹治水开中原。
三灵实扶艺祖业,万国共仰东都尊。
群儿撞坏吁可叹,顾使残虏今游魂。
因君试求出师路,孟津白马应如故;不须更议系河桥,北风正可乘冰渡。
颇闻卢龙已数尽,复道飞狐合屯戍;辕门倘驻拂云祠,烽火应过明妃墓。
君归解鞍藉芳草,细谈塞北忘予老。
读书饮酒待贼平,万丈旄头方下扫。

诗词问答

问:送潘德久使蓟门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送潘德久使蓟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昆仑

亦作“崐仑2”。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砥柱

山名,位于河南三门峡以东黄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龙门

楚国都城郢城(现在在湖北省江陵县西北)的东门

羲皇

即 伏羲氏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厥有云者,上罔显於 羲皇 。” 李善 注:“, 伏羲 为三皇,故曰 羲皇 。” 唐 杜甫 《醉时歌》:“先生有道出 羲皇 ,先生有才遇 屈宋 。”

受图

《尚书中候》载, 河伯 曾以河图授 大禹 ,后因称帝王受命登位为受图。 汉 张衡 《东京赋》:“ 高祖 膺籙受图,顺天行诛。”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逮 皇魏 受图,光宅 嵩 洛 ,篤信弥繁,法教逾盛。” 章炳麟 《安君颂》:“ 李氏 受图,实始 洪武 。”

上古

较早的古代,中国多指商周秦汉这个时期

神禹

夏禹 的尊称。《庄子·齐物论》:“无有为有,虽有 神禹 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成玄英 疏:“迷执日久,惑心已成,虽有 大禹 神人,亦不令其解悟。” 金 王渥 《三门津》诗:“ 大河 三门 险, 神禹 万世功。” 明 高启 《石射堋》诗:“疑是 神禹 治水时,来教鬼射降妖精。” 胡小石 《犊儿矶水府寺宿》诗:“ 神禹 昔驱水,鸿濛万灵奔。”

治水

整治水利,疏通江河,避免泛滥成灾

治水工程

中原

(1)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平原;原野

三灵

(1).指日、月、星。《汉书·扬雄传上》:“方将上猎三灵之流,下决醴泉之滋。”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三灵,日、月、星垂象之应也。”《南史·宋纪上》:“三灵垂象,山川告祥。”

(2).指天、地、人。《文选·班固<典引>》:“答三灵之蕃祉,展 放唐 之明文。” 李善 注:“三灵,天、地、人也。”《魏书·孙绍传》:“事恢三灵,仁洽九服。”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冀大觉垂慈,三灵协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精诚之至,哀感三灵。”

(3).指天神、地祇、人鬼。《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臣 光 曰:治国家者固不可无信。然 彦珣 之恶,三灵所不容, 晋高祖 赦其叛君之愆,治其杀母之罪,何损於信哉!” 胡三省 注:“三灵,谓天神、地祇、人鬼。”

(4).指灵台、灵囿、灵沼。《诗·大雅·灵台序》“灵臺,民始附也” 唐 孔颖达 疏:“《大雅·灵臺》一篇之诗,有灵臺,有灵囿,有灵沼,有辟雍。其如是也,则辟雍及三灵,皆同处在郊矣。”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 文王 之辟雍、明堂、三灵同地。凡治 岐 之大政,皆行其中。”

(5).道教称三魂为三灵。《黄庭内景经·琼室》:“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殁。” 梁丘子 注:“三灵,三魂也。谓爽灵、胎光、幽精。”

祖业

(1) 祖宗的事业

(2) 祖传的产业

国共

中国 * 和中国 * 的并称。 毛 *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精诚团结,共赴国难。”

