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饮三诗

作者:陈造 朝代:宋代

戒饮三诗原文

毒痡痛受辛,斩刈憎暴秦。
杜康与仪狄,贼物其罪均。
商毒烈火炎,岐镐方阳春。
秦暴虓虎搏,欧粤无颦呻。
二子起酒祸,古今同湛身。
计实乃鸩葛,适口良甘醇。
文锦覆深阱,病媒鬼之邻。
劋杀不遗迹,辛政犹为仁。
今子知所戒,浮俗岂其伦。
生世千金躯,况复富席珍。

诗词问答

问:戒饮三诗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问:戒饮三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造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毒痡

(1).毒害,残害。《书·泰誓下》:“作威杀戮,毒痡四海。”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周礼>非周公书》:“ 歆 为国师,始建立《周官经》以为《周礼》…… 莽 据以毒痡四海。” 明 陆采 《怀香记·定策征吴》:“我想那 孙皓 ,毒痡肆及於无辜,征讨宜加於有罪。”

(2).痛苦。 唐 黄滔 《祭崔补阙》:“ 颜回 先死, 盗跖 后殂,世之灾眚,生之毒痡,愴恨风烛,凄凉隙驹。” 宋 方岳 《读白诗效其体》之三:“右耳听嫠妇,呱呱哭其雏。夫亡仅一女,不自禁毒痡。”

斩刈

(1).砍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兵燹后,寿藤古木斩刈无存。”

(2).斩杀。《孔子家语·六本》:“斩刈黎民,如草芥焉。”《金史·移剌成传》:“以所部护粮赴 扬州 ,敌兵乘夜来攻, 成 整兵奋击,斩刈甚众。” 清 黄宗羲 《通议大夫兵部职方司郎中太垣靳公传》:“国家新造,攻城略地,俘累即为军赏,斩刈首馘之餘,汩没於奴隶。”

(3).断绝;灭绝。《左传·昭公二十年》:“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 汉 焦赣 《易林·坤之蛊》:“斩刈宗社,失其邦国。”

杜康

传说中酒的发明者,夏朝人。后作为美酒代称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仪狄

(1).传说为 夏禹 时善酿酒者。《战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 仪狄 作酒而美,进之 禹 , 禹 饮而甘之,遂疏 仪狄 ,絶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赵整》:“祕书侍郎 整 以 坚 颇好酒,因为《酒德之歌》,乃歌曰:‘地列酒泉,天垂酒池。 杜康 妙识, 仪狄 先知。 紂 丧 殷 邦, 桀 倾 夏 国。由此言之,前危后则。’”

(2).用为酒的代称。《平山冷燕》第一回:“君尽臣欢,尊本朝故事,敕赐赋《醉学士之歌》;臣感君恩,择前代良謨,慷慨进疎仪狄之戒。”

烈火

猛烈的火

烈火越烧越旺

阳春

温暖的春天

虓虎

咆哮怒吼的虎。多用来比喻勇士猛将。《诗·大雅·常武》:“进厥虎臣,闞如虓虎。” 毛 传:“虎之自怒虓然。”《后汉书·庞参传》:“ 宣王 立中兴之功, 文帝 建 太宗 之号。非惟两主有明叡之姿,抑亦扞城有虓虎之助。” 宋 苏轼 《余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戏为作此诗》:“长桥不肯躡,径度清深浦;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 黄忏华 《亡友周仲穆哀辞》:“飞龙虚出骨,虓虎正争嘷。”

颦呻

忧愁叹息。 宋 黄庭坚 《赠送张叔和》诗:“吏能束缚老姦手,要使鰥寡无顰呻。” 任渊 注:“顰呻,谓蹙頞悲叹。” 宋 范成大 《乐先生辟新堂以待芍药酴醿作诗奉赠》:“百年顰呻顷,共此过隙光。” 清 黄宗羲 《念桩许公霍丘名宦录序》:“但使里巷阡陌之间,其顰呻得自达而已。”

