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燕山道中

作者:张舜民 朝代:宋代

秋日燕山道中原文

燕山秋更好,况复值新晴。
一径幽花闹,千岩晚瀑明。
寺危迂路入,水漫信船行。
尝栗皱初破,开梨颊未頳。
松萝扶斗上,剑戟插沙平。
秦赵封疆密,岷峨气象清。
五龙丹桂尽,万马蹛林横。
韫玉人时得,埋钱事可惊。
画图传辋水,醉倒恋增城。
为报南归客,应须自作程。

诗词问答

问:秋日燕山道中的作者是谁?答:张舜民
问:秋日燕山道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舜民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舜民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燕山

中国河北省北部山脉。西起八达岭,东到山海关,主峰雾灵山2116米。著名的明朝万里长城在河北省、北京市部分即沿其山脊而筑

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新晴

天刚放晴;刚放晴的天气。 晋 潘岳 《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 金谷 俊游, 铜驼 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清 黄遵宪 《养疴杂诗》之十:“竹外斜阳半灭明,捲帘欹枕看新晴。” 吴组缃 《山洪》十:“这是个新晴的极好天气。”

一径

亦作“ 一逕 ”。1.一条小路。《晋书·贾充传》:“ 充 帐下都督 周勤 时昼寝,梦见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逕。” 唐 杜甫 《遣意》诗之一:“一逕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溪南重迴首,一径出修篁。” 宋 杨万里 《桑茶坑道中》诗之八:“山根一径抱溪斜,片地纔宽便数家。” 清 钱谦益 《香山寺》诗:“千峯匼匝更分明,磵复冈迴一径清。”

(2).径直。《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明日捉个空,便一逕到 临安府 前叫起屈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衝军阵,鞭骏马,一径地西南上迓。”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你姪儿除授 潭州 为理,一径的来望姑姑。”《水浒传》第四二回:“再停两日,点起山寨人马,一径去取了来。”《孽海花》第四回:“长班要去通报, 雯青 説:‘不必。’説着,就一逕向 公坊 住的那三间屋里去。” 鲁迅 《野草·狗的驳诘》:“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3).方言。一直。谓持续不断。《海上花列传》第十二回:“只要 王老爷 一径搭 沉小红 要好落去,故末算是耐 沉小红 本事大哉。” 朱自清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后来又在一个乡镇-- 甪直 --里住了四五年,一逕是做着小学教师。”

迂路

绕道。《书·汤誓序》“ 伊尹 相 汤 伐 桀 ,升自陑” 唐 孔颖达 疏:“言陑,当是山阜之地,歷险迂路,为出不意故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迂路两日,往 姚安府 ,以此路差可行,不必待衙子也。”《东周列国志》第八八回:“令兄有书託某送到 鬼谷 ,闻贵人已得仕 魏 邦,迂路来此。”

栗皱

栗子带刺的外壳。 唐 杜甫 《野望因过常少仙》诗:“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 前蜀 贯休 《湖头别墅》诗之一:“饥鼠掀菱殻,新蝉避栗皱。”

梨颊

亦作“棃颊”。1.指梨实表面。 宋 陈师道 《家山晚立》诗:“遶舍苔衣积,倚墙棃颊红。”

(2).借指女子的面颊。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 胡澹庵 十年贬海外,北归之日,饮于 湘潭 胡氏 园,题诗云:‘君恩许归此一醉,傍有梨颊生微涡。’谓侍妓 黎倩 也。”

松萝

亦作“ 松罗 ”。1.即女萝。地衣门植物。体呈丝状,直立或悬垂,灰白或灰绿色,基部多附着在松树或别的树的树皮上,少数生于石上。可入药,有祛寒退热的作用。《诗·小雅·頍弁》“蔦与女萝,施於松上” 毛 传:“女萝、兔丝,松萝也。” 唐 黄滔 《敷水卢校书》诗:“宅带松萝僻,日唯猿鸟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四·松萝》:“松萝能平肝邪、去寒热,同瓜蒂诸药则能吐痰。”

