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左卫武仓曹卫中对雨创韵赠右卫李骑曹

作者:孙逖 朝代:唐代

原文

林父同官意,宣尼久骑交。
文场刊玉篆,武事掌金铙。
道合宜连茹,时清岂系匏。
克勤居簿领,多暇屏讙譊。
美酒怀公宴,玄谈俟客嘲。
薄云生北阙,飞雨自西郊。
院暑便清旷,庭芜觉渐苞。
高门关讵闭,逸韵柱难胶。
枳棘鸾无叹,椅梧凤必巢。
忽闻徵并作,观海愧堂坳。

诗词问答

问:《和左卫武仓曹卫中对雨创韵赠右卫李骑曹》的作者是谁?答:孙逖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孙逖的名句有哪些?答:孙逖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18_49

参考注释

同官

(1).在同一官署任职的人,同僚。《左传·文公七年》:“同官为寮。” 唐 韩翃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诗:“才子风流 苏伯玉 ,同官晓暮应相逐。”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序:“ 淳熙 己亥,自 湖北 漕移 湖南 ,同官 王正之 置酒 小山亭 ,为赋。” 明 屠隆 《綵毫记·脱靴捧砚》:“臣不知圣上呼召,与同官共醉酒楼,死罪!死罪!”《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辈都是同官,不好得罪他的; 补翁 是方外人,无须忌讳。”

(2).官职名位相同。《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又与吾同官而专之。” 杨伯峻 注:“同为公族大夫而专任其事。”

(3). 明 内廷同支派的太监称“同官”。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诸升 ﹞于 王太监 安 为同官。按外廷所称同官者,谓职掌名位相同也;内府所称同官者,不过同支派项下已耳,犹前后同门之义,非指同僚而言。”

宣尼

汉平帝 元始 元年追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尼公 ,后因称 孔子 为 宣尼 。见《汉书·平帝纪》。 晋 左思 《咏史》诗之四:“言论準 宣尼 ,辞赋拟 相如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 互乡 童子,当愿接於 宣尼 ; 苏门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续 杏坛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养也。”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入圣之要,下学上达, 宣尼 所传,存之存之。”

文场

(1).犹文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文场笔苑,有术有门。”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骇飞兔於文场,跃雕龙於笔海。” 元 锺嗣成 《凌波仙·吊范子英》曲:“诗筹酒令閒吟诗,占文场第一功。” 鲁迅 《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倘若真的是‘天地大戏场’,那么,文场上当然也一定有丑脚--然而也一定有黑头。”

(2).科举的考场。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齐入文场同苦战,五人十载九登科。” 宋 陆游 《感旧赠超师》诗:“我赴文场君受戒,道边曾共望高宗。”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既然将琴剑书箱安下了,不免到文场前面,探消息,看条约,走一遭去,早来到场门前也。”

(3).戏曲乐队所用管弦乐器的统称。如京剧的胡琴、二胡、三弦、月琴、笛、唢呐等。同锣、鼓等“武场”合称场面。旧时习惯上也把演奏管弦乐的乐师称为“文场”。

(4).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广西 桂林 、 柳州 一带。

玉篆

(1).篆书的美称。多指典籍、文告、符箓上的文字。 汉 王褒 《立通道观诏》:“圣哲微言,先贤典训,金科玉篆,秘蹟遗书,并宜弘阐,一以贯之。” 唐 孙逖 《和左卫武仓曹赠右卫李骑曹》诗:“文场刊玉篆,武事掌金鐃。”《宋史·乐志十四》:“煌煌寳书,玉篆金缕。”

(2).指仙家名册。 唐 陆龟蒙 《中元夜寄道侣》诗之一:“丁寧独受金妃约,许与亲题玉篆名。” 宋 向子諲 《鹧鸪天·老妻生日》词:“玉篆题名在九天,而今且作地行仙。”

武事

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左传·庄公四年》:“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后汉书·臧宫传》:“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宋书·百官志上》:“大司马,一人,掌武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将帅只剥军餉,不勤武事,败坏封疆的。”《清史稿·世祖纪二》:“今八旗人民,怠於武事,遂至军旅隳敝,不及曩时。”

金铙

(1).即铙。古军乐器名。“四金”之一。《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 郑玄 注:“鐃,如铃,无舌,有秉,执而鸣之。” 唐 刘禹锡 《寄唐州杨八归厚》诗:“ 淮西 古地 雍州 师,画角金鐃旦夕吹。” 清 朱仕琇 《髻亭记》:“ 大弋山 者,世传 越王 无诸 西巡,弋猎于山,遗金鐃,因一名 鐃山 。”

