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早行

作者:周邦彦 朝代:宋代

蝶恋花·早行原文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诗词问答

问:蝶恋花·早行的作者是谁?答:周邦彦
问:蝶恋花·早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蝶恋花·早行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周邦彦的名句有哪些?答:周邦彦名句大全

周邦彦蝶恋花·早行书法欣赏

周邦彦蝶恋花·早行书法作品欣赏
蝶恋花·早行书法作品

译文和注释

译文
月光皎洁明亮,乌鸦的叫声不停。更漏已经要没有了,子外摇动轳辘在井里汲水的声音传进房间。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忧愁,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流下泪水,她一夜来眼泪一直流个不停,连枕中的红绵湿透了。两人出拉着出来到庭院,任霜风吹着她的头发。离别的双方难舍难分,告别的话儿听得让人落泪断肠。楼上星光正明亮,北斗星横在夜空。天色渐明,远处传来鸡叫,仿佛催人分别。

注释
月皎:月色洁白光明。《诗经·陈·月出》:“月出皎兮。”
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
轳辘: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声音。
眸:眼珠。
炯炯:明亮貌。
徊徨:徘徊、彷惶的意思。
阑干:横斜貌。
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诗文赏析

【评解】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表达得历历如绘。破晓时别离情状,
* 悱恻,写情透骨。别恨如此,遂不知早寒九为苦矣。两人执手相别后,惟见北斗横
斜,耳边晨鸡唱晓,内心益觉酸楚。
    【集评】
    黄蓼园《蓼园词选》:按首一阕言未行前闻鸟惊漏残,轣辘响而惊醒泪落。次阕言
别时情况凄楚,玉人远而惟鸡相应,更觉凄惋矣。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唤起”句,形容睡起之妙。
    王世贞《艺苑扈言》:美成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能入丽字,不能入雅字 以故
价微劣于柳。然至“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动人。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送别,景真情真。“月皎”句点明夜深。“更漏”
两句,点明将晓。天将晓即须赶路,故不得不唤人起,但被唤之人,猛惊将别,故先眸
清,而继之以泪落,落泪至于湿透红绵,则悲伤更甚矣。
    以次写睡起之情,最为传神。“执手”句,为门外语别时之情景,“风吹鬓影”,
写实极生动。“去意”二句,写难分之情亦 * 。“楼上”两句,则为人去后之景象。
斗斜露寒,鸡声四起,而人则去远矣。
    此作将别前、方别及别后都写得沉着之至。
这首词巧妙点化前人佳句,竟创出一种别样的意味。起首三句由离人枕上所离,写曙 * 破之景,妙在从听觉得之月皎为乌栖不定之原因,一个“惊”字,动态毕现,着重仍在乌啼,不在月色。此句亦为下文“唤起两眸 ”张本。总此三句:乌啼、残漏、辘轳,皆惊梦之声 。下两句实写枕上别情。“唤起”一句将凄婉之情怀,惊怯之意态曲曲绘出。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写离别之细腻熨贴。此句实写乍闻声而惊醒。乍醒之眼反曰“清炯炯”原因何在呢?若夜来甜睡早被惊觉,则惺忪乃是意态之当然 ;今既写离人,此处妙在言近旨远,明写的是黎明枕上,而实已包孕一夜之凄 * 况 。只一句 ,个中人之别恨已呼之欲出 。“泪花”一句另起一层,与“唤起”非一事。红绵为装枕之物 ,若疏疏热泪当不至湿及枕内之红绵,更不至于冷。今既曰“红绵冷”,则画别场面之凄切,可想而知 。故“唤起”一句为乍醒,“泪花”一句为将起。两句中又包孕无数之别情在内。离人至此,虽欲恋此枕衾 ,却又不得不起而就道。“执手”三句为过片,写室外送行 ,“楼上”两句由庭除而途路,写行人远离之后的境况。
上片委婉纡徐,下片飘忽骏快,写“将别”时留恋 ,“别”时匆促,运笔与意。末二句上写空闺,下写野景 ,一笔而两面俱彻,闺中人天涯之思脉相谐,情词相称。

  此首纯写离情,题曰:“早行”,出现在词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风中离家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词语,所以,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绘的不同画面,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演出来完成的。

  上片写别前。开篇三句自成一段。“月皎惊乌栖不定”写的是深夜,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乌鸦误以为天明,故而飞叫不定。这是从视觉与听觉两方的感受概括出来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两句,点明将晓。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更漏中的水滴已经快要滴尽,夜色将阑。同时远处传来辘轳的转动声,吊桶撞击着井口声,已经有人起早汲水了。这三句表现出由深夜到将晓这一时间的进程。“唤起”两句另是一段,转写女方的悲伤。“唤起”的施动者是谁过去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行者,“知天已晓,唤起所别之人”;一种认为“闻乌惊漏残、辘轳声响而惊醒泪落。”“唤起”,既是前三句不同声响造成的后果,同时又是时间演变的必然进程:离别的时刻来到了。所以,就全篇来看,似以后一种解释为佳。如解释为行者把女方“唤起”,则自然要冲淡这首词所表出的那种离情的深刻性。“两眸清炯炯”,也非睡足后的精神焕发,而是离别时的情绪紧张与全神贯注。联系下句“泪花落枕红绵冷”,可见这双眼睛已被泪水洗过,“唤起”之后,仍带有泪花,故一望而“清”,再望而“炯炯 ”有神。同时,这一句还暗中交待出这位女子的美丽,烘托出伤别的气氛。“冷”字还暗出这位女子同样一夜不曾合眼,泪水早已把枕芯湿透,连“红绵”都感到心寒意冷了。

  下片写别时、别后。前三句写别时依依难舍之状,曲折传神。“执手”,分别时双方的手相互紧握。古诗文里“执手”,多和惜别有关,兼示深情。柳永《雨霖铃》词里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诗经·邶风·击鼓》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霜风吹鬓影”,是行者饱看女方,刻印下别前最深刻的印象:鬓发在秋季晨风中微微卷动。“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二句,看似写情,实则是写动作。作者几度要走,却又几度转回来,相互倾吐离别的话语。这话语满是离愁。“难听”不是不好听,而是令人心碎,难以忍听。终篇两句写别后景象,又是一段。这两句写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平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社出旅途的寂寞。人,也越走越远了。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如真清之‘断肠院落,一廉风絮。’又‘掩重关、偏城钟鼓’之类是也。”其实,“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也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

  如上所述,该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正是这一连串的画面与音响的完美组合,才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词中还特别注意撷取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精心刻画,如“惊乌”、“更漏”、“辘轳”、“霜风”、“鬓影”、“斗柄”、“鸡鸣”等等。与此同时,作者还特别着意于某些动词与形容词的提炼,如“栖不定”的“栖”字,“牵金井”的“牵”字,“唤起”的“唤”字,还有“吹”、“清”、“冷”等等,这一系列手法综合起来,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而且还烘托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环境氛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真实感。

标签:宋词三百首月亮婉约离别女子惜别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