(2).借指山林。 唐 王维 《别辋川别业》诗:“依迟动车马,惆悵出松罗。” 唐 孟郊 《擢第后东归书怀》诗:“松萝虽可居,青紫终当拾。” 宋 苏轼 《杜处士传》:“古人有三聘而起松萝者,迫实用也。”

(3).茶名。因产于 安徽省 歙县 松萝山 ,故名。 明 许次纾 《茶疏·产茶》:“若 歙 之松罗, 吴 之虎邱, 钱唐 之龙井,香气穰郁,并可雁行。”

剑戟

泛指武器。《国语·齐语五》:“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唐 韩愈 《南山诗》:“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宋 范仲淹 《铸剑戟为农器赋》:“兵者凶器,食惟民天。出剑戟而铸矣,为稼穡之用焉。”

封疆

(1) 分封土地的疆界;分封的疆界,界域的标记,聚土而成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公孙丑下》

(2) 将某一地区全权交给官吏管理

封疆大元帅

执掌封疆之印

岷峨

(1). 岷山 和 峨眉山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水交 沅 澧 ,山通 岷 峨 ,襟带百县,縈抱七州。”《周书·静帝纪》:“虽復 岷 峨 投袂,翻成陵夺之威; 漳 滏 勤王,无救 宗周 之殞。”

(2).特指 峨眉山 。以其在 岷山 之南,故称。 唐 卢纶 《送张郎中还蜀歌》:“廻首 岷峨 半天黑,传觴接膝何由得。” 宋 苏轼 《满庭芳》词:“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 岷峨 。” 清 姚鼐 《左仲郛浮渡诗序》:“然后登 岷峨 ,揽西极,浮 江 而下。”一说 岷 为 青城山 ; 峨 为 峨眉山 。

气象

(1)

(2) 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下雨、闪电、打雷等等

气象万变

(3) 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

(4) “气象学”的俗称

(5) 事物的情况、态势

生气勃勃的新气象

(6) 景色,景象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山气象

(7) 指迹象

见是伏兵气象

五龙

(1).远古传说中的五个部落首领。《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五龙 比翼, 人皇 九头。” 李善 注引《春秋命历序》:“ 皇伯 、 皇仲 、 皇叔 、 皇季 、 皇少 ,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 祝融氏 为 火帝 ,君南岳; 五龙氏 乘云登仙。”

(2).古代传说中五个人面龙身的仙人,道教称为五行神。《鬼谷子·本经阴符》:“盛神法五龙。” 陶宏景 注:“五龙,五行之龙也。”《文选·郭璞〈游仙诗〉》:“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 李善 注引《遁甲开山图》 荣氏 解:“五龙,皇后君也,昆弟五人,皆人面而龙身。长曰 角龙 ,木仙也。次曰 徵龙 ,火仙也。次曰 商龙 ,金仙也。次曰 羽龙 ,水仙也。次曰 宫龙 ,土仙也。”亦谓五龙的法术。 唐 李邕 《叶有道碑》:“专精五龙,遍游群岳。”

(3).誉称同时以才名著闻的五人。(1)指 汉 公沙穆 五子。 晋 陶潜 《集圣贤群辅录下》“ 公沙绍 字 子起 , 绍 弟 孚 字 允慈 , 孚 弟 恪 字 允让 , 恪 弟 逵 字 义则 , 逵 弟 樊 字 义起 ,右 北海 公沙穆 之五子,并有令名,京师号为 公沙 五龙。”(2)指 晋 索靖 、 氾衷 、 张甝 、 索紾 、 索永 五人。《晋书·索靖传》:“ 靖 少有逸羣之量,与乡人 氾衷 、 张甝 、 索紾 、 索永 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 敦煌 五龙。”(3)指 南朝 齐 张岱 兄弟五人。《南齐书·张岱传》:“ 岱 少与兄太子中书舍人 寅 、 新安 太守 镜 、征北将军 永 、弟 广州 刺史 辨 ,俱知名,谓之 张氏 五龙。”(4)指十六国 前凉 辛攀 兄弟五人。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若夫 于公 之宅,駟马高驱, 辛氏 之门,五龙齐驾。” 宋 王应麟 《小学紺珠·氏族·五龙》:“ 凉 辛攀 ,兄 鉴 、 旷 ,弟 寳 、 迅 。”(5)指 宋 窦仪 兄弟五人。《宋史·窦仪传》:“ 仪 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 儼 侃 偁 僖 ,皆相继登科……当时号为 竇氏 五龙。”

