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周玉司寇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咏周玉司寇匜原文

司寇铸铜曾作彝,鼎钟款识与传之。

错金银已详称古,琢玉琳欣忽见斯。

回禄虽经英不变,六清如设用堪资。

掌邦禁者伊谁氏,董正周官兴睪思。

诗词问答

问:咏周玉司寇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咏周玉司寇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咏周玉司寇匜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

2. 是器盖曾经郁攸所灾而英华尚存知其本为良玉也

参考注释

司寇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司法和纠察的长官

(2) 姓

铸铜

(1).用铜铸造(器物)。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 倪璠 注引《广州记》:“ 马援 到 交阯 ,立铜柱为 汉 之极界也。” 唐 韩愈 《钱重物轻状》:“禁人无得以铜为器皿,禁铸铜为浮屠佛像鐘磬者。”

(2).一种含锌的铜。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铜》:“凡铜供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倭铅和写(泻)为铸铜。”

鼎钟

见“ 鼎鐘 ”。

亦作“ 鼎钟 ”。鼎与钟。古代钟鼎上刻铭文,以旌有功者。有时即借指功业。《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徇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著於鼎钟,名称垂於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宋 叶适 《祭韩子师尚书文》:“所可寃者,天与魁杰;既堕鼎鐘,人共埋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唐求》:“值三灵改卜,絶念鼎钟,放旷疎逸,出处悠然,人多不识。”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乘访》:“儿今别去远从戎,指日勋庸建鼎鐘。”

款识

(1).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史记·孝武本纪》:“鼎大异於众鼎,文鏤毋款识。” 非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款,刻也。” 司马贞 索隐:“按:识犹表识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一夜,雷电风雨暴作,翼旦山折泉涌,急流中得一古器,篆文款识甚奇。”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古铜器》:“所谓款识,乃分二义:款,谓阴字,是凹入者,刻画成之;识,谓阳字,是挺出者。”另有二说:(1)款在外,识在内。(2)花纹为款,篆刻为识。参阅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八》。

(2).在书画上的题名。 清 龚自珍 《观“邃园修禊”卷子同年生徐编修属书卷尾》诗:“一花一石有款识,袖中拓本春烟昏。” 许地山 《银翎底使命》:“但那上头不特地址没有,甚至上下的款识也没有。”

错金银

犹错金。金属丝镶嵌工艺的一种。用金银丝在器物的表面上镶嵌成花纹或文字。《文物》1973年第6期:“金错工艺近世多称错金,加银则称错金银。”

回禄

相传为火神之名,引伸指火灾

禳火于玄冥、回禄。——《左传·昭公十八年》

小心火烛,慎防回禄

天降回禄

不变

(1)

常用于诗或古文,可以意味不变的恒常性或稳定性

尔不变,余亦不变

(2)

使…不发生不合心意的改变

现在的税额不变

(3)

使 不再改变

使一切未解决的问题…十年不变,在此期间将共同努力寻求永久的和平解决的办法

六清

即六饮。《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饮用六清。” 郑玄 注:“六清,水、浆、醴、凉、医、酏。” 孙诒让 正义:“此即《浆人》之‘六饮’也。”后用以泛指饮料。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下:“茶於 吴 会 为六清上齐,乃自 大梁 迤北便食盐茶,北至 关中 则熬油极炒,用水烹沸点之,以酥持敬上客。”

设用

(1).使用;花费。《管子·七臣七主》:“故设用无度,国家踣,举事不时,必受其菑。”

(2).施用,实行。 汉 东方朔 《答客难》:“ 太公 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於 文 武 ,得信厥説。”

邦禁

国家的法禁。《书·周官》:“司寇掌邦禁,詰姦慝,刑 * 。” 孔 传:“秋官卿主寇贼法禁,治姦慝,刑 * 作乱者。” 宋 曾巩 《刑部尚书制》:“中臺八坐,典司邦禁。”

伊谁

谁,何人。《诗·小雅·何人斯》:“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三折:“你道是 杨和尚 破天阵吃了些亏,却不道救 铜臺 是靠着伊谁。” 清 黄景仁 《中秋夜雨》诗:“伊谁 天柱 追嬉遨,有客 钟陵 去飘忽。”

董正

监督纠正;督察整顿。《书·周官》:“六服羣辟,罔不承德,归于 宗周 ,董正治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光武 都 洛阳 以为尹,尹,正也,所以董正京畿,率先百郡也。” 明 何景明 《内篇十四》:“司法者,人之司命也,发奸纠邪,董正弼善,司法是据。”

官兴

做官的兴致。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鬼骂陈尚书》:“白头老翁,官兴虽浓,乃亦有此一日乎!我看汝两月之后,必以姦状败露获罪。”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