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仲春上幸丰泽园演耕耤礼上躬四推命臣等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大地阳和淑景韶,潜苏土脉应风条。

洪钧普扇百昌序,大造均舒万物调。

翠辇临耕旗闪烁,金舆载驾玉锼雕。

行行西苑停鸾辂,泛泛天池荡画桡。

帝耒四推膏壤沃,皇躬一垡甫田遥。

先期已见寅恭懋,终亩还思教泽饶。

种布期生连理穗,垄开愿长九岐苗。

追思圣祖观耕地,却值吾皇演礼朝。

丰稔岁功九有遍,太和景象万方昭。

放勋久颂尧功茂,恊帝重瞻舜德超。

诗词问答

问:《辛亥仲春上幸丰泽园演耕耤礼上躬四推命臣等终亩恭拟应制十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排律 押萧韵 出处: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三

参考注释

大地

(1)

(2) 地面;地球表面广阔的土地

大地回春

(3) 代指地球

和淑

温和美好。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星宫金钥》:“到一大城,瑶宫珤砌,佳丽列屋,气候和淑,不能分昼夜。”

土脉

亦作“ 土脉 ”。语出《国语·周语上》:“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韦昭 注:“脉,理也。”此谓土壤开冻松化,生气勃发,如人身脉动。后以“土脉”泛指土壤。 唐 韩愈 《苦寒》诗:“雪霜顿销释,土脉膏且黏。” 宋 曾巩 《诸寺观祈雨文》:“春气已中,农功方急,而膏泽未洽,土脉尚乾。” 元 翁合老 《春日田园杂兴》诗:“土脉正融催觳觫,林阴微合听钩輈。” 清 唐甄 《潜书·性才》:“十月之间,阳虽存而不用,不能疏土脉,鼓万物,谓之无阳。”

见“ 土脉 ”。

风条

(1).传说中的草名。《山海经·中山经》:“有草焉,其状如蓍,赤叶,而本丛生,名曰风条,可以为簳。”一本作“夙条”。

(2).风中的枝条。 宋 辛弃疾 《乌夜啼》词:“晚花露叶风条,燕飞高。” 明 高启 《夜坐天界西轩》诗:“烟幔萤微度,风条蝉罢喧。”

洪钧

(1).指天。《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之二》:“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羣生。” 李善 注:“洪钧,大钧,谓天也;大块,谓地也。言天地陶化万类,而羣化禀受其形也。” 唐 郑絪 《奉和武相公省中宿斋酬李相公见寄》:“洪钧齐万物,縹帙整羣书。” 清 陈梦雷 《告都城隍文》:“勅封都城隍正神,既能节阴宣阳佐洪钧於宇宙,必当扶忠褫佞植正气於乾坤。”

(2).比喻国家政权。 唐 李德裕 《离平泉马上作》诗:“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将以鏘履声而朝紫殿,扩心秤而启洪钧。” 宋 司马光 《和始平公梦中有怀归之念作诗始得两句而寤因足成一章》:“元宰抚洪钧,四海可熏灼。”

百昌

指各种生物。《庄子·在宥》:“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犹百物也。” 清 王夫之 《连珠》之三:“百昌有所自兴,八音有所自兆。”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设有人,谓 中国 人之所崇拜者,不在无形而在实体,不在一宰而在百昌,斯其信崇,即为迷妄,则敢问无形一主,何以独为正神?”