东都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 商 代指 商丘 ,在 殷 ( 殷墟 )之东。故址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 。《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 相土 之 东都 ,以会王之东蒐。” 杨伯峻 注:“ 相土 , 殷商 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 后相 即位,居 商丘 。’则, 相土 之 东都 为今 河南 商丘县 。”一说指 帝丘 (今 河南省 濮阳县 )。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 西周 指 洛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在 镐京 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 成王 合诸侯城 成周 ,以为 东都 ,崇 文 德焉。”(3) 东汉 都 洛阳 ,在 西汉 京都 长安 之东。 汉 班固 有《东都赋》。(4) 隋唐 时指 洛阳 。时京都在 长安 。《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 东都 还京师。”《新唐书·高宗纪》:“﹝ 显庆 二年十二月﹞丁卯,以 洛阳宫 为 东都 。”(5) 南唐 指 广陵 ,在 建康 之东。故址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 。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 昇 元 元年﹞以 建康 为 西都 , 广陵 为 东都 。”(6) 元 代指 大梁 。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 清 侯方域 《定鼎说》:“胜国有三都焉:冬春居 大都 、 东都 …… 东都 者, 大梁 也。”

(2).代指 东汉 。 唐 韩愈 《荐士》诗:“五言出 汉 时, 苏 李 首更号。 东都 渐瀰漫,派别百川导。” 明 宋濂 《张侍讲<翠屏集>序》:“文之难言久矣。 周 秦 以前,固无庸议。下此唯 汉 为近古,至於 东都 则渐趋於綺靡。”

(3). 长安 东都门 的省称。 汉 疏广 与侄 受 同时退隐,满朝百官祖饯于 东都门 外,后以“东都”谓致仕或饯别之地。《南齐书·徐孝嗣传》:“ 世祖 问 俭 曰:‘谁可继卿者?’ 俭 曰:‘臣 东都 之日,其在 徐孝嗣 乎!’”《文选·江淹<别赋>》:“帐饮 东都 ,送客 金谷 。”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 长安 东都门 也。”参见“ 东都门 ”。

群儿

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汉书·霍光传》:“ 武帝 遗詔封 金日磾 为 秺侯 , 上官桀 为 安阳侯 , 霍光 为 博陆侯 ……时衞尉 王莽 子男 忽 侍中,扬语曰:‘帝(病)﹝崩﹞, 忽 常在左右,安得遗詔封三子事!羣儿自相贵耳。’” 唐 韩愈 《调张籍》诗:“ 李 杜 文章在,光燄万丈长;不知羣儿愚,那用故谤伤。” 梁启超 《自励》诗:“未学英雄先学道,肯将荣瘁校羣儿。”

撞坏

击毁。《晋书·陆纳传》:“时 会稽王 道子 以少年专政,委任羣小, 纳 望闕而叹曰:‘好家居,纤儿欲撞坏之邪!’”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诗之二:“閫外逍遥多老将,家居撞坏总纤儿。”

可叹

(1) 值得赞美

(2) 令人感慨

外行领导这么大个企业,是真可惜又可叹!

游魂

(1) 游散的精气(迷信)

(2) 比喻旧势力苟延残喘

出师

(1) 完成从师学艺

(2) 率兵征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孟津

古 黄河 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孟津县 东北、 孟县 西南。相传 周武王 在此盟会诸侯并渡 河 ,故一名 盟津 。一说本作 盟津 ,后讹作 孟津 。为历代兵家争战要地。《书·禹贡》:“导 河积石 ,至于 龙门 ,南至于 华阴 ,东至 厎柱 ,又东至于 孟津 。” 汉 史岑 《出师颂》:“昔在 孟津 ,惟师 尚父 。” 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昔 周 师集於 孟津 , 汉 兵至於 垓下 。” 明 沉采 《千金记·投阃》:“南征北讨,堪除 * ,把 江 淮 尽扫。义兵咸瞻旗纛,分明是会合 孟津 来到。” 康有为 《法国革命史论》:“欲以君主立宪定国,以中流人士执政,如捧土以塞 孟津 ,无所济矣。”

白马

(1).白色的马。《左传·定公十年》:“ 公子地 有白马四。公嬖 向魋 。 魋 欲之。”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白马饰金羈,连翩西北驰。” 明 高濂 《玉簪记·闹会》:“分经来白马,洗鉢起黄龙。” 方然 《白色花·报信者》:“我底白马哟!大风来了,别让细砂与你长长的鬃毛蒙住你底眼睛。”

