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牛行

作者:石宝 朝代:明代

巨牛行原文

巨牛出东郊,见虎良不畏。

自恃形庞然,文采亦森蔚。

况食三品刍,曾为景升贵。

宁知吏卒不敢嗔,乃是主人豢养之深恩。

狂奔出柙若无敌,欲与虎豹相噬吞。

履尾幸未咥,捋须安可论。

枯摧老角迸林薮,腻洒膏血沾平原。

方悔技艺薄,势燄难久藉。

平生誇诩皆雷同,往日声名亦狐假。

嗟哉牛莫斗,虎欲来,不如量力无后灾。

天下之事宁独牛虎哉。

诗词问答

问:巨牛行的作者是谁?答:石宝
问:巨牛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石宝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宝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熊峰集卷四

参考注释

东郊

(1). 西周 时,特指其东都 王城 以东的郊外。 周 灭 商 后,迁 殷 民于此。《书·君陈》:“ 周公 既没,命 君陈 分正东郊 成周 。” 孔颖达 疏:“ 周公 迁 殷 顽民於 成周 。顽民既迁, 周公 亲自监之。 周公 既没, 成王 命其臣名 君陈 代 周公 监之,分别居处,正此东郊 成周 之邑。”

(2).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 汉 班固 《西都赋》:“东郊则有通沟大漕。” 南朝 梁 沉约 《宿东园》诗:“ 陈王 鬭鸡道, 安仁 采樵路。东郊岂异昔,聊可闲余步。”《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自恃

(1) 自以为有所依靠;倚仗

自恃人多势大

(2) 过分自信而骄傲

庞然

高大的样子。 清 戴名世 《丙戌南还日纪》:“噫!余之见欺於庞然大者,固已多矣。” 杨沫 《青春啊,永远发出绚烂的光彩吧》:“天色渐渐晚下来,远远地可以望见庞然矗立的 安国县 城的轮廓了。” 碧野 《雪路云程·飞越冰峰》:“现在横在眼前的是庞然耀眼的冰峰。”

文采

(1) 错杂艳丽的色彩

(2)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森蔚

繁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山下有亭,亭带山临江,松岭森蔚,沙渚平静。” 唐 韦夏卿 《东山记》:“密林脩竹,森蔚其间。” 明 唐顺之 《迎仙馆》诗:“空斋寂无人,草木自森蔚。”

三品刍

见“ 三品蒭豆 ”。

吏卒

(1).官兵。《孙子·地形》:“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下》:“又东涇 汉武帝 茂陵 南……《汉武帝故事》曰:‘帝崩后见形,谓陵令 薛平 曰:吾虽失势,犹为汝君,奈何令吏卒上吾陵磨刀剑乎?’”

(2).指胥吏与衙役。《史记·滑稽列传》:“﹝ 西门豹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 河 中。”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

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乃是

是,就是

人民群众乃是真正的英雄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豢养

喂养(牲畜),比喻收买并利用

深恩

大恩。 唐 王勃 《秋日别王长史》诗:“别路餘千里,深恩重百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又叩着头道:‘若得如此玉成, 满 某即粉身碎骨,难报深恩。’”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地球,我的母亲……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

狂奔

(1) 疯狂地奔跑

战马狂奔

(2) 奔流

洪水狂奔而来

无敌

没有与之匹敌的对手

无敌将军

虎豹

(1).喻指 * 之人。《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韦应物 《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 西京 。”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2).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 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4).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噬吞

(1).吞食。 唐 柳宗元 《行路难》诗之一:“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蜂蚁争噬吞。”

(2).喻侵占。《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源》:“ 天宝 之季,盗起 幽陵 ,振盪生灵,噬吞 河 洛 。”

履尾

踩踏虎尾。喻身蹈危境。《晋书·袁宏传》:“仁者必勇,德亦有言,虽遇履尾,神气恬然。” 唐 元稹 《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是以陷犲狼之穴,履尾甚危;蓄鹰鶻之心,卑飞待击。”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偏这生波涛翻覆招人笑,分明履尾招鬚料。教他明朝整顿 西湖 棹,何日重登御水桥。”参见“ 履虎尾 ”。

捋须

(1).见“ 捋虎鬚 ”。

(2).抚摩自己的胡须。常谓显示豪迈之气。 元 马祖常 《赠陈众仲秀才缬云辞》:“南陌紫尘十丈高,捋鬚买酒意气豪。”

林薮

(1).山林与泽薮。《管子·立政》:“修火宪,敬山泽,林藪积草,天财之所出,以时禁发焉。” 晋 左思 《魏都赋》:“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芜秽。” 唐 李白 《大猎赋》:“穷遐荒,荡林藪,扼士狛,殪天狗。”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花》:“或密或疎的林藪,葳葳蕤蕤。” 清 方文 《送薪行·答胡公峤》:“侵晨持斧出,刈薪向林藪。”

(2).指山野隐居的地方。 汉 蔡邕 《荐皇甫规表》:“藏器林藪之中,以辞徵召之宠。”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 周党麟 跱于林藪,而无损 孝文 之刑厝也。” 唐 钱起 《送褚人落第东归》诗:“ 汉 家侧席明扬久,岂意遗贤在林藪。” 清 金农 《蒲州刘高士隐居不仕时时断炊作诗慰之》之一:“林藪惟知味道腴,长贫何用计华枯。”

(3).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汉 班固 《典引》:“是时圣上……屡访群儒,諭咨故老,与之斟酌道德之渊源,肴覈仁谊之林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裴僕射 ,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藪。”《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购求至宝,归之如云,故内府图书谓之大备”注:“国初左僕射 萧瑀 及 许善心 、 杨素 、 褚安福 家并进图画,兼 隋 代所有,乃成林藪。”

膏血

脂血。比喻用血汗换来的财富

这名贪官就知道吸取人民膏血

农桑废于追呼,膏血竭于笞捶。——《新唐书·陆贽传》

平原

广阔平坦的原野

吾村十里皆平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技艺

技巧才艺

技艺超群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雷同

雷一发声,万物同时响应。今泛指事物与人相同者

毋剿说,毋雷同。——《礼记·曲礼上》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楚辞·九辩》

往日

过去的日子;从前

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从未有过冤仇

声名

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嗟哉

叹词。 汉 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后汉书·耿弇传论》:“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唐 韩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量力

衡量本身的力量

度德量力

无后

(1).没有后嗣。《左传·成公八年》:“ 宣孟 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 絶嗣无后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我也只为不忍见员外无后,恐怕你遭了别人毒手。” 清 唐甄 《潜书·居室》:“妬而至於无后,则凶矣。”

(2).谓没有落后的。 汉 牟融 《理惑论》:“ 牟子 曰:‘道之言导也。导人致於无为,牵之无前,引之无后,举之无上,抑之无下。’”

(3).犹未晚,不迟。《资治通鉴·周赧王二十七年》:“﹝ 苏代 ﹞对曰:‘愿王受之而勿称也。 秦 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 胡三省 注:“无后,犹言未晚。”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