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七日再宿觉林寺次张婿东生韵

作者:杜玺 朝代:清代

原文

秋高暑气清,微云澹无滓。

复来方外游,偃息空山里。

夫岂慕禅寂,心定似水止。

此中有真趣,且住为佳耳。

盈盈月半规,的的花含蕊。

薄醉昵清酣,楼角钟声起。

诗词问答

问:《中秋前七日再宿觉林寺次张婿东生韵》的作者是谁?答:杜玺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杜玺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玺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纸韵

参考注释

秋高

谓秋日天空澄澈、高爽。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 陈润 《赋得秋河曙耿耿》:“晚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 唐 翁承赞 《题壶山》诗:“秋高巖溜白,日上海波红。”

暑气

盛夏的热气

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水浒传》

方外游

谓寻仙访道。 唐 王武陵 《宿慧山寺》诗序:“赋诗道意,以纪方外之游。”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公﹞乃弃家为方外游。” 元 汤式 《一枝花·题心远轩》套曲:“不从方外游,且向寰中住。”参见“ 方外 ”。

偃息

(1) 休养;歇息

(2) 停息;止息

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禅寂

(1).佛教语。释家以寂灭为宗旨,故谓思虑寂静为禅寂。《维摩诘经·方便品》:“一心禪寂,摄诸乱意。” 唐 李邕 《郑州大云寺碑》:“发趣如因,弥入禪寂。”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遥》:“与 王维 结交,同慕禪寂,志趣高疏,多云岫之想。” 明 唐顺之 《丹阳别王道思》诗:“平生学禪寂,犹自别离难。”

(2).谓坐禅习定。《景德传灯录·迦毗摩罗》:“师可禪寂于此否?” 苏曼殊 《幽光录》:“﹝僧 祖心 ﹞年二十六,忽弃家为僧,禪寂於 罗浮 匡庐 者久之。”

心定

心安。 茅盾 《子夜》十七:“他倒心定一些了。”

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真趣

真正的意趣、旨趣。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殷仲文<兴瞩>》:“晨游任所萃,悠悠藴真趣。” 宋 苏舜钦 《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上有致君却敌之良策,下有逍遥傲世之真趣。”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 霞村 诗,意境幽恬,善发真趣。”

且住为佳

劝人暂留的话。 晋 无名氏 《且住为佳帖》:“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近,且住为佳尔。” 宋 辛弃疾 《霜天晓角·旅兴》词:“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参阅 清 徐釚 《词苑丛谈·品藻一》。

盈月

满月,圆月。指农历每月十五夜之月。《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毓 未解 輅 言,无几, 曹 爽等诛,乃觉寤云”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三五盈月,清耀烛夜。”

半规

半圆形。有时借指太阳或月亮。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南亭》诗:“密林含餘清,远峯隐半规。” 宋 杨万里 《海门残照》诗:“万里长江白,半规斜日黄。” 陈毅 《泗宿道中》诗:“半规残月照,铁骑送长征。”

的的

(1) 明白,昭著

(2) 副词。的确;实在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清· 林觉民《与妻书》

楼角

指高楼的檐角。 唐 杜甫 《东楼》诗:“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唐 白居易 《夜归》诗:“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宋 贺铸 《踏莎行·思牛女》词:“楼角参横,庭心月午,侵阶夜色凉经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