(2).古代用白马为盟誓或祭祀的牺牲。《史记·吕太后本纪》:“ 高帝 刑白马盟曰:‘非 刘氏 而王,天下共击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禹 乃东巡,登 衡岳 ,血白马以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

(3).古代以乘白马表示有凶事。 唐 陈子昂 《祭孙府君文》:“白马故人,青鸟送往。”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一:“白马 华山君 ,相逢 平原里 。”参见“ 白马素车 ”。

(4).见“ 白马氐 ”。

(5).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滑县 北。《战国策·赵策二》:“今 秦 以大王之力,西举 巴蜀 ,併 汉中 ,东收两 周 而西迁九鼎,守 白马 之津。”《韩非子·初见秦》:“决 白马 之口以沃 魏氏 ,是一举而 三晋 亡,从者败也。”

(6).古县名。 春秋 卫国 曹 (一作“漕”) 邑 。故治在今 河南省 滑县 东。《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月, 绍 ( 袁绍 )遣 郭图 、 淳于琼 、 颜良 攻 东郡 太守 刘延 于 白马 。”

(7).古驿名。 唐 末 朱全忠 杀 裴枢 等三十余人于此,并用 李振 言,沉其尸于 黄河 ,驿由此著名。 清 钮琇 《觚賸·虎丘题诗》:“ 虞山 钱宗伯 ( 钱谦益 )以谴归,有题诗 虎丘 刺之者曰:‘……昔去尚宽沉 白马 ,今来应悔卖 卢龙 。’”参见“ 白马清流 ”。

(8).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如故

(1) 同过去一样

使击柝如故。——《资治通鉴·唐纪》

室内摆设如故

(2) 如同老朋友

你大哥是个爽快人,咱们既然一见如故,应该要借杯酒叙叙,又何必推辞呢。——清·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更议

改议。《史记·孝文本纪》:“今释宜建而更选於诸侯及宗室,非 高帝 之志也。更议不宜。” 司马贞 索隐:“言不宜更别议也。”

河桥

(1).古代桥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东 大庆关 与 山西省 永济县 西 蒲州镇 之间 黄河 上。 战国 秦昭襄王 建。 黄河 上建桥始于此。 唐 通称 蒲津桥 。《史记·秦本纪》:“﹝ 昭襄王 五十年﹞初作 河桥 。” 张守节 正义:“此桥在 同州 临晋县 东,渡 河 至 蒲州 ,今 蒲津桥 也。”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 昭襄王 始作 河桥 , 穆天子 至於 雷首 。”

(2).古代桥名。故址在今 青海省 贵德县 南 黄河 上。《后汉书·西羌传·滇良》:“﹝ 贯友 ﹞遂夹 逢留大河 筑城坞,作大航,造 河桥 ,欲度兵击 迷唐 。”后 吐谷浑 、 吐蕃 皆建桥于此。

(3).古代桥名。故址在今 河南省 孟县 西南、 孟津县 东北 黄河 上。 晋 泰始 中 杜预 以 孟津 渡险,始建浮桥于 富平津 ,世称 河桥 。 唐 通称 河阳桥 。《晋书·杜预传》:“ 预 又以 孟津 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 河桥 于 富平津 。”《周书·晋荡公护传》:“从 太祖 、擒 竇泰 、復 弘农 ,破 沙苑 、战 河桥 ,并有功。”

(4).桥梁。 北周 庾信 《李陵苏武别赞》:“河桥两岸,临路悽然。” 唐 杜牧 《代人寄远》诗之一:“河桥酒斾风软,候舘梅花雪娇。”《豆棚闲话·虎丘山贾清客联盟》:“路出山塘景渐佳,河桥杨柳暗藏鸦。”

北风

(1) 从北方吹来的风。亦指寒冷的风

(2) 尤指大平原上突然的强北风或得克萨斯以及墨西哥湾上和西加勒比海的同样的风

(3)

(4) 一种强北风,尤指墨西哥或中美的

(5) 西班牙的冬季北风

可乘

可以利用。 宋 岳飞 《奏审已条具曲折未准指挥札子》:“臣自去冬闻 金 人废 刘豫 ,有可乘之机,是以屡貰管见,尘瀆天听。”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遁》:“当取不取,倚可乘之势,弃千载之利,非智也。”

