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登小台四望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春日登小台四望原文

九十衰翁身尚健,流年过眼如奔电。
忆昔初来对行在,衫鬓青青接英彦。
中间亦尝走梁益,万里凭高望乡县。
散关驿近柳迎马,骆谷雪深风裂面。
东归却寻书生事,误长诸儒集贤院。
乞身七年罪未除,君恩尚许宽严谴。
痴顽亦复病不死,春到故园家酿美。
雨余草长四野青,日落烟生半山紫。

诗词问答

问:春日登小台四望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春日登小台四望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陆游春日登小台四望书法欣赏

陆游春日登小台四望书法作品欣赏
春日登小台四望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九十

(1).泛指多数。《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郑玄 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诗·小雅·无羊》:“九十其犉。” 郑玄 笺:“今乃犉者九十头,言其多矣。”

(2).指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花翁之什见招因次韵酬之》:“九十携锄傴僂翁,小园幽事尽能通。”

(3).谓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陈陶 《春归去》诗:“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九十春光一梦醒,江南无数乱峯青。”

衰翁

老翁。 宋 欧阳修 《朝中措》词:“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宋 陆游 《晓出东城马上作》诗:“晓出东城数帜红,蒙茸狐貉拥衰翁。”

披着蓑衣的老翁。 宋 辛弃疾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词:“千尺蔓,云叶乱,繫长松。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

流年

(1) 流逝的岁月;年华

似水流年

(2) 相命者指人在一年中的运气

看流年大运

过眼

(1).经过眼前。喻迅疾短暂。 宋 苏轼 《吉祥寺僧求阁名》诗:“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 明 冯梦龙 《洒雪堂·宋婆课女》:“嘆过眼时光去渺茫,休得贪閒放。” 清 吴伟业 《赠总宪龚公芝麓》诗:“侧身天地竟何心,过眼风光有谁羡。”

(2).过目,略加看视。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诸书过眼,疑微洞析。兢兢瞿瞿,殆忘寝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那家人揭开盒盖,请老爷们过眼。” 孙犁 《白洋淀纪事·采蒲台》:“她像很疲累了,弯着腰一张一张掀开席,叫收席的人过眼看成色。”

奔电

(1).闪电。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追奔电,逐遗风,周流八极,万里一息。”

(2).骏马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 秦始皇 有七名马:追风、白兔、躡景、犇电、飞翮、铜爵、神鳧。”犇,同“ 奔 ”。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将军戎服,来参武讌。尚带流星,犹乘奔电。”

初来

(1).新来,刚来。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綵缕人胜应制》诗:“山鸟初来犹怯囀,林花未发已偷新。” 唐 李商隐 《蝶》诗之一:“初来小苑中,稍与璅闈通。”

(2).原来,本来。《朱子语类》卷三三:“ 齐 鲁 初来气象已自不同,看 太公 自是与 周公 别。”

行在

即行在所。 唐 杜甫 《北征》诗:“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已而大驾幸 建康 ,六宫留 临安 ,则 建康 为行在, 临安 为行宫。”

青青

(1) 茂盛的样子

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长歌行》

郁郁青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尽荠麦青青。——宋· 姜夔《扬州慢》

(2) 墨绿色

云青青兮欲雨。——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客舍青青柳叶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英彦

英俊之士;才智卓越的人。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二》:“愿陛下更选英彦,以充廊庙。”《旧唐书·孔纬传》:“国祚方泰,英彦盈庭。” 清 顾炎武 《述古》诗:“何必会风云,弟子皆英彦。” 王闿运 《余世松诔》序:“ 余 君 佐卿 , 湘州 之英彦也。”

中间

(1) 中心

中间突破

(2)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

中间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坐在他们两个中间

(3) 在里面

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

梁益

指 蜀 地。 蜀汉 有 梁 益 等州,因以并称。 晋 张载 《剑阁铭》:“勒铭山阿,敢告 梁 益 。”《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师不踰时, 梁 益 肃清。” 吕向 注:“ 梁 益 ,二州名。”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凭高

登临高处。 唐 李白 《天台晓望》诗:“凭高远登览,直下见溟 渤 。” 前蜀 韦庄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诗:“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苦吟。” 明 刘基 《念奴娇·红树》词:“凭高凝睇, 赤城 相去不远。”

亦作“ 凭高 ”。凭借高处。 清 黄鷟来 《回澜阁》诗:“河流此日望迴澜,杰阁凭高纵大观。” 清 黄鷟来 《文选楼怀古》诗:“不用凴高叹陈迹,江山文藻自长存。”

