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史计使

作者:赵汝腾 朝代:宋代

饯史计使原文

使者星明太史占,东风戒路揭帷襜。
食当加倍稀亲酒,献不求余少榷盐。
因进御茶供味谏,肯然官烛示家廉。
老生莫效临岐赠,诗附仁言当束缣。

诗词问答

问:饯史计使的作者是谁?答:赵汝腾
问:饯史计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汝腾的名句有哪些?答:赵汝腾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使者

(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欢迎来自亲密邻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 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2) 比喻带来某种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国的人们也真懂得欣赏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太史

(1) 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2) 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参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戒路

登程,出发上路。《南齐书·高帝纪上》:“执金板而先驰,登寅车而戒路。”《旧唐书·宪宗纪上》:“无軺车之戒路,有沴气之滔天。” 明 袁宏道 《戏作三星行送曹子野归楚时予亦将归里》诗:“君既脂车,余亦戒路。”

加倍

(1) 增为两倍大

产量加倍

(2) 指程度比原来深得多

加倍还报这一侮辱

榷盐

原指 汉武帝 时官府垄断食盐产销的政策。后世亦指把盐税并入盐价来征收的措施。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国家榷盐,糶与商人,商人纳榷,糶与百姓,则是天下百姓无贫富贵贱皆已输钱於官矣。”参见“ 榷盐法 ”。

进御

(1).指为君王所御幸。《诗·召南·小星序》:“小星,惠及下人也。夫人无妬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於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后汉书·李固传》:“可令中宫博简嬪媵,兼採微贱宜子之人,进御至尊,顺助天意。” 清 唐甄 《潜书·抑尊》:“人君之於妻,异宫而处,进御有时,则曰天子之匹,与庶人异。”

(2).犹进呈。 汉 东方朔 《七谏·乱》:“铅刀进御兮,遥弃太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繁积於 宣 时,校閲於 成 世,进御之赋千有餘首,讨其源流,信兴 楚 而盛 汉 矣。” 章炳麟 《訄书·别录乙》:“故 玄曄 命録札记进御,又时时令参订 朱熹 书。”

味谏

橄榄的别名。又称馀甘果,以其初苦而终有甘味得名。 宋 黄庭坚 《谢王子予送橄榄》诗:“方怀味諫轩中果,忽见金盘橄欖来。想共餘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自注:“ 戎州 蔡次律 家,轩外有餘甘,余名之曰味諫。” 任渊 注:“味諫,言餘甘初苦而终有味。” 宋 周必大 《次韵王少府送蕉坑茶》:“初似参禪逢硬语,久如味諫得端人。”

官烛

公家供给、供官吏办公用的蜡烛。《初学记》卷二五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巴祇 为 扬州 刺史,与客坐闇中,不然官烛。” 南朝 陈 徐陵 《谢敕赉烛盘尝答齐国移文启》:“方其宠锡,独有光前,官烛斯燃,更慙良史,宵光可学,乃会耆年。” 唐 杜甫 《台上》诗:“何须把官烛,似恼鬢毛苍。”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中有家问,即令灭官烛,取私烛閲书。閲毕,命秉官烛如初。”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奎堂校士春蚕叶,官烛修书秋兔毫。”

老生

(1) 老书生

(2) 戏剧角色名。生的一种。指扮演老年男子的角色

临岐

亦作“ 临歧 ”。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文选·鲍照<舞鹤赋>》:“指会规翔,临岐矩步。” 李善 注:“岐,岐路也。” 唐 杜甫 《送李校书》诗:“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喫。” 宋 范成大 《谭德称杨商卿父子送余作诗以别》:“临岐心曲两茫然,但祝频书无别语。”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自执手临岐,空留下这场憔悴,想人生最苦别离。”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诗:“泚笔作长歌,临歧为余貺。” 郁达夫 《别掌书某君》诗:“这我新诗锦不如,临歧叩马请回车。”

仁言

(1).仁德教化的言论。《孟子·尽心上》:“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清 顾炎武 《再谒天寿山陵》诗:“仁言人所欣,甘言人所惑。”

(2).仁人的言论。详“ 仁言利博 ”。

束缣

整匹的缣帛。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壶史》:“村老皆醉饱,获束縑三千。”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卷二:“﹝ 姜道隐 ﹞尝於 浄众寺 方丈画山水松石, 宋 王庭隐 赠之束縑, 道隐 置於僧堂,拂手而去。”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