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雪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乌龙雪原文

乌龙如真龙,妥尾卧江碛;时时登楼望,爪尾略可识。
今朝事大异,千嶂忽如失。
遥知重云外,已有雪数尺。
颇念采薇人,清坐焉得食?裹饭欲问之,矫首空峭壁。
念昔故山时,僵卧风雪夕,静闻长松折,声若裂巨石,天晴视岩涧,鸟兽死如积。
清梦不可寻,抚楯三太息。

诗词问答

问:乌龙雪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乌龙雪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乌龙

(1).黑龙。 清 袁枚 《新齐谐·风水客》:“公面纯黑,颈以下白如雪,相传乌龙转世。官至大学士。”

(2).犬名。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九:“ 会稽 句章 民 张然 ,滞役在都……养一狗,甚快,名曰乌龙。”

(3).泛指犬。 唐 李商隐 《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诗:“遥知小阁还斜照,羡杀乌龙卧锦茵。” 宋 柳永 《玉楼春》词之五:“乌龙未睡定惊猜,鸚鵡能言防漏泄。”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狗》:“或云为物苟且,故谓之狗……俗又讳之,以龙呼狗,有乌龙、白龙之号。”

(4).指马。 元 杨维桢 《昭君曲》:“将军 汉 家高筑坛,身骑乌龙虎豹颜。”

(5).指 浙江省 建德县 的 乌龙山 。 宋 陆游 《乌龙雪》诗:“ 乌龙 如真龙,妥尾卧江磧。”

真龙

(1).龙。真,谓非其他变种。 汉 王充 《论衡·乱龙》:“夫《易》言云从龙者,谓真龙也,岂谓土哉?” 唐 杨炯 《从弟杨去溢墓志铭》:“至如白雪迴光,清风度曲, 崔亭伯 真龙之气, 扬子云 吐凤之才,莫不玉振金声,笔有餘力。”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诗:“伪凤易悦 楚 ,真龙反惊 叶 。”

(2).称骏马。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明 陈子龙 《献马行》:“世上纷纷尽凡马,一入天廐成真龙。”

(3).比喻皇帝。 明 高启 《穆陵行》:“幸逢中国真龙飞,一函雨露 江 南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大凡真龙降生,没有一定之地,不信,你但看 朱洪武皇帝 。”

妥尾

垂着尾巴。 宋 王安石 《石虎图》诗:“横行妥尾不畏逐,顾盼欲去仍踌躇。” 明 方孝孺 《覈咎赋》:“狼妥尾而伏伺兮,犊衝突以为侣。”《古今逸史》引 晋 法显 《神僧传·法显》:“ 显 诵经不輟,一心念佛,师子乃低头妥尾,伏 显 足前, 显 以手摩之。”

时时

常常。《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虽家居, 景帝 时时使人问筹策。”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时时还有一点两点潮湿的渔火浮动在水面上。”

登楼

(1).上楼。 南朝 宋 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 宋 戴复古 《无策》诗:“老觉登楼懒,心知涉世疎。”《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道:‘正是,我们何不登楼一望。’”

(2).指 汉 末 王粲 避乱客 荆州 ,思归,作《登楼赋》之事。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五:“羣盗哀 王粲 ,中年召 贾生 。登楼初有作,前席竟为荣。” 宋 陆游 《秋望》诗:“一樽莫恨盘飧薄,终胜登楼忆故乡。” 金 元好问 《邓州城楼》诗:“自古江山感游子,今人谁解赋登楼。” 元 戴良 《怀宋庸庵》诗:“ 祖逖 念时空击檝, 仲宣 多难但登楼。”参见“ 登楼赋 ”。

(3).特指登上御楼,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仪式之一种。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陛下还京,登楼肆赦,则天下之人,尽皆迁善远罪。”《宋史·礼志二十》:“﹝御楼肆赦﹞其日,刑部録诸囚以俟。驾还至 宣德门 内幄次,改常服,羣臣就位,帝登楼御坐,枢密使、宣徽使侍立,仗卫如仪。”《宋史·乐志一》:“今郊祀礼毕,登楼肆赦,然后还宫。”《宋史·乐志二》:“皇帝归大次奏《定安》,登楼礼成奏《圣安》,驾回奏《采茨》。”

朝事

指古代早晨祭祀宗庙之事。《礼记·祭义》:“建设朝事,燔燎羶薌。” 陈澔 集说:“朝事,谓祭之日,早朝而行之事也。朝,如字。”

