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遇楼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赏遇楼原文

陟岭缘西降,岭阴即渐长。

润行兰埒露,爽趁柏风凉。

冈脚临斜落,楼头别一方。

如询赏奚遇,大野朗晴光。

诗词问答

问:赏遇楼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赏遇楼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赏遇楼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一

参考注释

岭阴

山的北面。 唐 戴叔伦 《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诗:“岭阴无瘴癘,地隙有兰蓀。”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八:“岭阴多松林,其阳帐殿在焉。”

风凉

(1).指凉风。 唐 杜甫 《立秋雨院中有作》诗:“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2).谓有风而凉爽;凉爽。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酢法》:“初置瓮於北荫中风凉之处,勿令见日。”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二·景隆八发》:“尔乃以瓦为枕,以棺为铺,逍遥乎风凉,从容乎日晡。”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此刻倒风凉了。”

(3).使身体清凉爽快;纳凉。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他想出去风凉风凉,一推门,灯光射出去,只见……飞舞着好一片大雪。” 华山 《阵地春节散记》:“他满脸红光,正在洞口风凉,大概是在火炉边包了好半天饺子,热了。”

(4).犹轻松。 郭沫若 《<创造十年>发端》:“这一段文章说得倒还风凉,不过先生的苦心我们是不好忽略看过的。” 魏金枝 《任樟元和三个地主》:“你倒说得风凉,收了我的租,不帮我,还来劝我。”

(5).古地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关中图》曰: 丽山 之西,川中有阜,名曰 风凉原 ,在 磈山 之阴, 雍州 之福地,即是原。” 唐 皎然 《送如献上人游长安》诗:“闲寻 鄠 杜 看修竹,独上 风凉 看古原。”

楼头

(1).楼上。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 南游子。”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

(2). 宋 时对欺诈者的鄙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言人虚伪不检者曰楼头。盖 宋 时 何 家楼下多亡赖,以滥恶物欺人,其时有‘ 何 楼’之号。楼头者,盖 何 楼之恶魁也。”

一方

(1).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郑玄 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司马贞 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宋 范成大 《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

(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 郑玄 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 观音 在 南海 , 普贤 在 峨眉 , 文殊 在 五台 。” 清 顾炎武 《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3).一个方面;一带地方。《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 齐 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一方或饥,当加优养。” 宋 欧阳修 《乞奖用孙沔札子》:“其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边人思之。”《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到庙中。” 陈沂 《奔袭刘黑七》:“我这下子活捉了他,不仅为我们这一方的老乡们除了害,我还可以立一个特等功。”

(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礼·考工记·鲍人》:“信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晋书·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 宋 曾巩 《请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札子》:“况於时异事殊,而可以胶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

(5).一种;一类。《慎子·民杂》:“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 高诱 注:“方,类也。”《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

(6).犹言一种方法。《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 高诱 注:“方,道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7).一种配方或药方。《南齐书·虞悰传》:“ 悰 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上就 悰 求诸饮食方, 悰 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 悰 乃献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 * 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

(8).指东西南北四方之一。 唐 李贺 《北中寒》诗:“一方黑照三方紫, 黄河 冰合鱼龙死。”

(9).数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 唐 曹松 《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壶酒,买一方肉。” 元 曾瑞 《留鞋记》第四折:“将绣花鞋一隻、香罗帕一方,揣在小生怀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军事篇二》:“其时都督印信未刊,随取草纸一方,上书都督 焦 临时命令,委任某为标统,某为营官,下盖四正小印。” 臧克家 《罪恶的黑手》诗二:“有的把巧思运入一方石条的花纹,有的持一块木片仔细地端详。”

(10).数量词。用于田地、土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种榆法:於其地畔种者,致雀损穀;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 唐 王建 《上田僕射》诗:“一方新地隔河烟,曾接诸生听管絃。” 宋 张载 《经学理窟·周礼》:“井田亦无他术,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则自是均。”

(11).数量词。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 唐 李端 《送从叔赴洪州》诗:“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唐 刘禹锡 《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12). 宋 代《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见《宋史·食货志上二》及《文献通考·田赋四》。

(13).一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至于诸君,是与旧的不同,是二十世纪初叶青年,如在劳动大学一方读书,一方做工,这是新的境遇。”

(14).指事务上相对的两个方面之一。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四讲:“在战争的两方面,一方叫做协商国,一方叫做同盟国。”

(15).一万的隐语。详“ 一干一方 ”。

大野

(1).广大的原野、田野。 唐 李邕 《石赋》:“植杖大野,周目层巖。” 宋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诗:“看敌人随着枪声仆地,像七月的高粱倒在大野里。”

(2).古泽名。又名 巨野 、 鉅野 。在今 山东省 巨野县 、 嘉祥县 一带。《书·禹贡》:“ 大野 既猪, 东原 底平。” 孔 传:“ 大野 ,泽名。” 孔颖达 疏:“《地理志》云: 大野泽 在 山阳 鉅野县 北。鉅即大也。”

(3).复姓。 北魏 有 大野拔 ,为 南青州 刺史。见《魏书·静帝纪》。 北周 阎庆 赐姓 大野 氏。见《周书·阎庆传》。

晴光

晴朗的日光或月光。 唐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緑苹。”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郁达夫 《采石矶》:“呆着向窗外的晴光一望,他又拿起笔来伏下身去,在诗的前面填了‘秋夜’两字,作了诗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