大造

(1).大功劳;大恩德。《左传·成公十三年》:“ 文公 恐惧,绥静诸侯, 秦 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於西也。”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则幕府无德於 兗 土之民,而有大造於 操 也。”《三国志平话》卷上:“专令 张飞 持书远见,倘蒙大造,特为解围。非特 刘备 蒙恩,抑且生灵受惠。”

(2).指天地,大自然。 南朝 宋 谢灵运 《宋武帝诔》:“业盛曩代,惠侔大造,泽及四海,功格八表。” 唐 刘长卿 《重推后却赴岭外待进止寄元侍郎》诗:“大造功何薄,长牟气尚冤。” 明 李东阳 《殿试读卷东阁次都宪屠公韵》:“文章妙极寰区选,陶冶同归大造仁。” 清 黄景仁 《大造》诗:“大造视羣生,各如抱中儿。”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翠辇

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北史·突厥传》:“ 启人 奉觴上寿,跪伏甚恭。帝大悦,赋诗曰:‘ 鹿塞 鸿旗驻, 龙庭 翠輦回。’” 唐 李贺 《追赋画江潭苑》诗之一:“行云霑翠輦,今日似 襄王 。” 元 虞集 《和马侍御西山口占》:“岧嶢宫殿水西头,春日时闻翠輦游。”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这不是羽盖飘扬,鸞旌荡漾,翠輦嵯峨!”

闪烁

(1) 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

房屋的窗户上闪烁着黄色的灯光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老山界》

(2) 说话隐晦躲闪,不肯明确说出

闪烁其词

金舆

(1).亦作“ 金轝 ”。帝王乘坐的车轿。《史记·礼书》:“人体安驾乘,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 唐 黄滔 《明皇回驾经马嵬赋》:“初其 汉 殿如子, 燕 城若讎,驱铁马以飞至,触金舆而出游。” 明 方孝孺 《蜀王殿下赐行厨酒膳奉谢》诗:“ 秦 民拥路观金轝,口称盛德目睢盱。”

(2).喻指宫闱。 姚锡钧 《春声自序》:“上之载秘记於金舆,下焉採閭巷之琐语。”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况进展或时序运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逯钦立 注:“行行,渐渐。” 唐 王建 《行见月》诗:“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

(3).犹言走一走。《西游记》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这猴儿不去取经,却来我处何干?’ 行者 道:‘取经取经,昼夜无停;有些阻碍,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尧臣 《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诗:“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韩愈 《柳溪》诗:“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 明 袁凯 《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归乡。” 林庚白 《坡行即目》诗:“炊烟燹后行行泪,物价兵间寸寸金。”

(2).各行各业。参见“ 行行出状元 ”。

刚强负气貌。《论语·先进》:“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贡 ,侃侃如也。子乐。” 何晏 集解:“ 郑 曰:‘乐各尽其性,行行,刚强之貌。’”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上天勿行行,潜穴勿悽悽,吟此青云諭,达观终不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赵 行行殊不置意。”

西苑

即北京的三海(北海、中海、南海)

深居西苑。—— 清· 张廷玉《明史》

鸾辂

天子王侯所乘之车。《吕氏春秋·孟春纪》:“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鸞輅,驾苍龙。” 高诱 注:“輅,车也。鸞鸟在衡,和在軾,鸣相应和。后世不能復致,铸铜为之,饰以金,谓之鸞輅也。”《梁书·长沙嗣王业传》:“ 天监 元年,追崇丞相,封 长沙郡王 ,諡 宣武 ,给九旒、鸞輅、輼輬车。” 清 纳兰性德 《忆江南》词:“ 江 南忆,鸞輅此经过。”

泛泛

(1) 荡漾的样子,浮动的样子泛泛其景。——《诗·邶风·二子乘舟》

(2) 又

泛泛杨舟。

(3) 不深入;平平常常

泛泛之交

天池

(1).海。《庄子·逍遥游》:“ 南冥 者,天池也。” 成玄英 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

(2).天上 仙界 之池。 唐 韩愈 《漫作》诗之一:“ 玄圃 珠为树,天池玉作砂。” 明 李东阳 《与李中舍应正同饮时旸邸》诗:“又如骤天马,雾鬣天池通。”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四:“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

(3).指山顶之池。 唐 杜甫 《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嵐壁鸟纔通。” 宋 范仲淹 《天池》诗:“岳顶见天池,神异安可度。”