丹桂

一种常绿灌木,雌雄异株,叶长椭圆形,开橘红色花,香味很浓,是珍贵的观赏植物。又叫“金桂”

蹛林

(1). 匈奴 秋社之处。 匈奴 土俗,秋社绕林木而会祭,故称。《史记·匈奴列传》:“秋,马肥,大会 蹛林 ,课校人畜计。” 司马贞 索隐引 服虔 曰:“ 匈奴 秋社八月中皆会祭处。” 张守节 正义引 颜师古 曰:“蹛者,﹝遶也,言﹞遶林木而祭也。 鲜卑 之俗,自古相传,秋祭无林木者,尚竖柳枝,众骑驰遶三周乃止,此其遗法也。” 元 柳贯 《次伯长待制韵送王继学修撰马伯庸应奉扈从上京》:“蹕道云开朝采正,蹛林风定雪花乾。”

(2).借指 匈奴 。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徵调曲六》:“无劳凿空於大夏,不待蹶角於蹛林。”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喜唐公自契丹归》:“ 燕 人候望空甌脱,胡马追随出蹛林。”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一朝沸脣动天地,蹛林毳幙长流离。”

(3).古州名。 唐 有 蹛林州 。属 陇右道 。初隶北庭都护府,后隶 凉州 都督府。在今 甘肃省 秦安县 东北。见《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韫玉

(1).藏玉。《隶释·汉小黄门谯敏碑》:“君商时度世,引己倍权,守静微冗,韜光韞玉,以远悔咎。” 晋 陆机 《文赋》:“石韞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2).比喻掩藏才智。

(3).见“ 韞玉砚 ”。

人时

指有关耕获的时令节气。亦指历法。《书·尧典》:“乃命 羲和 ,钦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蔡沉 集传:“人时,谓耕穫之候,凡民事早晚之所关也。”《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民时”。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吹玉律而部人时,阳动阴静。”

画图

图画(多用于比喻)

这些诗篇构成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多彩的画图

辋水

即 辋川 。 唐 裴迪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诗:“ 輞水 去悠悠, 南山 復何在。”《旧唐书·文苑传下·王维》:“得 宋之问 蓝田 别墅,在 輞口 , 輞水 周於舍下。”参见“ 輞川 ”。

增城

亦作“ 增成 ”。 汉 宫名。 汉 班固 《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合欢 、 增城 …… 鸳鸞 、 飞翔 之列。” 汉 张衡 《西京赋》:“后宫则 昭阳 、 飞翔 、 增成 、 合驩 。”

亦作“ 增成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名。《楚辞·天问》:“ 增城 九重,其高几里?”《淮南子·墬形训》:“掘 昆仑虚 以下地,中有 增城 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 唐 刘禹锡 《思黯南墅赏牡丹花》诗:“偶然相遇人世间,合在 增城 阿姥家。” 清 黄遵宪 《感事》诗之二:“又闻 崑崙山 高万餘里, 增城 九重天尺咫。”

归客

旅居外地返回家的人。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归客遂海隅,脱冠谢朝列。” 唐 李颀 《送窦参军》诗:“城南送归客,举酒对林峦。” 唐 王维 《寒食汜上作》诗:“ 广武 城边逢暮春, 汶阳 归客泪沾巾。”

应须

(1).应当;应该。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人物应须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老残游记》第十回:“你既明白这个道理,应须知道好即是坏,坏即是好,同那月球的明暗,是一个道理。”

(2).一应所需。《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以御史中丞 裴冕 兼左庶子, 陇西郡 司马 刘秩 试守右庶子……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於当路自供。”

作程

(1).作楷模、典范。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含光醇德,为士作程。”

(2).立法度,做准则。《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配皇等极,为世作程。” 李善 注:“《吕氏春秋》曰:‘后世以为法程。’ 高诱 曰:‘程,度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