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詹骙

作者:宋真宗 朝代:宋代

赐詹骙原文

名阅夸詹氏,新居古五云。
擢科魁众士,拔萃喜超群。
礼肃人畏敬,胪传世共闻。
好将多锦绣,五色耀龙文。

诗词问答

问:赐詹骙的作者是谁?答:宋真宗
问:赐詹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真宗的名句有哪些?答:宋真宗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新居

(1) 刚建好或刚搬去住的房子

(2) 新的住所,新家,新的住宅

五云

(1).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云色占吉凶丰歉。《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关尹子·二柱》:“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云笈七籤》卷四一:“五云交荫,六炁扇尘。”

(2).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南齐书·乐志》:“圣祖降,五云集。”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瑞开三眷,祥洽五云。”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三折:“神霄絳闕,丽日五云浮,开綺讌,待宸游。”

(3).指皇帝所在地。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值巡更近五云。”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天书飞下五云傍,紫陌珂声夜未央。” 清 陈梦雷 《立秋后一日至都门即事赋感》诗:“遥向五云深处望,低徊今昔倍辛酸。”

(4).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种云母。据称按五季服用,能寿考乃至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或闻有晓消五云,飞八石,转九丹,治黄白。”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服五云之法……服之一年,则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闕,可以役使鬼神。”参阅 杨明照 《<抱朴子内篇校释>补正》。

(5).见“ 五云体 ”。

擢科

登第。《宋史·文苑传序》:“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録,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宋史·宗泽传》:“ 泽 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是擢科者相继。”

众士

(1).古代泛指诸侯臣僚,各级官吏。《书·胤征》:“尔众士,同力王室。” 孔 传:“以天子威命,督其士众使用命。”《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

(2).指贵臣以外诸臣。《礼记·丧大记》:“众士疏食水饮。” 郑玄 注:“众士,所谓众臣。”参见“ 众臣 ”。

(3).泛指读书人。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夫特达而相知者,千载之一遇也;招贤而处友者,众士之常路也。”

拔萃

才能出众

出类拔萃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

曾不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后汉书·蔡邕传》

超群

超过多数人。多指人的才艺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那位处于全盛时期超群的罗马艺术家的形象

畏敬

尊敬;敬重。《礼记·大学》:“﹝人﹞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旧唐书·辅公祏传》:“初, 伏威 与 公祏 少相爱狎, 公祏 年长, 伏威 每兄事之,军中咸呼为伯,畏敬与 伏威 等。”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五章:“ 静子 慧骨天生,一时无两,寧不令人畏敬?”

传世

(1)

(2) 流传到后世

(3) 子孙世代相继

锦绣

色彩鲜艳,质地精美的丝织品,比喻事物的美好

锦绣山河

五色

指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种色彩

五色纷披。——《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龙文

(1).龙身上的纹理,龙鳞纹。《韩诗外传》卷八:“夫凤之象,鸿前而麟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頷而鸡啄。” 清 戴名世 《书光给谏轶事》:“ 亨 就视之,中有物,光烁烁射人。命石工凿之,得一石龟焉,色如紫玉,身有龙文,具八卦,乃蓄於署内池中。”

(2).龙形的花纹。《史记·田单列传》:“收城中得千餘牛,为缝繒衣,画以五綵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风旗翻翼影,霜剑转龙文。”

(3).指如龙鳞纹的东西。(1)微波。 唐 李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诗:“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唐 元稹 《早春登龙山静胜寺因赠幕中诸公》诗:“龙文远水吞平岸,羊角轻风旋细尘。”(2)鱼鳞云。 明 何景明 《游猎篇》:“昨夜 昌平 入梦天,龙文赤日烧 燕 川。”

(4).喻雄健的文笔。语出 唐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诗:“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明 夏完淳 《题王叔明<柴桑图>》诗:“祇今 江 左成龙文,卜历重光启中叶。”

(5).喻指书法,书体。 唐 李峤 《书》诗:“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跡舒。”

(6).骏马名。《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骏马名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龙文饰轡,青翰侍御。”《梁书·诸夷传·西北诸戎》:“蒲梢龙文,希入於外署。”后常以比喻才华出众的子弟。《北齐书·杨愔传》:“ 愔 从父兄黄门侍郎 昱 特相器重,曾谓人曰:‘此儿驹齿未落,已是我家龙文。’”《北史·裴宣明传》:“二子 景鸞 、 景鸿 并有逸才, 河 东呼 景鸞 为驥子,呼 景鸿 为龙文。”

(7).指龙文剑。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折柱。” 倪璠 注:“龙文,剑名。” 唐 骆宾王 《军中行路难同辛常伯作》诗:“百发乌号遥碎柳,七尺龙文迴照莲。” 柳亚子 《剑池瀑布》诗之二:“应有中原人望气,龙文夜夜吐光芒。”

(8).《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 高诱 注:“龙舟,大舟也,刻为龙文。”因借“龙文”指刻有龙形花纹的大舟。 唐 王勃 《采莲赋》:“簫鼓发兮龙文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