(4).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5).穴位名。即承浆。参见“ 承浆 ”。

画桡

有画饰的船桨。 唐 方干 《采莲》诗:“指剥春葱腕似雪,画橈轻拨蒲根月。” 宋 贺铸 《清平乐》词之二:“几时一叶兰舟,画橈鸦轧东流。” 明 徐祯卿 《青门歌送吴郎》:“千里 淮 流双画橈, 广陵 驛前逢暮潮。”

四推

古代皇帝躬耕有三推之礼,是表示重农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历代相沿,至 清 胤祯 ( 雍正 )又加一推,以后相沿为四推。见《清通典·礼吉四》。参见“ 三推 ”。

膏壤

肥沃的土地。《史记·货殖列传》:“ 关中 自 汧 雍 以东至 河 华 ,膏壤沃野千里。” 三国 魏 曹植 《喜雨》诗:“喜种盈膏壤,登秋必有成。” 唐 司空图 《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故其水皆浑而悍暴难制,然左辅土田,赖之为膏壤,堰虽劳,不可废也。”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及见形见势絀,有百败,无一胜,所失膏壤方数千里。”

甫田

(1).大田。《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孔 传:“甫,大也。”《汉书·礼乐志》:“登成甫田,百鬼迪尝。” 颜师古 注:“甫田,大田也……言此粢盛,皆因大田而登成,进於祀所,而为百神所歆饗也。” 晋 陆机 《瓜赋》:“殷中和之淳祜,播滋荣於甫田。” 明 何景明 《雨颂》:“甫田之坼,阴液膏之。”

(2).《诗·齐风》篇名。 朱熹 以为诗的主旨是“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后引为戒“务大而无功”的典实。 明 范濂 《观濠堂记》:“ 顾 君务广其地,越数十餘年,志犹未竟,识者不无《甫田》之讥。”

(3).《诗·小雅》篇名。《诗·小雅·甫田序》云:“《甫田》刺 幽王 也,君子伤今而思古焉。”后用为伤今思古的典实。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晋 文公 出亡,周流天下, 舟之侨 去 虞 而从焉。 文公 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 舟之侨 独不与焉……遂歷阶而去。 文公 求之不得,终身诵《甫田》之诗。”

古泽薮名。《诗·小雅·车攻》:“东有 甫 草,驾言行狩。” 郑玄 笺:“ 甫 草者, 甫田 之草也。 郑 有 甫田 。” 陆德明 释文:“ 郑 音‘补’,谓 圃田 , 郑 藪也。” 朱熹 集传:“今 开封府 中牟县 西 圃田泽 是也。”

先期

(1) 在预定的某个日期以前

代表团的部分团员已先期到达

(2) 在事情发生或进行之前;规定的日数

寅恭

恭敬。 宋 范仲淹 《谢转礼部侍郎表》:“臣敢不夕惕三省,寅恭一心,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帝亲习封禪仪于 崇德殿 。初,礼官言帝王无亲习之文,帝曰:‘朕以达寅恭之意,岂惮劳乎!’” 明 李东阳 《约斋记》:“比予校文南畿,公寔主聘荐,周旋閲月。寅恭如一,日见其衣服舆乘不饰华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四六小启式》:“无任寅恭,仰祈丙鉴。”

终亩

谓耕尽全部田亩。古代于立春日,天子行始耕之仪,公卿以下亦耕数锹,然后庶民尽耕之。《国语·周语上》:“王耕一墢,班三之,庶民终于千亩。” 韦昭 注:“终,尽耕之也。” 晋 潘岳 《藉田赋》:“三推而舍,庶人终亩。”

教泽

教化或教育的恩泽。《战国策·齐策六》:“ 田单 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不知 孔子 教泽之远自然遍及三千七十,以至万万世之同守斯文一脉者,乃学其讲道学,聚徒众,收门生,以博名高,图富贵。” 严复 《有如三保》:“且外人常谓以中土士夫今日之居心行事而言,则三千年教泽,结果不过如是。”