复道

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飞狐

要隘名。在今 河北省 涞源县 北 蔚县 南。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迤逦蜿蜒,百有馀里。为古代 河北平原 与北方边郡间的交通咽喉。《汉书·郦食其传》:“愿足下急復进兵……距 飞狐 之口,守 白马 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 飞狐 在 代郡 西南。”《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东规 白马 ,北距 飞狐 。” 吕延济 注:“ 飞狐 ,塞名也。” 南朝 梁 虞羲 《咏霍将军北伐诗》:“ 飞狐 白日晚, 澣海 愁云生。”

屯戍

(1) 屯守

(2) 指军队驻守边境

辕门

古时军营的门或官署的外门

拂云

触到云。极言其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凡诸宫殿门臺隅雉,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 唐 杜甫 《严郑公宅同咏竹》:“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膾跃湍之魴,炙拂云之鹊。”

烽火

(1)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2) 比喻战火或战争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明妃

汉元帝 宫人 王嫱 字 昭君 , 晋 代避 司马昭 ( 文帝 )讳,改称 明君 ,后人又称之为 明妃 。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若夫 明妃 去时,仰天太息。” 宋 王安石 《明妃曲》:“ 明妃 初出 汉 宫时,泪湿春风鬢脚垂。” 郭沫若 《东方集·再出夔门》诗:“ 屈子 衣冠犹有冢, 明妃 脂粉尚流香。”

解鞍

解下马鞍。表示停驻。《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令诸骑曰:‘前!’前未到 匈奴 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之三:“严驾越风寒,解鞍犯霜露。” 唐 虞世南 《饮马长城窟行》:“轻骑犹衔勒,疑兵尚解鞍。” 宋 姜夔 《扬州慢》词:“ 淮 左名都, 竹西 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芳草

(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细谈

(1) 见“细说

(2) ”

他跟我们细谈了这次出国的感受

塞北

指 长城 以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后汉书·袁安传》:“北单于为 耿夔 所破,遁走 乌孙 ,塞北地空,餘部不知所属。” 南朝 梁 江淹 《侍始安王石头》诗:“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 隋 江总 《赠贺左丞萧舍人》诗:“ 江 南有桂枝,塞北无萱草。”《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居塞北者,不知江海有万斛之舡。” 宋 刘过 《清平乐》词:“新来塞北,传到真消息:赤地居民无一粒,更五单于争立。”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雁去雁来空塞北,花开花落自 江 南。”

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饮酒

(1).喝酒。《国语·晋语一》:“﹝ 史苏 ﹞饮酒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天下吏人,誥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其时 司马氏 已想篡位,而 阮籍 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

(2).古代宴会时供食毕漱口的酒。《周礼·天官·酒人》:“共宾客之礼酒、饮酒而奉之。” 郑玄 注:“饮酒,食之酒。” 贾公彦 疏:“谓食时有酒者,《曲礼》云:‘酒浆处右。’则此非献酬酒,是酳口之酒也。” 孙诒让 正义:“盖食礼无献酬,唯有酳口,故别谓之饮酒。”

万丈

形容很高或很深

旄头

(1).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汉书·燕剌王刘旦传》:“ 旦 遂招来郡国姦人,赋敛铜铁作甲兵,数閲其车骑材官卒,建旌旗鼓车,旄头先敺。” 颜师古 注:“敺与‘驱’同……凡此旄头先驱,皆天子之制。”《后汉书·儒林传上·杨政》:“武骑虎賁惧惊乘舆,举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 政 ,伤胷, 政 犹不退。” 唐 王维 《为羽林将军祭武大将军文》:“羽林孤儿,旄头突骑,罔不毕劝,为之元帅。”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国朝承 五代 荒残之弊,事从简略,每鸣鑾游豫,仅同藩镇,而尽去戈戟旌旗之制,非所谓旄头清道后行之谨也。”

(2).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汉书·天文志》:“昴曰旄头,胡星也,为白衣会。” 唐 武元衡 《送徐员外还京》诗:“旄头星未落,分手轆轤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月升鴟尾城吹角,星散旄头帐点兵。”参见“ 昴宿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