(2).打击乐器。即铙钹。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三折:“开象教,演金鐃。香焚宝鼎云光遶,衲挂松枝幡影飘。”

(3).指舞曲。 明 陈子龙 《边风行》:“金鐃十部尽胡乐,屈巵舞女酬新功。”

道合

志趣相同;气味相投。《北史·高熲传》:“帝劳之曰:‘公伐 陈 后,人云公反,朕已斩之。君臣道合,非青蝇所间也。’” 宋 王安石 《送章宏》诗:“道合由来不易谋,岂无 和氏 识 荆 璆?”

连茹

(1).语本《易·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王弼 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后因以“连茹”表示擢用一人而连带起用其他人。 唐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诗:“念旧追连茹,谋生任转蓬。” 宋 苏轼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誚;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为人也》:“朋友须连茹,心知共拔茅。”

(2).表示接连不断。《明史·廖纪传》:“自陛下继统,老成接踵去,新进连茹登。” 清 赵翼 《重赴鹿鸣诗和者既多或劝余删润勒成大卷书以见意》诗:“人才辈出如连茹,同气相求自盍簪。”

系匏

语出《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按,匏瓜味苦,故系置不用。后用“繫匏”比喻隐居未仕或弃置闲散。 唐 孙逖 《和左卫武仓曹卫中对雨创韵赠右卫李骑曹》:“道合宜连茹,时清岂繫匏?” 唐 韩偓 《有感》诗:“坚辞羽葆与吹鐃,翻向天涯困繫匏。” 宋 黄庭坚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之三:“繫匏两相忆,极目十餘城。”

克勤

谓能勤劳。《书·蔡仲之命》:“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当官营缮》:“ 太祖 创业方十年,而圣意下逮,克勤小物,一至于此!” 清 刘大櫆 《芋园张君传》:“君天性克勤。”

簿领

谓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后汉书·南匈奴传》:“当决轻重,口白单于,无文书簿领焉。”《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六年》:“ 滉 为人廉勤,精於簿领。”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高下相形例》:“后世记载之家,但有簿领而无文章,莫窥斯秘,于是读古人之书,亦不得其抑扬之妙,徒泥字句以求之,往往失其义矣。” 阿英 《袁中郎做官》:“他甚至说:‘抱牍之苦,甚于抱病;簿领之趣,恶于药饵。’”亦称“ 簿领书 ”。《文选·刘桢<杂诗>》:“沉迷簿领书,回回自昏乱。” 刘良 注:“簿领书,谓文书也。”

讙譊

喧闹;喧噪。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之一:“曾是讙譊,化为謳吟。”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夫建立一政,登用一人,而肺腑暱近之地,羣相讙譊,朋疑众难杂沓而至。”

美酒

色、香、味俱佳的酒;好酒

美酒佳肴

公宴

亦作“ 公筵 ”。公卿高官或官府的宴会。《文选·王粲<公讌>诗》 张铣 解题:“此侍 曹操 讌,时 操 未为天子,故云公讌。”《南史·王筠传》:“ 筠 又能用强韵,每公讌并作,辞必妍靡。”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王人授馆,用阻班荆;常在公筵,敬析名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讌,则假手赋诗。”《与友人论五言古诗书》:“故其(三 曹 )公讌、述怀、赠答之诗,亦遂以五言为之。”

(1).公讌。《南史·王藻传》:“ 藻 性谦退,不求闻达,善属文,尤好古体。自非公宴,未尝妄有所为。”《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叙过寒温,送过敕印,把大小军政一一交盘明白,才吃公宴。”

(2).公众宴请。 巴金 《雪》第二章:“中午局里全体职员公宴了 冯局长 。”

玄谈

(1).指 汉 魏 以来以 老 庄 之道和《周易》为依据而辨析名理的谈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积篇章为敖庾,寳玄谈为金玉。” 北魏 常景 《赞四君·扬雄》诗:“世轻久不赏,玄谈物无求。” 唐 李白 《赠李十二》诗:“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絶倒。” 明 方孝孺 《乙丑仲秋在石镜精舍》诗:“玄谈相应发,妙理独超悟。”

