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

作者:沈佺期 朝代:唐代

原文

西镇何穹崇,壮哉信灵造。
诸岭皆峻秀,中峰特美好。
傍见巨掌存,势如石东倒。
颇闻首阳去,开坼此河道。
磅礴压洪源,巍峨壮清昊。
云泉纷乱瀑,天磴屹横抱。
子先呼其巅,宫女世不老。
下有府君庙,历载传洒扫。
皇明应天游,十月戒丰镐。
微末忝闲从,兼得事蘋藻。
宿心爱兹山,意欲拾灵草。
阴壑已永閟,云窦绝探讨。
芳月期来过,回策思方浩。

诗词问答

问:《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的作者是谁?答:沈佺期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沈佺期的名句有哪些?答:沈佺期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95_7

参考注释

穹崇

(1).高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正殿块以造天兮,鬱并起而穹崇。” 李善 注:“穹崇,高貌。” 唐 杨衡 《登紫霄峰赠黄仙师》诗:“ 紫霄 不可涉,灵峰信穹崇。”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然当身歷 华首 时,止仰上崖之穹崇,不觉下壁之峻拔。”

(2).形容声望或地位崇高。 唐 刘禹锡 《酬太原狄尚书见寄》诗:“家声烜赫冠前贤,时望穹崇镇北边。”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李太师 光颜 ,以大勋康国,品位穹崇。”

(3).指高山。 唐 孟郊 《送任齐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诗:“扣奇惊浩淼,採异访穹崇。”

峻秀

(1).高峻秀丽。 唐 沉佺期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诗:“诸岭皆峻秀,中峯特美好。”

(2).指书法挺拔秀丽。 宋 苏辙 《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诗:“ 魏华 自磨淬,峻秀不包裹。”

美好

在各方面都使人喜欢;极好

美好的天气

美好的计划

巨掌

(1).指神话传说中劈开 华山 的 巨灵 之掌。 唐 沉佺期 《辛丑岁扈从出西岳作》诗:“诸岭皆峻秀,中峰特美好。傍见巨掌存,势如石东倒。” 唐 吕令问 《掌上莲峰赋》:“若乃云摇羽盖,鹤挂飞泉,危峰并吐,巨掌高悬。”参见“ 巨灵 ”。

(2).比喻强大无敌的力量。如:他们绝对逃脱不了人民的巨掌。

首阳

山名。一称 雷首山 ,相传为 伯夷 、 叔齐 采薇隐居处。《诗·唐风·采苓》:“采苓采苓, 首阳 之巔。” 毛 传:“ 首阳 ,山名也。”《论语·季氏》:“ 伯夷 、 叔齐 ,饿于 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按, 首阳山 在今何地,旧说不一。《论语》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 首阳山 在 河东 蒲坂 , 华山 之北, 河曲 之中。” 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

开坼

(1).开裂;绽开。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脱实自开坼,牵柔谁绕縈。” 清 陈维崧 《惜黄花慢·晴郊访菊》词:“离披开坼铺如锦,纵藻曜偏觉萧森。”

(2).犹开通。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二三:“那时候,脑筋没开坼,晓得么子钙质不钙质?”

河道

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水路

磅礴

(1) 广大无边的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 * 《长征》

(2) 充满于…的

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庄子》

洪源

(1).大水的源头。比喻大业的开端。 汉 蔡邕 《释诲》:“曩者,洪源辟而四隩集,武功定而干戈戢。”《隋书·音乐志上》:“昭哉上德,浚彼洪源。”

(2).特指 黄河 之源。 唐 沉佺期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诗:“磅礴压洪源,巍峨壮清昊。”

巍峨

形容高大雄伟

群山巍峨

清昊

犹天。《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哀音下迴鵠,餘哇彻清昊。” 吕向 注:“清昊,天也。” 唐 沉佺期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诗:“磅礴压洪源,巍峩壮清昊。” 清 徐芳 《夏日芙蓉峰登眺》诗:“踧足步流霞,澄心对清昊。”

云泉

(1).瀑布,山泉。 唐 沉佺期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扈从出西岳作》诗:“云泉纷乱瀑,天磴矻横抱。” 唐 韦应物 《云阳馆怀谷口》诗:“云泉非所濯,萝月不可援。”

(2).白云清泉。借指胜景。 唐 白居易 《偶吟》之一:“犹残少许云泉兴,一岁 龙门 数度游。” 唐 康骈 《剧谈录·白傅乘舟》:“ 白尚书 为少傅,分务 洛 师,每有云泉胜境,靡不追游。” 宋 司马光 《重经车辋谷》诗:“云泉佳处须速去,登山筋力行蹉跎。”

纷乱

杂乱,混杂

纷乱的事情

宫女

在皇宫中服役的女子

府君

(1). 汉 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后仍沿用。《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 广陵 太守 陈登 忽患匈中烦懣,面赤,不食。 佗 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陈仲举 ﹞为 豫章 太守,至便问 徐孺子 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羣 * 府君先入廨。’”

(2).旧时对已故者的敬称。多用于碑版文字。 唐 柳宗元 《唐故朝散大夫永州刺史崔公墓志》:“以某年某月日,归葬于某县某原,祔于皇考吏部侍郎赠户部尚书府君之墓。”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宋 司马光 《司马氏书仪·慰人父母亡疏状》“先某位奄弃荣养”自注:“无官有素契,改先某位为先丈;无素契,为先府君。” 明 方孝孺 《郑府君哀辞》:“ 洪武 丁巳秋九月十日, 浦阳 义门八世之长 郑府君 年七十有二,卒于家。”参阅 清 王芑孙 《碑版文广例》卷七。

(3).旧时对神的敬称。 唐 王度 《古镜记》:“某是 华山 府君庙前长松下千岁老狸。”

