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情上李苏州

作者:严维 朝代:唐代

书情上李苏州原文

东土苗人尚有残,皇皇亚相出朝端。
手持国宪群僚畏,口喻天慈百姓安。
礼数自怜今日绝,风流空计往年欢。
误著青袍将十载,忍令渔浦却垂竿。

诗词问答

问:书情上李苏州的作者是谁?答:严维
问:书情上李苏州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书情上李苏州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严维的名句有哪些?答:严维名句大全

严维书情上李苏州书法欣赏

严维书情上李苏州书法作品欣赏
书情上李苏州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263_21

参考注释

东土

(1).古代指 陕 以东某一地区或封国。《书·康诰》:“乃寡兄勗,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国语·郑语》:“ 桓公 为司徒,甚得 周 众与东土之人。” 韦昭 注:“东土, 陕 以东也。” 宋 刘克庄 《代毛颖谢表》:“伏念臣 中山 旧族,东土寒生。” 清 姚鼐 《乾隆戊子科山东乡试策问》之一:“矧东土为圣人父母之邦,名儒继踵,多士仰慕,师法尤易兴起者乎!”

(2). 东晋 、 南朝 时也特指 苏南 、 浙江 一带。《晋书·庾翼传》:“时东土多赋役,百姓乃从海道入 广州 ,刺史 邓岳 大开鼓铸,诸夷因此知造兵器。”《宋书·自序》:“初, 钱唐 人 杜子恭 通灵有道术,东土豪家及京邑贵望并事之为弟子,执在三之敬。”

(3).古代称 中国 。对西方而言。《穆天子传》卷十五:“ 西王母 为天子謡……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西游记》第八回:“ 菩萨 不敢久停,曰:‘今领 如来 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而 巴黎 新闻纸传扬殆遍,谓 日本 、 波斯 、 土耳基 人负笈 巴黎 者,固有考取格治秀才及律例举人,而东土之人,独未有考取文词秀才者,有之则自 忠 始也。” 茅盾 《雨天杂写之二》:“佛法始来东土,排场实在相当热闹。”

皇皇

旺盛的样子

矞矞皇皇。——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相出

谓推举贤人。《商君书·开塞》:“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 朱师辙 解诂:“仁者以爱利万物为务,贤者以出私上贤为道……或曰:《释名》:‘出,推也,推而前也。’贤者以推举贤人为道,亦通。”

朝端

(1).位居首席的朝臣。指尚书省的长官。《宋书·王弘传》:“臣 弘 忝承人乏,位副朝端,若復谨守常科,则终莫之纠正。”《文选·王俭<褚渊碑文>》:“蹔遂冲旨,改授朝端。” 李周翰 注:“改授司徒,以为朝臣之首也。” 唐 王维 《送丘为往唐州》诗:“朝端肯相送,天子綉衣臣。”

(2).朝廷。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敷奏朝端,百揆惟穆。” 宋 王禹偁 《送田舍人出牧淮阳》诗:“药树吟多且握兰,蔼然公议满朝端。”《明史·吴时来传》:“ 时来 初以直窜,声振朝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门生故吏,分布朝端。”

国宪

(1).国家的法制或礼仪。《汉书·叙传下》:“ 释之 典刑,国宪以平。”按, 张释之 , 汉文帝 时廷尉。《后汉书·曹褒传》:“ 孝章 永言前王,明发兴作,专命礼臣,撰定国宪,洋洋乎盛德之事焉。” 隋 卢思道 《北齐兴亡论》:“迁鼎旧 鄴 ,国命惟新。朝章国宪,灿然毕举。”

(2).即宪法。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论》第三章:“各国国宪之变动,往往因此‘埃士梯德’(Estates)之关係而起。”

天慈

皇帝的慈爱。《晋书·纪瞻传》:“今以天慈,使官旷事滞。” 北周 庾信 《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天慈无滥,私愿获从。”

百姓

(1) 普通人——相对于官员、干部而言

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百姓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

(2) (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

礼数

礼节;礼貌的等级

污了礼数,怕人笑话。——曹雪芹《红楼梦》

自怜

亦作“ 自怜 ”。自伤;自我怜惜。 汉 王褒 《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悵兮自怜。” 晋 束晳 《贫家赋》:“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镜中不相识,捫心徒自怜。”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惊扰詎云妄?奔逃只自怜。”

见“ 自怜 ”。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往年

以往的年头;从前

青袍

(1).青色的袍子。《古诗》:“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 南朝 梁 何逊 《与苏九德别》诗:“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唐 杜甫 《渡江》诗:“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

(2).比喻包围在树干上的苔藓。 元 明本 《苔梅》诗:“玉堂试看青袍客,莫忘 江 南有白衣。”按,苔梅,谓枝干上生有苔藓之梅。

(3).学子所穿之服。亦借指学子。 唐 许浑 《酬殷尧藩》:“莫怪青袍选, 长安 隐旧春。” 清 唐孙华 《浙闱撤棘后闻以铨曹公事连染左官》诗之二:“较比 翟公 添气色,青袍日日到门来。”参见“ 青衿 ”。

(4). 汉 以后贱者穿青色衣服。因指贱者之服。 唐 杜甫 《徒步归行》:“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仇兆鳌 注:“公往行在,麻鞋謁帝,有青袍而无朝服。”《宣和遗事》后集:“ 粘罕 令左右将青袍迫二帝易服。”

(5).借指寒士。 唐 李商隐 《泪》诗:“朝来 灞水桥 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刘学锴 等集解引 陈帆 曰:“然自我言之,岂 灞水桥 边以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贵客,穷途饮恨,尤极可悲而可涕乎?”

(6). 唐 贞观 三年,规定八品、九品官服青色, 显庆 元年,规定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按,此处“青袍”指县尉之服。

(7).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 元 柳贯 《太子受册礼成赴西内朝贺退归书事》诗:“青袍最困微班忝,亲向前星挹斗杓。”

(8).借指出仕。 宋 林逋 《寄祝长官坦》诗:“深心赖黄卷,垂老愧青袍。”

(9). 唐 时幕府官居六品,六品服深绿,故称。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鳌 注:“《唐志》尚书员外郎,从六品。 上元 元年制,五品服浅緋,六品服深緑。 朱 注:‘公时已赐緋,而云青袍者,以在幕府故耳。旧注谓青袍九品服,误矣。’”

渔浦

江河边打鱼的出入口处。 唐 李绅 《过锺陵》诗:“江对 楚 山千里月,郭连渔浦万家灯。” 唐 方干 《送人宰永泰》诗:“舟停渔浦犹为客,县入樵溪似到家。”

垂竿

垂钓。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乘此终萧散,垂竿深涧底。” 唐 韩愈 《独钓》诗之一:“ 侯 家林馆胜,偶入得垂竿。” 清 孙枝蔚 《善哉行》:“河冰三尺,枉用垂竿。”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