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

作者:叶茵 朝代:宋代

松江原文

占得中吴第一清,莼鲈里社可鸥盟。
七层灯火重湖影,千尺阑干两市声。
欸乃歌分长短律,往来帆带古今情。
三高岂是无名利,祗与时人有重轻。

诗词问答

问:松江的作者是谁?答:叶茵
问:松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叶茵的名句有哪些?答:叶茵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得中

(1) 科举时代指考试被录取

到了第三天,凡是得中的人,都得到主考官家里拜老师。——《相声传统作品选·连升 * 》

(2) 买奖券中奖

得中头奖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里社

(1).古代里中祭祀土地神的处所。《史记·封禅书》:“民里社,各自财以祠。”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大夫不得特立社,与民族居,百姓已上则共一社,今之里社是也。” 宋 梅尧臣 《南阳谢紫微挽词》之三:“里社当存祀,邦人定立碑。” 清 杨守知 《咂嘛酒歌》:“含哺鼓腹忘帝力,岁岁里社如赐酺。”

(2).借指乡里。 元 麻革 《王子寿乡友生朝》诗:“讲学诗书义,论交里社情。” 清 孙枝蔚 《潼关》诗:“有家慙里社,无用悔词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尝闭户不与里社通,故未悉其家世。”

鸥盟

谓与鸥鸟为友。比喻隐退。 宋 陆游 《夙兴》诗:“鹤怨凭谁解,鸥盟恐已寒。” 明 李东阳 《次韵寄题镜川先生后乐园》之一:“海边钓石鸥盟远,松下棋声鹤梦回。”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改官诗》:“既改官,作《归兴》诗云:‘此去真为泛宅行,扁舟江上订鸥盟。’”

灯火

泛指亮着的灯烛

重湖

洞庭湖 的别称。 湖南 洞庭湖 南与 青草湖 相通,故称。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星沙初下,望 重湖 远水,长云漠漠。” 清 文廷式 《过洞庭湖》诗:“借取 重湖 八百里,肄吾十万水犀军。” 贺锦斋 《西江月》词:“莫道 重湖 似海深,未抵寃仇一半。”

千尺

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阑干

(1) 纵横交织;弥漫嵌合

瀚海阑干百丈冰

(2) 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

(3) 横流的样子

忍不住泪珠阑干

两市

唐 长安城 中东市、西市的合称。 隋 名东市曰 都会 ,西市曰 利人 。《新唐书·宦者传下·田令孜》:“ 令孜 语内园小儿 尹希復 、 王士成 等,劝帝籍京师两市蕃旅、华商宝货举送内库,使者监閟柜坊茶阁,有来诉者皆杖死 京兆府 。”《新唐书·逆臣传下·秦宗权》:“ 全忠 以槛车上送京师,两神策兵縻护。 昭宗 御 延喜楼 受俘, 京兆 尹曳以组练,徇两市。”

欸乃歌

指棹歌。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 王稚川 调官京师,母老,留 鼎州 ,久不归侍。尝閲贵人歌舞,有诗云:‘画堂玉珮縈云响,不及 桃源 欸乃歌。’” 宋 陆游 《寄周洪道参政》诗:“半生篷艇弄烟波,最爱三 湘 欸乃歌。”

长短

(1) 〈方〉

(2) 不管怎么样;好歹

莫恨东西沟水别,沧溟长短拟同归。——白居易《送韦侍御量移金州司马》

(3) 一定

你长短等我,不见不散

往来

(1) 去和来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来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交往;过从

老死不相往来。——《史记·货殖列传》

诚欲往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交往的人

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三高

(1).三名高士。 南朝 梁 何胤 及其兄 求 、 点 皆隐居不仕,世称 何氏 三高。见《南史·何胤传》。

(2).三名高士。 越 范蠡 、 晋 张翰 、 唐 陆龟蒙 皆 吴 人, 宋 时 吴江 以三人为三高,设 三高祠 祠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鸱夷子见黜》:“ 吴江 三高亭 ,祠 鴟夷子皮 、 张季鹰 、 陆鲁望 ,而议者以 子皮 为 吴 大仇,法不当祀。前辈有诗云:‘可笑 吴 痴忘 越 恨,却夸 范蠡 作三高。’” 宋 姜夔 《石湖仙·寿石湖居士》词:“ 松江 烟浦,是千古三高,游衍佳处。”

无名

(1) 没有名称或名声

师出无名

(2) 没有缘由或说不清缘由的

无名火

时人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重轻

(1).谓加重刑于轻罪。《商君书·去强》:“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

(2).指重与轻、高与下。 汉 贾谊 《新书·六术》:“丧服称亲疏以为重轻,亲者重,疏者轻。” 宋 曾巩 《王君俞哀辞》:“其为辞章可道,耻出较重轻,漠然自如。”

(3).谓品题、评论。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公 元祐 时既登禁林,以高才狎侮诸公卿,率有标目殆徧也,独於 司马温公 不敢有所重轻。” 金 王若虚 《<扬子法言微旨>序》:“公一代巨儒……如鄙不肖,曷足为公重轻。”

(4).指对全局有重大影响;关系全局的重要因素。《新唐书·裴度传》:“其威誉德业比 郭汾阳 ,而用不用常为天下重轻。” 宋 欧阳修 《乞出第一札子》:“盖以执政之臣,天下之所瞻望,朝廷以为重轻。” 清 钱谦益 《送张处士思任赴辽东参谋序》:“ 剧孟 , 雒阳 博徒耳, 吴 、 楚 之际, 亚夫 得之如一敌国。 张元 、 吴昊 之徒,曳石署书,以撼中国,而卒弃之为 西夏 用。布衣处士之能为人国重轻何如也?”

(5).犹重视;重要。《东周列国志》第三三回:“ 孝公 曰:‘有 楚 不必有 齐 。寡人流离万死之餘,幸社稷不陨,得从末歃为荣,何足重轻,而褻此简牘为耶?’” 郭沫若 《战声集·诗歌国防》:“我们这民族如是比 马雅 人还要劣等,那就让他死尽也无多大的重轻,然而这民族却是世界上的选民。”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