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作者:郭印 朝代:宋代

再和原文

由来世间事,黑白忌太明。
稍欲辨淄渑,开口咈众情。
青山有归路,杖屦借遐征。
寄语社中友,休苦钓时名。

诗词问答

问:再和的作者是谁?答:郭印
问:再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郭印的名句有哪些?答:郭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黑白

(1) 黑色和白色的统称

(2) 比喻是非、善恶、清浊

淄渑

(1). 淄水 和 渑水 的并称。皆在今 山东省 。相传二水味各不同,混合之则难以辨别。《战国策·齐策六》:“黄金横带而驰乎 淄 澠 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吕氏春秋·精谕》:“ 孔子 曰:‘ 淄 澠 之合者, 易牙 尝而知之。’” 清 吴伟业 《赠松江别驾日照安肇开》诗:“二水 淄 澠 杯酒合,三山楼观画图装。”

(2).比喻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浑然千里, 淄 澠 一乱。” 倪璠 注:“喻当时贵贱混乱,尽被掳辱矣。”《旧唐书·马怀素传》:“或古书近出,前志闕而未编;或近人相传,浮辞鄙而犹记。若无编録,难辨 淄 澠 。” 清 阮元 《与友人论古文书》:“ 元 尝取以置之两 汉 书中诵之拟之, 淄 澠 不能同其味,宫徵不能壹其声,体气各殊,弗可强已。”

开口

(1) 张口说或笑

没等我开口,他就抢先替我说了

(2) 新刃磨、抢,使之锋利

(3) 河水冲破堤防

众情

众人的情绪。 唐 杜荀鹤 《献长沙王侍郎》诗:“文星渐见射台星,皆仰为霖沃众情。”《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大家见老爷事事与人同甘共苦,众情踊跃;也仗着夫齐料足,果然在一月限内便修筑得完工。”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归路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杖屦

(1).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礼记·曲礼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郑玄 注:“撰犹持也。” 孔颖达 疏:“撰杖屨者,则君子自执杖,在坐著屨。”《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詔 復恭 致仕,赐杖屨。”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唐 杜甫 《咏怀》之二:“南为 祝融 客,勉强亲杖屨,结託老人星, 罗浮 展衰步。” 仇兆鳌 注:“ 卢 注: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师 在焉,故思一亲其杖屨。” 宋 司马光 《祭颖公文》:“承乏諫垣,造请有禁,不亲杖屨,殆将再期,岂意一朝忽为永诀。”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诗:“兴来犹杖屨,目断更云沙。”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盟鸥》词:“先生杖屨无事,一日走千回。” 明 许时泉 《同甲会》:“杖屨问从何处,苍山赤叶林丘。”

遐征

(1).远行;远游。 汉 繁钦 《与魏文帝笺》:“咏北 狄 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 宋 陆游 《夜闻湖中渔歌》:“峡猿失侣方独宿,沙雁垂翅犹遐征。” 明 刘基 《述志赋》:“清都不可以久留兮,忽乘云而遐征。” 清 吴敏树 《吴云台哀辞》:“谓君之必速飞兮,翔天路以遐征。”

(2).远道出征或长途行军。 三国 魏 曹丕 《黎阳作》诗:“奉辞罸罪遐征,晨过 黎山 巉峥。”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吞九皇而上运,控八圣而遐征。” 明 冯梦龙 《双雄记·兄弟从军》:“从此去渡 鸭緑 ,万里遐征,秋蒿满目。”

遐徵:谓对远处或以往的事物加以考察。 唐 周鍼 《登吴岳赋》:“遐徵众岳,式并嶐崇。” 唐 张叔良 《五星同色赋》:“逖览传记,遐徵休咎。”

寄语

传话给某人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寄语故人

时名

指当时的声名或声望。 唐 韩愈 《举钱徽自代状》:“可以专刑宪之司,参轻重之议,况时名年辈俱在臣前,擢以代臣,必允众望。”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误半生。” 清 周亮工 《悼元御兼怀仲侍》诗:“看尽飞鳶惊往事,好乘欵段谢时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