连理

(1) 不同根的草木、枝干连生在一起

东平陆上言木连理。——《后汉书·安帝纪》

(2) 比喻恩爱夫妻

结为连理

连理枝:象征至死不渝的爱情

追思

回想;回忆

追思往昔

圣祖

(1).帝王的先祖。多特指开国的高祖。《汉书·王子侯表上》:“大哉,圣祖之建业也!后嗣承序以广亲亲。”《孔子家语·贤君》:“ 孔子 曰:‘昔者 夏桀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圣祖之道,坏其典法,废其世祀。’”《晋书·乐志上》:“赫赫太上,巍巍圣祖。” 明 何景明 《送刘御史按淮阳诸郡》诗:“臺臣今按地,圣祖旧开疆。”

(2).对 老子 的尊称。道教本称 老子 为 太上老君 。 唐高宗 时追尊为 太上玄元皇帝 ,至 玄宗 时又加号为 大圣祖玄元皇帝 。 宋真宗 时,因 唐 故事,上徽号为 九天司命天尊 ,后又追尊为 圣祖天尊大帝 。世因简称“圣祖”。 唐 王维 《贺古乐器表》:“伏惟 开元 天寳 圣文 神武应道皇帝 陛下,居皇建之极中,得混成之大道;奉先天之 圣祖 ,玄化协於无为;育率土之羣生,至仁侔於阴騭。”

耕地

可以耕种的田地

演礼

清 时新登仕籍者在引见前一天须赴吏部演习引见时的礼节,称为演礼。 俞樾 《茶香室续钞·正音书院》引 清 施鸿保 《闽杂记》:“夫伊等以现登仕籍之人,经赴部演礼之后,其敷奏对扬,仍有不可通晓之语,则赴任他省,又安能宣读训諭,审断词讼,皆歷歷清楚,使小民共晓乎?”《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看看已到了引见之期,头天赴礼部演礼。”

稔岁

犹稔年。丰年。 唐 耿湋 《东郊别业》诗:“晚雷期稔岁,重雾报晴天。”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一居士上》:“盖蝗遗子於地,若雪深一尺,则入地一丈,麦得雪则资茂而成稔岁;此老农之语也。”

九有

(1).九州。《诗·商颂·玄鸟》:“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毛 传:“九有,九州也。”《三国志·蜀志·郤正传》:“今三方鼎跱,九有未乂,悠悠四海,婴丁祸败。”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九有茫茫共 尧 日,浪死虚生亦非一。” 清 黄遵宪 《感事》诗之二:“茫茫九有古 禹 域,南北东西尽戎狄。”参见“ 九州 ”。

(2).佛教语。指众生轮回之三界九地。 唐 王勃 《释迦佛赋》:“恩霑九有,行洽三无。” 明 陈士元 《象教皮编·名教》:“九有者,四禪、四定为八地,合欲界一地为九有也,因果不忘,故名为有。”

和景

(1).春天宜人的景色。 南朝 宋 鲍照 《谢假启》:“叹息和景,掩泪春风。”

(2).特指春天某种景色。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春时景略》:“景曰媚景,和景,韶景。”

万方

(1) 指各地;四方

(2) 指形态多种多样

仪态万方

(3) 种种方法;各个方面

放勋

见“ 放勋 ”。

亦作“ 放勛 ”。帝 尧 名。《书·尧典》:“曰若稽古, 帝尧 曰 放勋 。”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云:“ 放勋 , 尧 名。” 蔡沉 集传:“放,至也……勋,功也。言 尧 之功大而无所不至也。”《史记·五帝本纪》:“帝 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唐 皮日休 《河桥赋》:“迨乎 放勛 之世, 重华 之年,其水怀山,其波浸天。” 明 张居正 《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开泰运,恢帝紘,视 放勋 有光焉。” 章炳麟 《哀韩赋》:“惟 放勋 之焦嶢兮,四凶终其天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