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

作者:邵雍 朝代:宋代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原文

一般颜色正苍苍,今古人曾望断肠。
日往月来无少异,阳舒阴惨不相妨。
迅雷震后山川裂,甘露零时草木香。
幽暗岩崖生鬼魅,清平郊野见鸾凰。
千花烂为三春雨,万木凋因一夜霜。
此意分明难理会,直须贤者入消详。

诗词问答

问: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的作者是谁?答:邵雍
问: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邵雍的名句有哪些?答:邵雍名句大全

邵雍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书法欣赏

邵雍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书法作品欣赏
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一般

(1) 一样,同样

(2) 一种;一番

别有一般滋味

(3) 普通;通常

一般常识

(4) 总体上;概括地

一般说来

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苍苍

(1) 灰白色的

两鬓苍苍十指黑

(2) 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

天苍苍,地茫茫

(3) 茂盛,众多的样子

蒹葭苍苍。——《诗·秦风·蒹葭》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断肠

(1) 割开或切断肠子。形容极度的、使人承受不了的感情刺激。有时用以形容极度悲伤之情

空断肠兮思愔愔。——蔡琰《胡笳十八拍》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也有用以形容极度喜爱之情或其他感情作用的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日往月来

形容时间的流逝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易·系辞下》

日往月来,暑退寒袭。——晋· 潘岳《夏侯常侍诔》

阳舒

(1).语本 汉 张衡 《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后因以“阳舒”指舒畅的心情和宽松的气氛。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阳舒阴惨,生民大情,忧合驩离,品物恒性。”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闻阴惨者刑也,阳舒者德也。”

(2).借指书法中笔划的舒展。 唐 皎然 《张伯英草书歌》:“阴惨阳舒如有道,鬼状魑容若可惧。”

阴惨

(1).语本《文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薛综 注:“阳谓春夏,阴谓秋冬。”后因以“阴惨”指人悲伤的感情。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阳舒阴惨,生民大情,忧合欢离,品物恒性。”

(2).指秋冬节序。 唐 白居易 《岁晚旅望》诗:“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参见“ 阴阳惨舒 ”。

(3).暗淡凄惨。 茅盾 《子夜》七:“电灯的黄光落到她那个穿了深蓝色绸旗袍的颀长身体上,也显得阴惨沉闷。”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一:“而更重要的是--我的这些邻居们莫不各自守着一份阴惨奇异的生活。” 许杰 《旅途小记》:“只因我有那大串的人生旅行,我才在今天晚上,和这一间阴惨颓败的古屋,交叉相遇。”

(4).阴森貎。《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只见树木阴惨,境界荒凉。”

相妨

互相妨碍、抵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春秋》之道,固有常有变。变用於变,常用於常,各止其科,非相妨也。” 宋 苏轼 《答参寥书》:“此於至道殊不相妨,何为废之邪!” 清 李渔 《奈何天·锡麒》:“这个解法虽然极好,只是与赦罪的条款略有些相妨。”

雷震

雷击;雷鸣。《孙子·军争》:“动如雷震。”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秦 人坑 赵 氏,沸声若雷震。”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四折:“一声雷震报春光。”

后山

(1).后面的山。 元 贡师泰 《题山水图》诗:“前山后山云乱起,山脚入溪清见底。”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后山上到春天各处是野兰花。”

(2).旧时官帽背后上方隆起的部分。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平巾,以竹丝作胎,真青罗蒙之,长随内使小火者戴之,制如官帽,而无后山。”

(3).头颅后部的枕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后山骨》:“后山,即头后枕骨也。”

甘露

甜美的雨露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零时

半夜十二点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幽暗

昏暗不明

世大森林的幽暗

岩崖

山崖

鬼魅

泛指鬼怪之物

(画)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清平

(1).太平。 汉 班固 《两都赋》序:“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 唐 白居易 《赠梦得》诗:“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清 李渔 《玉搔头·闻警》:“他道清平世,忽起狼烽。”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革命与文学》:“世事临到清平的时候,他们或许还可以讴歌一下太平。”

