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韩滉丰稔图真迹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韩滉丰稔图真迹原文

开元贤相有肖子,书传张旭画孙繇。

老笔萧萧写村牧,不异丙吉问喘牛。

或降于阿或饮池,村村击壤西成秋。

此景祗宜图上看,度支当日烦持筹。

何如貌瘦天下肥,明良一德誇韩休。

诗词问答

问:题韩滉丰稔图真迹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韩滉丰稔图真迹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二

参考注释

开元

唐玄宗李隆基年号(713—741)

开元天宝之际。——宋· 苏轼《教战守》

贤相

贤明的宰相。《荀子·富国》:“使百姓无冻餧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贤相谢世运,远图因事止。” 明 焦竑 《玉堂丛语·文学》:“承上问而不蔽下臣之美,贤相之盛节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我们的学者也曾说过:要征服 中国 ,必须征服 中国 民族的心。其实, 中国 民族的心,有些是早给我们的圣君贤相武将帮闲之辈征服了的。”

肖子

(1).在志趣等方面与其父一样的儿子。《儒林外史》第八回:“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人能深受其中之益,则理明欲去而万事理矣,非基督之弟徒、天父之肖子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他是 唐肃宗 的肖子,就是说,同样是个昏君。” 王西彦 《眷恋土地的人·庄稼汉的流浪》:“他立志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父亲的肖子--一个有土地的人。”

(2).比喻忠实于自然或时代的艺术家或其作品。 郭沫若 《文艺论集·自然与艺术》:“他们都还没有达到创造的阶级,他们的目的只在做个自然的肖子。” 闻一多 《<女神>之时代精神》:“《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

书传

(1).著作;典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括 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新唐书·方技传·王远知》:“ 远知 少警敏,多通书传,事 陶弘景 ,传其术,为道士。”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成岫 ,字 云友 , 钱塘 人,略涉书传。手谈齿句,鬭茗弹丝,并皆精妙。”

(2).有关《尚书》经义的传述解释。如 明 刘三吾 等撰有《书传会选》、 胡广 等撰有《书传大全》。

谓以文字书札传述;传递书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王稽 遂与 范雎 入 咸阳 。已报使,因言曰:‘ 魏 有 张禄 先生,天下辩士也。曰“ 秦王 之国危於累卵,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 唐 杜荀鹤 《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诗:“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鹤书传海畔洲。”

张旭

张旭(675?-750?) : 唐代书法家。字伯高,吴县(今属江苏)人。曾官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诗,与贺知章等为“吴中四士”之一。擅草书,连绵回绕,起伏跌宕,被尊为“草圣”。常醉后落笔,与怀素并称“颠张狂素”。相传草书墨迹《古诗四帖》为其手书。

老笔

老练娴熟的笔法。 唐 李白 《题上阳台》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凡小篆喜瘦而长,竵匾之法,非老笔不能也。”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题沉石田临倪画》:“先生老笔密思,於 元镇 若淡若疏者异趣耳。” 清 郑燮 《题高凤翰寒林雅阵图》:“人但羡其末年老笔,不知规矩準绳自然秀异絶俗,於少时已压倒一切矣。”

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不异

没有差别;等同。 晋 羊祜 《让开府表》:“虽歷内外之宠,不异寒贱之家。” 唐 杜甫 《兵车行》:“况復 秦 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宋 朱熹 《刘十九府君墓志铭》:“盖与先生不异,而温厚谨良则又过之。”

吉问

犹佳音,好消息。《后汉书·方术传上·李南》:“旦有善风,明日中时应有吉问,故来称庆。”

喘牛

见“ 喘月吴牛 ”。

击壤

(1).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 汉 王充 《论衡·刺孟》:“夫毁瓦画墁,犹比童子击壤于涂,何以异哉!”参阅《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

(2).《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帝尧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即是 羲唐 化,获我击壤情。” 唐 张说 《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 河 清难得,人代几何?击壤之懽,良有以也。” 宋 范成大 《插秧》诗:“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壤声。” 清 方贞观 《出宗阳》诗:“生逢击壤世,不得守耕桑。”参见“ 击壤歌 ”。

西成

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书·尧典》:“平秩西成。” 孔颖达 疏:“秋位在西,於时万物成熟。” 唐 高适 《东平路中遇大水》诗:“稼穡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度支

(1).规划计算(开支)。《礼记·王制》“五穀皆入,然后制国用” 汉 郑玄 注:“制国用,如今度支经用。”《北齐书·唐邕传》:“比及 武平 之末,府藏渐虚, 邕 度支取舍,大有裨益。”

(2).指经费开支。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一》:“ 汉 之 武帝 ,度支不足,至于卖爵、贷假、榷酤、算緡、盐铁之事,无所不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蕙芳》:“女笑曰:‘婢来,亦不费母度支,皆能自得食。’”

(3).官署名。 魏 晋 始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长官为度支尚书。 南北朝 以度支尚书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四曹。 隋 开皇 初改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 唐 因避 太宗 李世民 讳,改民部为户部,旋复旧称。参阅《通典·职官五》、《文献通考·职官六》、《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下》。

(4).指经商。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朱闲泉诗》:“ 仁和 朱闲泉 司训, 青湖先生 之子也。工诗善画,久困塲屋,遂改习度支。”

当日

就在本日、同一天

你可以当日来回

持筹

手持算筹。多指理财或经商。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詎可持筹算,谁能以理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历法·算学》:“其在外司民社者,亦持筹不知纵横,任其下为谿壑,皆坐算学不讲之故。”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明良

谓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语本《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考黜》:“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 宋 沉括 《贺枢密吕侍郎启》:“明良协契,远邇均欢。” 清 唐甄 《潜书·任相》:“始有明良之美,而终为 桀 紂 之暴,君臣之际,反覆如是,可不为寒心乎!”

一德

(1).谓始终如一,永恒其德。《易·繫辞下》:“恒以一德。” 孔颖达 疏:“恒能始终不移,是纯一其德也。”《旧唐书·裴度传》:“外茂九功,内苞一德,器为社稷之镇,才实邦国之楨。”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非至诚一德,其孰能使之?”

(2).同心同德。 汉 桓宽 《盐铁论·世务》:“方此之时,天下和同,君臣一德,外内相信,上下辑睦,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参见“ 一德一心 ”。

(3).犹一能。《管子·法法》:“ 舜 之有天下也, 禹 为司空, 契 为司徒, 皋陶 为李, 后稷 为田,此四士者,天下之贤人也,犹尚精一德。” 尹知章 注:“谓各精一事也。”

(4).谓法令划一。《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六幽允洽,一德无爽。” 李周翰 注:“一德,谓法令画一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