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华宫茶宴廷臣及内廷翰林等题程棨耕织图联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蓂舒八叶谷为辰,屡省赓歌钦四邻。

经历事多翻畏事,抚临民久越怜民。

曰衣曰食足艰致,惟织惟耕要最真。

考订程图重摹泐,讵宁绘帙赏精神。

诗词问答

问:《重华宫茶宴廷臣及内廷翰林等题程棨耕织图联句复成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一

参考注释

赓歌

酬唱和诗。 唐 李白 《明堂赋》:“千里鼓舞,百寮賡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爱推同气了良缘,賡歌一絶于归乐。”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 中国 歷代帝王,继统分有常尊,然而明良喜起,吁咈賡歌,往往略分言情,各抒所见。”

四邻

周围的邻居;左邻右舍

街坊四邻

经历

(1) 亲身遇到过的事情

个人经历的故事

(2) 亲身遇到过

几年后他经历过一次类似中暑的情况

(3) 历时

上古之事,经历数千载

畏事

(1).胆小怕事。《汉书·杨敞传》:“ 燕苍 知 上官桀 等反谋,以告 敞 ; 敞 素谨畏事,不敢言,乃移病卧。” 宋 苏轼 《因擒获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红楼梦》第七五回:“ 尤氏 只含糊答应, 探春 知他畏事不肯多言。”

(2).谓诚敬处事。《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仁智明达,多权略,乐施爱人,在家重慎畏事,勤于稼穡。”《东观汉记·窦融传》:“诚欲令恭肃畏事,恂恂修道。”

抚临

(1).据有,统治。《史记·文帝本纪》:“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愧。”《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陛下稽德期运,抚临万国。”

(2).谓出镇。《宋书·王玄谟传》:“ 玄謨 上表,以 彭城 要并水陆,请以皇子抚临州事。”

(3).抚慰过问。 宋 王安石 《谢孙龙图启》:“过蒙收引,亲赐抚临,因使下材得闻餘教。”

要最

(1).谓最为重要,紧要。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陆逊书》:“家兄年老,而 恪 性疏,今使典主粮穀,粮穀军之要最,僕虽在远,窃用不安。” 清 梅曾亮 《户部郎中汤君墓志铭》:“大抵言军国利病,吏治要最。”

(2).引申指要义。《晋书·郭璞传》:“ 璞 撰前后符验六十餘事,名为《洞林》。又抄 京费 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卜韵》一篇。”《魏书·术艺传·殷绍》:“臣前在东宫,以状奏闻,奉被 景穆皇帝 圣詔,敕臣撰録,集其要最。”

考订

考核订正。 宋 秦观 《谋主》:“将有天下之事,未尝不先於谋。故考订卿士之议,参酌庶人之言,所以谋之於明也。” 元 揭傒斯 《孔氏谱序》:“拜 曲阜 林庙,且因以考订其谱谍,而收其所未续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於垢鉴矣。”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昔 阳湖 孙氏 ,分著述与考据为二:以考订经史者为考据,抒写性灵者为著作。”

考据订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其源委、授受、岁月攷订,邈不可求。” 清 姚鼐 《<泰山道里记>序》:“比有 岱宗 之游,过 聂君 山居,迺索其书读之。其攷订古今,皆详覈可喜。”

摹泐

见“ 摹勒 ”。

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