望乡

望见故乡;遥望故乡。亦借指思乡。《礼记·奔丧》:“齐衰望乡而哭,大功望门而哭,小功至门而哭,緦麻即位而哭。” 唐 刘长卿 《登台远眺》诗:“古臺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唐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散关

即 大散关 。在 陕西省 宝鸡市 西南 大散岭 上。当 秦岭 咽喉,扼 川 陕 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 魏 曹操 《秋胡行》之一:“晨上 散关 山,此道当何难!” 宋 陆游 《观长安城图》诗:“ 三秦 父老应惆悵,不见王师出 散关 。” 清 吴伟业 《圆圆曲》:“ 斜谷 云深起画楼, 散关 月落开粧镜。”参见“ 大散关 ”。

骆谷

地名。在今 陕西 周至 西南。谷长200馀公里,为 关中 与 汉中 的交通要道。《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正始 五年, 爽 乃西至 长安 ,大发卒六七万人,从 骆谷 入……入谷行数百里,贼因山为固,兵不得进。”《晋书·愍帝纪》:“ 梁州 刺史 张光 ,亦遣 巴 汉 之卒,屯在 骆谷 。” 宋 陆游 《纵笔》诗:“千艘衝雪 鱼关 晓,万灶连云 骆谷 秋。”

东归

指回故乡。因 汉 唐 皆都 长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东归。” 唐 郑谷 《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诗:“解印东归去,人情此际多。” 唐 郑谷 《贺进士骆用锡登第》诗:“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好是东归日,高槐蕊半黄。”

生事

(1) 制造麻烦;惹事非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水浒》第十四回

造谣生事

(2) 指生计;境遇

生事若何?

集贤

(1).聚集贤人。 唐 张九龄 《集贤殿书院奉敕送学士张说上赐燕序》:“ 集贤殿 者,本 集仙殿 也……遂改‘仙’为‘贤’,去华务实。且有后命,增其学秩。是以集贤之庭,更为论思之室矣。”

(2).集贤殿书院的省称。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城 字 亢宗 ……好学,贫不能得书,乃求入集贤为书写吏,窃官书读之。”

乞身

古代以作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辞职为乞身。语本《史记·张仪列传》:“今 齐王 甚憎 仪 , 仪 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 仪 愿乞其不肖之身之 梁 , 齐 必兴师伐之。”《东观汉记·张况传》:“时年八十,不任兵马,上疏乞身。” 宋 苏轼 《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故山桃李半荒榛,粗报君恩便乞身。”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总未涉世深,止知乞身易。”

宽严

宽大与严厉。《宋史·汪大猷传》:“今所议六项法,犯者以法行之,非此而但取财,惟再犯者死,可谓宽严适中。”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且亦可见 世宗皇帝 之整飭纪纲,陶育臣庶,固自宽严交剂,不徒恃圣明综核之长也。”

痴顽

亦作“痴顽”。1.谓藏拙,不合流俗。 唐 王建 《昭应官舍》诗:“痴顽终日羡人閒,却喜因官得近山。” 宋 陆游 《杂感》诗之二:“古言忍字似而非,独有痴顽二字奇。”

(2).愚蠢顽劣;愚蠢无知。有时亦用作谦词。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一折:“大姐,孩儿痴顽,待打时你駡几句,待駡时你处分咱。”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蝇最痴顽,无毒牙利嘴,而其搅人尤甚。”《红楼梦》第一回:“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諦听。”

亦复

(1).也。表示同样。《后汉书·霍谞传》:“至於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復均也。”《世说新语·言语》“ 德操 曰”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如君所言,亦復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半途而废者居多,差釐毫而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

(2).又。《世说新语·德行》“我何颜谢 桓公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一门之内,有忠与孝,亦復何恨!”

故园

对往日家园的称呼

别梦依稀咒浙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 * 《七律·到韶山》

家酿

家中自酿的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刘尹 云:‘见 何次道 饮酒,使人欲倾家酿。’”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 清 曹寅 《戏送钱穆孙》诗之一:“寒 曹 未怕倾家酿,已办萍虀到岁除。”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 云峰 、 兰延 、 熙泰 豪於饮,斗酒飞拳,声达户外, 削嶂 家酿无多,一瓮之物,顷刻立尽。”

四野

四周广阔的原野;也指四面八方

名闻四野

雪后,四野白茫茫的一片

日落

太阳西沉

半山

山腰

而半山居(停着)雾若带然。——清· 姚鼐《登泰山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