(2).泛指脱离实际的空论。 廖仲恺 《革命派与反革命派》:“社会科学的律令,确不是妙想的玄谈,我们看看最近的事实……便是这条定律的例证。”

(3).犹预言。玄,通“ 悬 ”。《观经序分义》二:“此乃玄谈,未标得处。”

(4).佛教语。对佛教义理的阐述。如《华严玄谈》、《十玄谈》。 胡适 《菩提达摩考》:“﹝ 契嵩 ﹞听惯了晚 唐 五代 的禅宗玄谈,故羡慕后人的玄妙,而轻视古人的淡薄。”

客嘲

《汉书·扬雄传下》:“时 雄 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謿 雄 以玄尚白,而 雄 解之,号曰《解謿》。其辞曰:客謿 扬子 曰:……意者玄得毋尚白乎,何为官之拓落也。”后因以谓别人的嘲笑。謿,同“ 嘲 ”。 元 张翥 《蜕庵岁晏百忧熏心排遣以诗》之三:“无地营家食,何心解客嘲。”

北阙

(1).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汉书·高帝纪下》:“ 萧何 治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 颜师古 注:“ 未央宫 虽南嚮,而上书、奏事、謁见之徒皆诣北闕。”

(2).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復能屈身稽顙,还向北闕,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 唐 李白 《忆旧游寄淮郡元参军》诗:“北闕青云不可期, 东山 白首还归去。” 宋 陆游 《西郊》诗:“七十辞北闕,五亩寄西郊。” 康有为 《星海自京还》诗:“伏陈北闕有封事,醉卧西风賸酒楼。”

飞雨

(1).飞飘的雨。 南朝 齐 谢朓 《观朝雨》诗:“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唐 王昌龄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诗:“飞雨祠上东,靄然 关中 暮。”

(2).骤雨。 唐 杜甫 《立秋雨院中有作》诗:“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清旷

(1) 清静空阔

田野清旷

(2) 清爽;开朗

耳目清旷

庭芜

庭园中丛生的草。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 唐 白居易 《春日闲居》诗:“是时三月半,花落庭芜緑。”

渐苞

见“ 渐包 ”。

高门

门户高大、宽敞。旧指地位高,有钱有势的人家(高门不一定出高才)

逸韵

(1).高逸的风韵。《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晋 庾亮 《翟徵君赞》:“禀逸韵於天陶,含冲气於特秀。” 宋 陆游 《梅花绝句》:“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丁东草》:“在深山里,崖壑幽静的泉水边,或许也更有一番逸韵沁人心脾。”

(2).美妙动听的乐声、歌声。《宋书·乐志四》:“逸韵腾天路,頽响结城阿。” 唐 李百药 《杂曲歌辞·火凤辞》:“娇嚬眉际敛,逸韵口中香。”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瑶台小咏中》:“勒马英姿颯爽,转喉逸韵苍凉。”

(3).高超的诗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 唐 刘禹锡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诗:“酒酣襞牋飞逸韵,至今传在人人口。” 明 高启 《三贤堂》诗:“逸韵迈羣流,岂将文墨牵。” 清 曹寅 《游仙诗》之二十:“羡尔居然耸诗骨,洞天逸韵不嫌多。”

枳棘

(1).枳木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常用以比喻恶人或小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折芳枝与琼华兮,树枳棘与薪柴。” 王逸 注:“以言贱弃君子而育养小人。”《文选·左思<咏史>》:“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吕向 注:“枳棘,有刺之木,喻谗佞也。” 清 李寅 《书邺侯传》诗:“但清 河朔 风尘易,欲扫宫庭枳棘难。”

(2).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后汉书·黄琼传》:“ 光武 以圣武天挺,继统兴业,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李贤 注:“枳棘諭艰难。”

椅梧

椅树和梧桐树。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椅梧倾高凤,寒谷待鸣律。”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目睇烟霄阔,以惊羽翼高。椅梧连鹤禁,壀堄接龙韜。”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九:“果欲鸣凤至,还当种椅梧。”

观海

语出《孟子·尽心上》:“故观於海者难为水,游於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后用以比喻所观者大。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观海齐量,登岳均厚。”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事同观海,义等窥天。”

堂坳

堂的低处。泛指低洼之处。 北周 庾信 《小园赋》:“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山为簣覆,地有堂坳。” 唐 孙逖 《和左卫武仓曹卫中对雨创韵赠右卫李骑曹》:“忽闻徵并作,观海愧堂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