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衙门行宫即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新衙门行宫即事原文

新衙门是旧行宫,向远虚明驻玉骢。

入室图书自清閟,补槐枝叶已菁葱。

今何今也昔何昔,月亦月而风亦风。

蒿目民艰图不易,羞称必世祗惭躬。

诗词问答

问:新衙门行宫即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新衙门行宫即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新衙门行宫即事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二

2. 向于此有补槐之作

参考注释

新衙门

即会审公堂。 清 末设在 上海 租界里的司法审判机关,以区别于 中国 原有的审理官署,故称。按照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凡是 中 外互控的案件,都由会审公堂的 中 、 英 、 美 、 法 四国会审官审理,其实 中国 会审官形同虚设,不受重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我并非要十分难为他,不过看见新衙门判得太轻描淡写了,有意和他作难。”

行宫

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登泰山记》

虚明

(1).空明;清澈明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唐 杜甫 《夏夜叹》诗:“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光之正中,虚明凝湛,观者各自见其形。现於虚明之处,毫釐无隐,一如对镜。”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勺园 林水紓环,虚明敞豁。”

(2).指内心清虚纯洁。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莫不揔制清衷,递为心极,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虚明之絶境,不可穷者,其唯神用者乎。” 宋 苏辙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之二:“ * 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清 魏源 《夏夜柬李希廉》诗:“冏在空中影,正如水有鱼。虚明止一性,何辨君与吾。”

玉骢

即玉花骢。泛指骏马。 唐 韩翃 《少年行》:“千里斑斕喷玉驄,青丝结尾綉缠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柳丝长玉驄难繫,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暉。” 清 赵翼 《香山夜归即事》诗:“玉驄亦解人良会,故踏花阴缓缓归。” 郑泽 《杏花》诗:“閒策玉驄游暖昼,春风红到 宋 家东。”参见“ 玉花驄 ”。

入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已达到深奥的境界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虽受业门徒,非入室弟子,莫得亲言。——《晋书·杨轲传》

虽已登堂,尚未入室

图书

(1) 泛指书籍

图书目录

(2) 图籍。指疆域版图与户籍等簿册

(3) 指图章或图章的印记

刻两方图书。——《儒林外史》

(4) 指河图洛书

(5) 图册

清閟

清静幽邃。《梁书·昭明太子统传》:“即玄宫之冥漠,安神寝之清閟。” 唐 韩愈 《新竹》诗:“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 宋 王炎 《劝农道场山》诗:“松径度坡陀,莲宫得清閟。”《宋史·乐志十四》:“瑶殿清閟,玉墄坦夷。” 清 夏锡祚 《自紫蜺涧至旋螺顶》诗:“巖阿贺精庐,清閟独所擅。”

枝叶

(1) 枝条和树叶

那棵大树枝叶茂盛

(2) 比喻琐碎的言辞或情节

(3) 子孙

(4) 喻同宗旁支

强本干,弱枝叶

菁葱

见“ 菁葱 ”。

亦作“ 菁葱 ”。青葱,葱绿色。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德胜门庵》:“其南则晶淼千顷,草树菁葱。”《红楼梦》第一○八回:“你看独有那几竿翠竹菁葱,这不是 瀟湘馆 么?”

蒿目

(1).极目远望。《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宋 王安石 《忆金陵》诗之二:“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

(2).犹言蒿目时艰。《明史·职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参见“ 蒿目时艰 ”。

民艰

民众的艰难困苦。 明 唐顺之 《凤阳等处灾伤疏》:“伏乞勅下户部,俯念民艰。”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皇帝軫念民艰,正供之额,概从俭薄。”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先秦 学者,生当乱世,目击民艰,其立论大率以救世厉俗为主。”

不易

(1).艰难,不容易。《诗·大雅·文王》:“宜鉴于 殷 ,骏命不易。” 朱熹 集传:“不易,言其难也。”《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要知此种文字,作之可怜,出之不易。” 毛 *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二》:“对于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词,作了一些注解。”

(2).不改变;不更换。《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注:“不为世俗所移易。”《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颜师古 注:“言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记张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觉有垢秽气。”

必世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邢昺 疏:“三十年曰世……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后用为三十年的代称。《北史·崔光传》:“ 太宗 必世重光,业隆玄默。” 唐 韩愈 《送齐暤下第序》:“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