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独步松间

作者:吴正志 朝代:明代

月夜独步松间原文

静夜林传响,幽人梦不成。

独歌篱落下,自惬薜萝情。

芳草连云合,寒乌带露惊。

栖迟明月晓,心迹许双清。

诗词问答

问:月夜独步松间的作者是谁?答:吴正志
问:月夜独步松间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月夜独步松间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吴正志的名句有哪些?答:吴正志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六十二

参考注释

幽人

(1).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 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2).指幽居之士。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不成

——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落下

复姓。 西汉 有 落下閎 。见《汉书·律历志上》。

薜萝

(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 唐 张乔 《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

(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

芳草

(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云合

云集;集合。 汉 扬雄 《解嘲》:“天下之士,雷动云合。” 宋 岳珂 《桯史·郑广文武诗》:“海寇 郑广 ,陆梁 莆福 间,颿驶兵犀,云合亡命,无不一当百,官兵莫能制。”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且方今社会革命之声遍布 欧 土……一朝云合,势如燎原。”

寒乌

寒天的乌鸦。 南朝 梁 沉约 《愍衰草赋》:“秋鸿兮疏引,寒乌兮聚飞。”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诔》:“水鸣秋鹤,岸集寒乌。” 南唐 李煜 《更漏子》词:“惊塞雁,起寒乌,画屏金鷓鴣。”

迟明

黎明,天快亮的时候。《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迟明,行二百餘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餘级。” 唐 曹唐 《望九华寄池阳杜员外》诗:“戴月早辞 三秀馆 ,迟明初识 九华峰 。”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穆宗 禁中杏叶牡丹开,夜有黄白蛺蝶万数飞集花间……上令张网空中,得数百,迟明视之,皆金玉也。” 林纾 《记超山梅花》:“是晚仍归 栖溪 ,迟明,復以小舟绕出山南。”

心迹

思想与行为;犹心事;心情

双清

(1).谓思想及行事皆无尘俗气。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杖藜从自首,心跡喜双清。” 仇兆鳌 注引 杨守阯 曰:“心跡双清,言无尘俗气也。” 明 何景明 《观竹》诗:“山林轻肉食,心跡喜双清。”

(2).指早夏。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七:“黄梅淡冶山矾靚,犹及双清好到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