(1).朝廷的政事。《礼记·礼器》:“礼也者,反本脩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詔,朝事以乐。” 陆德明 释文:“朝,直遥反。” 孔颖达 疏:“朝事,谓朝廷之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且夫卿必有军事,是故循车马,比卒乘,以备戎事。有难则以备不虞,平夷则以给朝事。”《南史·宋纪上·武帝》:“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任宰相,母后不烦临朝。”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成化 以来,人君不復与臣下接,朝事亦无可纪。”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之二:“朝事归诸将,军输仰大农。”

(2).犹臣服。《释名·释州国》:“ 赵 ,朝也,本小邑,朝事於大国也。”

遥知

谓在远处知晓情况。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王安石 《梅花》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金 元好问 《汴禅师自断普照石为斫以诗见饷为和》之一:“遥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重云

重迭的云层。 晋 束晳 《补亡诗》之三:“黮黮重云,辑辑和风。”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 宋 张先 《泛清苕》词:“飞槛倚,斗牛近,响簫鼓,远破重云。” 清 顾炎武 《怀人》诗:“乍迴别鹤下重云,一叫哀猿坠深木。”

采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採薇之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诗·小雅》篇名。《〈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3).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清坐

(1).清雅的席位。《宋书·礼志一》:“ 元帝 詔曰:‘吾识太子此事,祠讫便请王公以下者,昔在 洛 时,尝豫清坐也。’”

(2).安闲静坐。 宋 王安石 《对棋与道源至草堂寺》诗:“北风吹人不可出,清坐且可与君棋。” 明 高启 《次韵杨礼曹雨中卧疾》之一:“清坐自能消鬱结,古方休向篋中求。”

裹饭

(1).谓包裹着饭食送人解饿。语出《庄子·大宗师》:“ 子舆 与 子桑 友,而霖雨十日。 子舆 曰:‘ 子桑 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后遂用作称颂友情的典故。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诗:“褰裳触泥水,裹饭往食之。” 宋 王安石 《张明甫主宿明日遂行》诗:“何时復能还,裹饭 冶城 侧。” 金 麻革 《云中夜雨》诗:“明朝谁裹饭,万一使君怜。”

(2).谓携带饭粮以备服役或远行。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敛书付衣囊,裹饭随药笈。” 清 黄宗羲 《御史余公墓志铭》:“ 封 与 延津 接壤,邮置错互於百里之外,裹饭受役,民甚苦之。”

矫首

(1).昂首;抬头。 唐 杜甫 《又上后园山脚》诗:“穷秋立 日观 ,矫首望八荒。” 金 元好问 《出京》诗:“矫首孤云飞,西南路何永。” 清 金农 《寄丁敬》诗:“何年共幽览,矫首海鸥群。”

(2).昂昂然自得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至於駑蹇矫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彼已尸禄,邦国殄瘁。” 宋 范仲淹 《祭蔡侍郎文》:“初矫首於王庭,冠天下之英雄。”《明史·李植江东之等传赞》:“ 李植 、 江东之 诸人,风节自许,矫首抗俗,意气横厉,抵排羣枉。”

峭壁

陡峭的山崖

故山

旧山。喻家乡。 汉 应瑒 《别诗》之一:“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唐 司空图 《漫书》诗之一:“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鶯声似故山。”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追惟献岁发春间,和我新诗忆故山。” 凌景坚 《寄十眉》诗:“应被故山猿鹤笑,我偏无计渡 汾 南。”

僵卧

躺着不动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长愁。——《聊斋志异·促织》

长松

药草名。服之可黑须发。 宋 苏轼 《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诗之一:“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长松》:“长松生古松下,根色如薺苨,长三五寸,味甘微苦,类人参,清香可爱。按 张天觉 《文集》云:僧 普明 居 五臺山 ,患大风,眉髮俱堕,哀苦不堪。忽遇异人,教服长松,示其形状。 明 採服之,旬餘毛髮俱生,颜色如故。”

鸟兽

飞禽和走兽的统称

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清梦

犹美梦。 宋 陆游 《枕上述梦》诗:“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宋 文天祥 《览镜见须髯消落为之流涕》诗:“青山是我安魂处,清梦时时赋大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妾少解按摩之术,愿尽技能,以侑清梦。” 刘大白 《五一运动歌》:“五一运动,醒来啊! * 人的清梦!”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三太

太师、太傅、太保的合称。《新唐书·仪卫志上》:“东宫官居上臺官之次,王府官又次之,唯三太、三少、宾客、庶子、玉傅随本品。”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