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丞平山寇诗

作者:宋仕明 朝代:明代

刘中丞平山寇诗原文

自天秉钺控西东,雷迅霜威压世雄。

薄伐已褫豺虎魄,先声遂挫犬羊锋。

勿云岭外无宁宇,最幸专城有令公。

自是韬戈铭汉石,燕然山上记肤功。

诗词问答

问:刘中丞平山寇诗的作者是谁?答:宋仕明
问:刘中丞平山寇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刘中丞平山寇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2. 民国温廷敬《潮州诗萃》甲编卷五

参考注释

秉钺

持斧。借指掌握兵权。《诗·商颂·长发》:“ 武王 载斾,有虔秉鉞。”《周礼·夏官·大司马》:“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鉞。”《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鉞,单于犇幕。” 唐 刘禹锡 《代谢平章事表》:“虽协梦而求,无闻秉鉞之寄。” 清 钮琇 《觚賸·圆圆》:“自此由 秦 入 蜀 ,迄於秉鉞 滇云 。”

西东

(1).西方和东方。 汉 焦赣 《易林·随之兑》:“两心不同,或欲西东。明论终始,莫适所从。”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古塔认西东。”

(2).用为偏义复词,指西方。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只虑迷所归,池上日西东。”

(3).泛指四方,无定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怵,为利所诱怵也;迫,迫贫贱,东西趋利也。” 唐 孟郊 《过分水岭》诗:“十步九举轡,迴环失西东。” 宋 范成大 《钓池口阻风》诗:“回风打船失西东,柁痴櫓弱无适从。”

(4).指酒杯。 宋 赵长卿 《朝中措》词:“此去定膺先宠,且须满醉西东。”

(5).犹东西。泛指什物。 宋 张元干 《诉衷情》词:“儿时初未识方红,学语问西东。”

威压

威逼压迫。 鲁迅 《呐喊·一件小事》:“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世雄

(1).佛陀的尊称。《无量寿经》卷上:“今日世雄,住佛所住。” 慧远 义疏:“世雄,佛之异名。佛於世间,最为雄猛,故曰世雄。”

(2).世代称雄。《周书·泉企传》:“ 泉企 字 思道 , 上洛 丰阳 人也。世雄 商 洛 。”

薄伐

(1).征伐;讨伐。《诗·小雅·出车》:“赫赫 南仲 ,薄伐 西戎 。”《晋书·孙楚传》:“ 宣王 薄伐,猛鋭长驱,师次 辽阳 ,而城池不守。” 清 吴伟业 《滇池铙吹》之三:“ 鬼国 三年劳薄伐,王师五月下殊方。”

(2).即簿伐。指先世官籍。薄,通“ 簿 ”。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丞,皆选孝廉郎年少薄伐者。”《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案品状则实才未必当,任薄伐则德行未为敍,如此则殿最之课,未尽人才。”

(3).犹敲击。《老残游记》第十回:“耳中但听得风声,水声,人马蹙踏声,旌旗熠熠声,干戈击轧声,金鼓薄伐声。”

豺虎

(1).豺与虎。泛指猛兽。《诗·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晋 张载 《七哀诗》:“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山豗谷汹豺虎嘷,万木尽拔乘波涛。” 清 陈鹏年 《新春杂感次韵和中山》:“蛟螭蟠地轴、豺虎踞天关。”

(2).喻凶狠 * 的寇盗、异族入侵者。 汉 王粲 《七哀诗》:“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唐 杜甫 《久客》诗:“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当时 燕 蓟 沦于 契丹 不能取,是中国与豺虎杂此土以处也。” 清 徐昂发 《铁岭关》诗:“缅昔豺虎鬭,百战争要害。” 邓中夏 《过洞庭》诗:“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

先声

指发生于某一重大事件以前的类似的有相同性质的事件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

犬羊

(1).狗和羊。《论语·颜渊》:“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唐 李白 《经离乱后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公卿如犬羊,忠讜醢与葅。”

(2).常用以比喻任人宰割者,如俘虏、囚犯等。 宋 范仲淹 《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及 麟府 丧陷, 镇戎 三败,杀者、伤者前后仅二十万人矣,死者为鱼肉,生者为犬羊。”《说岳全传》第二五回:“若不今朝邀赦免,何至他年作犬羊?”

(3).旧时对外敌的蔑称。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尔乃大军过荡西山, 屠各 左校,皆束手奉质,争为前登,犬羊残丑,消沦山谷。” 宋 陆游 《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诗:“ 太行 之下吹虏尘, 燕 南 赵 北空无人; 袁 曹 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

岭外

指 五岭 以南地区。《后汉书·顺帝纪》:“ 九真 太守 祝良 、 交阯 刺史 张乔 慰诱 日南 叛 蛮 ,降之, 岭 外平。” 唐 高适 《送柴司户之岭外》诗:“ 岭 外资雄镇,朝端宠节旄。” 宋 梅尧臣 《和次道金桔》:“谁传 岭 外信,尚带霜前叶。”《宋史·狄青传》:“又破沿江九州,围 广州 , 岭 外骚动。”

宁宇

(1).安定的区域。《国语·周语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 晋 陆机 《吴大司马陆公诔》:“位表百辟,名茂群后,因是荆人,造我寧宇。”《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不侵不叛,各保寧宇。如有背盟,天地不佑。”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夷考十五六世纪,适为吾国 元 明 之交,宇宙俶扰靡寧宇,礼乐沦为邱墟。”

(2).指固定的住所。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賔属士吏,各有寧宇。”《明史·李化龙传》:“野多暴骨,民无寧宇。”

专城

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一类的地方长官

四十专城居。——《乐府诗集·陌上桑》

令公

对中书令的尊称。中 唐 以后,节度使多加中书令,使用渐滥。《魏书·高允传》:“於是拜 允 中书令,著作如故…… 高宗 重 允 ,常不名之,恒呼为令公。”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一:“礼缘人情,令公(指 郭子仪 )勋德不同常人,且又为国姻戚,自令公始,亦谓得宜。”《杨家府演义·太宗招降令公》:“ 太宗 见令公表表威仪,昂昂意气,恰似猛虎形状,乃大喜曰:‘朕得 太原 ,何如得令公也!’遂赐姓 杨 。” 清 恽敬 《吴城令公庙壁记》:“称令公者,自 唐 之中叶,节度使累加中书、尚书令,其下皆以令公称之,如 六代 之称令君,后遂为节度使之称也。”

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韬戈

收藏兵器。引申指息兵。《晋书·慕容德载记》:“此志未遂,且韜戈耳。”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方当偃伯于灵臺,韜戈于武库。”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韜戈制胜,舞 舜 戚于两阶。”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特勒大酋,韜戈款塞。”

燕然山

东汉 窦宪 领兵大破 北匈奴 刻石勒功之处。亦借指边塞。 唐 李白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诗:“请缨不繫 越 ,且向 燕然山 。” 唐 于濆 《塞下曲》:“ 燕然山 上云,半是离乡魂。” 唐 吴融 《绵竹山四十韵》:“勒铭 燕然山 ,万代垂芬郁。”

上记

古代典籍。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然尝观上记,近古以来,亡代有三,秽国不数,夫何故哉?” 汪继培 笺:“《吕氏春秋·务本篇》云:‘尝试观上古记。’ 高诱 注:‘上古记,上世古书也。’”

进呈奏记。 宋 苏轼 《谢监司启》之一:“退属纷縈,遂疎上记;遽叨荣问,徒益厚颜。”

肤功

见“ 肤公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