酒祸

因饮酒过量而招致的灾祸。《礼记·乐记》:“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 唐 皮日休 《酒中十咏》序:“夫圣人之诫酒祸也大矣,在《书》为‘沉湎’,在《诗》为‘童羖’,在《礼》为‘豢豕’,在《史》为‘狂药’。”《说郛》卷六六引 宋 窦革 《酒谱·酒令》:“《诗·雅》云:‘人之齐圣,饮酒温恭。’又云:‘既立之监,或佐之史。’然则饮之立监史也,所以已乱而备酒祸也。后世因之有酒令焉。” 清 朱次琦 《答谈太学子粲见诒四十五韵》:“我今键户牖,万事付嬾惰,庶几便诗逋,亦用避酒祸。”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湛身

(1).沉身。谓投水而死。《汉书·扬雄传上》:“又怪 屈原 文过 相如 ,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 颜师古 注:“湛读曰沉。谓投水而死。”

(2).杀身。 清 徐宗亮 《<南山集>后序》:“呜呼!前史歷载文字之祸,至於湛身而赤族者,何可胜数!”

适口

适合口味。《宋书·孔琳之传》:“所甘不过一味,而陈必方丈,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费。” 唐 杜甫 《病橘》诗:“纷然不适口,岂只存其皮。”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刺毁》:“ 丘文庄 自製饼,软腻适口。”《孽海花》第七回:“我们并不叫局,不过借他船坐坐舒服些,用他菜吃吃适口些。”

文锦

文彩斑烂的织锦。《汉书·货殖传序》:“富者土木被文锦,犬马餘肉粟。” 唐 柳宗元 《答吴武陵<非国语>书》:“是犹用文锦覆陷阱也。”《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楚威王 闻 庄生 之贤,遣使持黄金百鎰、文锦千端、安车駟马,聘为上相。” 清 吴伟业 《和杨铁崖天宝遗事诗》:“给来妙服裁文锦,赏就新诗赐饼金。”

遗迹

前人留下的痕迹

瞻顾遗迹。——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浮俗

(1).浮薄的习俗。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正以浮俗,故无义可辨,若有义可辨,何名浮俗。”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交态知浮俗,儒流不异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长卿》:“ 长卿 清才冠世,颇凌浮俗。”

(2).浅薄,粗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证》:“《太白集》中《少年行》,只有数句类 太白 ,其他皆浅近浮俗,决非 太白 所作。” 叶圣陶 《倪焕之》十:“当然,灯会那种粗犷浮俗的‘白相人’风是应当改革的。”

岂其

(1).犹何必。《诗·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魴。岂其取妻,必 齐 之 姜 。” 郑玄 笺:“此言何必河之魴然后可食,取其口美而已;何必大国之女然后可妻,亦取贞顺而已。”《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谷口 郑子真 不詘其志,耕於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师,岂其卿?岂其卿?” 清 李调元 《勦说·岂其卿》:“岂其卿者,犹云何必卿也。”

(2).犹难道。《左传·昭公三年》:“ 肸 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 杜预 注:“言必不得祀。”《楚辞·离骚》:“岂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

生世

(1).活在世上。《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宋 陆游 《作篱》诗:“生世八十餘,日夜迫衰老。”

(2).犹身世。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信 生世等於 龙门 ,辞亲同於 河洛 。” 明 李贽 《初潭集·夫妇四》:“ 蔡文姬 、 王明君 同是上流妇人,生世不幸,皆可悲也。”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 湘水 流域和 屈原 的生世有密切关联。”

(3).犹言一生一世;一辈子。 宋 周邦彦 《玉团儿》词:“赖得相逢,若还虚过,生世不足。”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故知学出世法真为生世在苦海之中,苦而又苦,苦之极也,自不容不以佛为乘矣。” 吴组缃 《山洪》十三:“我这生世是个孤老命,我也修修来世。”

(4).谓有生民之世。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彼其见解其理想,以为吾自祖宗以来,知有 珠申 ,生世以降,即蒙辫髮。”

千金躯

极言身体之宝贵。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一:“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唐 杜甫 《哀王孙》诗:“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清 叶廷琯 《鸥波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善保千金躯,长视同心结。”

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席珍

亦称“ 席上珍 ”。《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坐席上的珍宝。比喻儒者美善的才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木鐸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方成天下士,岂伊席上珍。” 唐 杜甫 《赠王侍御》诗:“出入并鞍马,光辉参席珍。” 清 钱谦益 《酬德水见赠》诗:“惭无席上珍,视彼櫝中毁。”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诗:“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 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