(2).清和平允。《世说新语·品藻》“ 閭丘冲 ,优於 满奋 、 郝隆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冲 清平有鉴识。” 宋 苏轼 《<王定国诗集>叙》:“﹝ 王定国 ﹞以其 岭 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冯古浦 在 西林相公 席上咏牡丹云:‘诗到清平能动主,花虽富贵不骄人。’”

(3).廉洁公正。《后汉书·鲁恭传》:“迁光禄勋,选举清平,京师贵族莫能枉其正。”《隋书·循吏传序》:“吏之清平,失其所欲,虽崇其赏,犹或不为。” 唐 元稹 《连昌宫词》:“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4).平静。 * 《和谢老<泛舟古田水库>原韵》:“湖水清平波浪无,楼船并进路航迂。” 冰心 《寄小读者》七:“我平时写作,喜在人静的时候,船上却处处是公共的地方,舱面阑边,人人可以来到。海景极好,心胸却难得清平。”

郊野

(1). 周 代距王城百里谓之郊,三百里谓之野。统称“郊野”。《周礼·秋官·蜡氏》:“凡国之大祭祀,令州里除不蠲,禁刑者、任人及凶服者。以及郊野,大师、大宾客亦如之。”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一:“郊野…… 郑众 曰:‘《司马法》云:王国百里为郊,二百里为州,三百里为野。’”

(2).泛指城邑之外的地方。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及欢爱、苟媚、佞説、巧辨之惑君也,犹炫燿君目,变夺君心,便以好为丑,以鹿为马;而况於郊野之贤、闕外之士,未尝得见者乎?” 唐 韩愈 《举马摠自代状》:“市井之间,盗贼未断;郊野之外,疲瘵尚多。” 清 孙枝蔚 《秋邨》诗:“残暑清郊野,农妇共安寧。” 王汶石 《大木匠》:“整整三十多天,哪里也没去过。郊野,在他的眼前,已经换了另一种装束。”

(3).《周礼》指乡遂大夫与公邑大夫的并称。《周礼·夏官·大司马》:“乡遂载物,郊野载旐。” 郑玄 注:“郊谓乡遂之州长县正以下也;野谓公邑大夫。” 贾公彦 疏:“‘乡遂之州长县正以下也’者,郊内有六乡,州长已下;郊外有六遂,县正已下,故知言郊有此二等人也。云‘野谓公邑大夫’者……公邑皆有大夫治之。故《司马法》云:‘二百里如州长,四百里五百里如县正。’是公邑大夫也。”

鸾凰

见“ 鸞皇 ”。

三春

(1).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汉 班固 《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唐 李白 《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壶 《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 刘大白 《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

(2).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唐 岑参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诗:“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别同馆诸君》诗:“三春红药熏衣上,两度槐黄落砚前。”

(3).三个春天,即三年。 晋 陆机 《答贾谧》诗:“游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诗:“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原注:“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理会

(1) 明白;理解

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

(2) 注意(多用于否定)

人家求了半天,他也不理会

(3) 关心;在意

儿子死了,他会一点不理会

(4) 评理

和你官司里去理会。——《水浒传》

明日与他理会

(5) 料理;处置

你去理会一下

(6) 办法

慌做一堆,正没理会

(7) 应付

他如今来这里理会差遣

直须

(1).应当;应。 唐 杜秋娘 《金缕衣》诗:“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宋 欧阳修 《朝中措》词:“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宋 王安石 《和王司封会同年》诗:“直须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痴绝》:“﹝天下事﹞若復件件认真,争竞何已!故直须以痴趣破之。”

(2).竟至于;还要。《三国演义》第五四回:“ 孔明 变色曰:‘ 子敬 好不通理,直须待人开口!’”

消详

(1).端详;揣摩。 宋 陈亮 《汉宫春·见早梅呈吕一郎中郑四六监岳》词:“都缘是,此君小异,费他万种消详。”

(2).犹逍遥。 宋 陈亮 《秋兰香·菊》词:“那 陶令 ,漉他谁酒,趁醒消详。”

(3).犹拖延。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算来人命关天重,会消详,直恁悤悤!”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