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髻峰

作者:黄榦 朝代:宋代

双髻峰原文

万山环立两山起,伯仲壎篪风味多。
轩冕直能惊俗子,采薇千古不消磨。

诗词问答

问:双髻峰的作者是谁?答:黄榦
问:双髻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榦的名句有哪些?答:黄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山环

犹山坳。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九:“他曾架着白肚鹰,拉着黄尾犬,披着长穗羊皮袍,带着烧酒牛肉干,到北山山环内去拿小白狐狸。”

伯仲

兄弟之间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出世》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宋· 陆游《书愤》

壎篪

亦作“ 壎箎 ”。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1.壎、篪皆古代乐器,二者合奏时声音相应和。因常以“壎篪”比喻兄弟亲密和睦。《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毛 传:“土曰壎,竹曰篪。” 郑玄 笺:“伯仲,喻兄弟也。我与女恩如兄弟,其相应和如壎篪,以言俱为王臣,宜相亲爱。” 孔颖达 疏:“其恩亦当如伯仲之为兄弟,其情志亦当如壎篪之相应和。”《荀子·乐论》:“声乐之象:鼓大丽,鐘统实……塤箎翁博。”《后汉书·明帝纪》:“礼毕,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娱嘉宾。” 金 王若虚 《瑞竹赋》:“此则上友下敬,壎箎其翕,始终以之,有死无易。” 清 吴苑 《到家》诗:“忆昔少年时,老屋塤箎奏。树下共嬉游,兄先弟随后。” 清 秋瑾 《赠盟姊吴芝瑛》诗:“不结死生盟总泛,和吹塤竾韵应佳。”

(2).比喻互相呼应和配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黄慎轩之逐》:“时 康御史 亦有疏与 冯 疏同日上……二疏同时,塤篪相和。”

(3).借指兄弟。 宋 黄庭坚 《送伯氏入都》诗:“岂无他人游,不如我塤篪。” 清 赵翼 《题北溪谦斋蓉湖三寿图》诗:“近追寿愷堂,壎箎耄犹对。”

风味

风格、特征与趣味、味道

风味小吃

一台地方风味的文艺晚会

轩冕

(1).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管子·立政》:“生则有轩冕、服位、穀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槨、绞衾、壙垄之度。”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既轩冕之非荣,岂緼袍之为耻。”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故蓬居穷巷,轩冕结辙。”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酬酢化尊卑,尊卑化轩冕,轩冕化宫室,宫室化城郭。”

(2).借指官位爵禄。《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唐 《过陶徵君隐居》诗:“田园三亩緑,轩冕一銖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轩冕失之,有时而復来;节行失之,终身不可得矣。” 明 高叔嗣 《简袁永之狱中》诗:“本同江海人,俱为轩冕误。”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恒抱影於林泉,遂忘情於轩冕。”

(3).指国君或显贵者。《管子·轻重甲》:“故轩冕立於朝,爵禄不随,臣不为忠。”《后汉书·崔駰传》:“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 唐 王昌龄 《灞上闲居》诗:“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明史·文苑传四·徐渭》:“当 嘉靖 时, 王 李 倡七子社, 谢榛 以布衣被摈。 渭 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4).指为官。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然性素高介,当官则死其职,过即澹然无轩冕情。”

俗子

俗人

凡夫俗子

采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採薇之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诗·小雅》篇名。《〈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3).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消磨

(1) 逐渐消耗;磨灭

消磨志气

(2) 消遣,打发时光

消磨岁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