历载

(1).经历多年。《汉书·宣帝纪》:“唯恐羞先帝圣德,故并举贤良方正以亲万姓,歷载臻兹,然而俗化闕焉。” 颜师古 注:“多歷年载,迄至于今。”《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是以 燕 齐 之祀与 周 并转,子继弟及,歷载不堕。” 汉 刘肇 《策免韦彪》:“ 彪 以将相之裔,勤身飭行,出自州里,在位歷载。”

(2).经历的年代。 汉 张衡 《东京赋》:“巨猾间舋,窃弄神器,歷载三六,偷安天位。”《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建武 暨乎 义熙 歷载将百。”

洒扫

用水喷洒地面,然后进行打扫

洒扫庭院

皇明

皇帝的圣明。封建时代臣下对皇帝的谀辞。 汉 班固 《西都赋》:“天人合应,以发皇明。”《南齐书·陆澄传》:“ 澄 謏闻肤见,貽挠后昆,上掩皇明,下笼朝识。” 唐 杜甫 《能画》诗:“政化平如水,皇明断若神。” 宋 黄庭坚 《和答魏道辅寄怀》之四:“皇明烛九幽,湔祓用神兵。”

应天

(1).顺应天命。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汤 受命而正,应天变 夏 作 殷 号。”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应天才不小,得士契无隣。” 明 刘基 《煌煌京洛行》:“应天顺民心,戡暴安痍伤。”

(2).犹震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於是那姓 朱 的,便请他吃花酒,逛 大明湖 ,盘桓了好几天,老把兄叫得应天响。”

十月

格里氏历(即阳历)每年的第十个月——缩写Oct.

丰镐

亦作“ 丰鄗 ”。1. 周 的旧都。 文王 邑 丰 ,在今 陕西 西安 西南 丰水 以西。 武王 迁 镐 ,在 丰水 以东。其后 周公 虽营 洛邑 , 丰 镐 仍为当时政治文化中心。《韩非子·五蠹》:“古者, 文王 处 丰 镐 之閒,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 西戎 。”《汉书·郊祀志下》:“昔者 周文 、 武 郊於 丰 鄗 , 成王 郊於 雒邑 。”

(2).借指国都。 唐 储光羲 《哥舒大夫颂德》诗:“ 陇 路起 丰 镐 , 关 云随旌斾。” 元 范梈 《赠别罗元友教授之应昌》诗:“ 应昌 信殊僻,宅近今 丰 镐 。”

(3). 明 人亦借指留都 南京 。 明 范景文 《募施粥疏》:“ 江 南故 丰 镐 地,沃土为焦,频仍旱魃。” 明 张煌言 《和定西侯张侯服留题金山原韵》之三:“天入 金 焦 锁钥旧,地过 丰 镐 鼓鐘新。”

微末

极小;微不足道

宿心

本来的心意;向来的心愿。《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上欲不欺天愧先帝,下不违人负宿心。”《文选·嵇康<幽愤诗>》:“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吕向 注:“宿心,谓宿昔本心也。” 唐 陈子昂 《送中岳二三真人序》:“吾亦何人,躬接兹赏。实欲执青节,从白蜺,陪饮 崑崙 之庭,观化 玄元 之府,宿心遂矣,冥骨甘焉。” 明 唐顺之 《祭弓矢文》:“有事则以战胜,无事用诸礼仪,匡四方之宿心,窃有冀乎斯技。”

意欲

见“ 意欲 ”。

(1).亦作“ 意慾 ”。欲望。《淮南子·道应训》:“故人主之意欲见於外,则为人臣之所制。” 宋 朱熹 《答林择之书》之一:“今方欲与朋友説,日用之閒,常切点检气习偏处,意欲萌处。”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制民主政体》:“倘非达於共和,国民之意慾难厌,霸者弥缝掩饰之策,决其不能奏效也。” 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她想新奇事情一定给她们望见了;一种意欲包围着她的脑袋。”

(2).想要。谓心想做某事。《后汉书·彭宠传》:“小奴意欲解之,视户外,见 子密 听其语,遂不敢解。”《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我意欲完前日之约,不好自家启齿。”《红楼梦》第一回:“你携了此物,意欲何往?”

灵草

(1).仙草,瑞草。《文选·班固<西都赋>》:“於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 李善 注:“神木、灵草,谓不死药也。”《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郭璞“游仙”>》:“ 崦山 多灵草,海滨饶奇石。” 刘良 注:“灵草,芝草也。”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朱明洞里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

(2).对某些植物的美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人》:“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此指茶。 唐 皎然 《湛处士枸杞架歌》:“天生灵草生灵地,误生人间人不贵。”此指枸杞。 唐 苏拯 《药草》诗:“国忠在臣贤,民患凭药力,灵草犹如此,贤人岂多得。”此指药草。

阴壑

幽深的山谷,背阳的山谷。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池山赋》:“阳崖夺景,阴壑生风。” 宋 陆游 《过大蓬岭度绳桥至杜秀才山庄》诗:“湿云朝莫雨,阴壑古今风。” 清 黄鷟来 《秋日雨晴过张星文草草堂》诗:“阴壑浮虚光,秋林透疎影。”

云窦

云气出没的山洞。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之一:“松磴上迷密,云竇下纵横。” 唐 马戴 《山行偶作》诗:“石门斜月入,云竇暗泉通。” 前蜀 韦庄 《宿山家》诗:“山行侵夜到,云竇一星灯。” 元 周权 《接竹引泉》诗:“连筒入云竇,势接河汉遥。”

探讨

(1) 探索;研讨;探索讲求

探讨一下达成协议的可能性

他们讨论了罪恶之后,便探讨如何消除它

(2) 探幽寻胜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唐· 孟浩然《登鹿门山》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