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李寔父焰火行

作者:舒岳祥 朝代:宋代

次韵和李寔父焰火行原文

山樵夏斩樗栎枝,受昼日炙兼风吹。
天寒岁晚见功用,春透肝鬲连腰肢。
一室暖香胜桦烛,破衲纫缝针线续。
床头翁子新篘成,翁媪分虀小筵席。
山家此乐无厌时,何须玉笋扶金卮。
我亦平生知此味,今年此味奇更奇。
山中低厂编错薪,不知山外飞氛尘。
一尘一窝榾柮老稚均,此时痛快出苦辛。

诗词问答

问:次韵和李寔父焰火行的作者是谁?答:舒岳祥
问:次韵和李寔父焰火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舒岳祥的名句有哪些?答:舒岳祥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山樵

樵夫。 宋 米芾 《观音岩》诗:“鲍饵有时邀楚钓,海云常觉护山樵。” 清 顾炎武 《劳山歌》:“捕鱼山之旁,伐木山之中,犹见山樵与村童,春日会鼓声逢逢。”

樗栎

(1).《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又《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后因以“樗櫟”喻才能低下。 唐 欧阳詹 《寓兴》诗:“桃李有奇质,樗櫟无妙姿。”

(2).用为自谦之辞。 宋 苏轼 《和穆父新凉》:“常恐樗櫟身,坐缠冠盖蔓。”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闻鸡起舞》:“下官樗櫟之才,岂足为元帅副。”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自慙樗櫟,仰託蔦萝,良所深愿。”

昼日

白天

昼日则见鬼。——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寒岁

寒冷的岁月。《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寒岁豕多死,及为怪。” 唐 白居易 《村居卧病》诗之三:“葺庐备阴雨,补褐防寒岁。”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五:“贞心耐寒岁,造化不能易。”

见功

见效;见到功效。《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韩非子·孤愤》:“今人主不合参验而行诛,不待见功而爵禄,故法术之士安能蒙死亡而进其説,姦邪之臣安肯乘利而退其身。”《水浒传》第六八回:“﹝ 宋江 ﹞心中一喜一怒,喜者得 卢员外 见功;怒者恨 史文恭 射杀 晁天王 ,寃讐未曾报得。”

肝鬲

亦作“ 肝膈 ”。犹肺腑。比喻内心。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拳拳输情,陈露肝膈。” 宋 曾巩 《寿丘山》诗:“我与二三友,欢言同几席;神清軼埃壒,趣合尽肝鬲。” 宋 王安石 《辞仆射第二札子》:“区区所陈,备出肝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公 ﹞乃挑灯作札,罄吐肝膈。”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追怀往誥,惕然在心,为是倾泻肝鬲,以貽吾党。”

腰肢

腰身;身段

暖香

带有温暖气息的香味。 茅盾 《色盲》二:“他放下笔,站起来,在房里踱着……恍惚还嗅到了醉人的暖香。”

桦烛

用桦木皮卷成的烛。 唐 沉佺期 《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无劳秉樺烛,晴月在南端。” 宋 陆游 《雪夜感旧》诗:“ 江月亭 前樺烛香, 龙门阁 上驮声长。” 清 吴伟业 《赠吴永调》诗之一:“相逢万事从头问,樺烛三条见泪痕。” 吴翌凤 注:“《玉篇》:‘樺木皮可以为烛。’ 程大昌 《演繁露》:‘古烛未知用蜡,直以薪蒸,即是烧柴取明耳。或亦剥樺皮爇之。’”

纫缝

缝纫。 唐 沉既济 《任氏传》:“竟买衣之成者而不自纫缝也,不晓其意。” 宋 司马光 《张行婆传》:“女僕之幼者则为之櫛沐纫缝,视之如己女。”

针线

(1) 针和线

针线包

(2) 缝纫刺绣等工作

做针线

床头

(1).坐榻或床铺的旁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魏武 将见 匈奴 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 崔季珪 代,帝自捉刀立牀头。”《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太公病篤,唤 可成 夫妇到牀头叮嘱。”

(2).床的一端。《晋书·艺术传·韩友》:“ 友 为筮之,令以丹画版作日月置牀头,又以豹皮马鄣泥卧上,立愈。”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疏鐘入卧内,片月到牀头。” 谌容 《人到中年》二:“ 孙逸民 抬头望着阴森森竖在墙角的氧气筒,又盯着床头的心电监视仪。”

新篘

新漉取的酒。 唐 段成式 《怯酒赠周繇》诗:“大白东西飞正狂,新篘石冻杂梅香。” 宋 苏轼 《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近日秋雨足,公餘试新篘。” 明 张四维 《双烈记·代役》:“春盘美更精,新篘香又清。”

翁媪

老翁与老妇的并称。亦指年老的父母。《梁书·武帝纪上》:“遂使阉尹有翁媪之称, 高安 有法 尧 之旨。” 宋 陆游 《道上见村民聚饮》诗:“家家了租税,春酒寿翁媪。”《人民文学》1976年第9期:“阴险狡猾的 白骨精 ,先是变成天真的少女,后又扮做可怜的翁媪。”

筵席

(1).铺地藉坐的垫子。古时制度,筵铺在下面,席加在上面。《周礼·春官·序官》:“司几筵下士二人。” 郑玄 注:“铺陈曰筵,藉之曰席。” 贾公彦 疏:“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 孙诒让 正义:“筵长席短,筵舖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礼记·乐记》:“舖筵席,陈尊俎,列籩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 唐 柳宗元 《石涧记》:“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牀若堂,若陈筵席。”

(2).特指祭祀所设鬼神的席位。《南史·隐逸传下·臧荣绪》:“母丧后,乃著《嫡寝论》,扫洒堂宇,置筵席,朔望輒拜荐焉,甘珍未尝先食。” 唐 罗隐 《谗书·荆巫》:“有巫颇闻于乡閭,其初为人祀也,筵席寻常,歌迎舞将。”

(3).酒席;宴会。亦指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 曲江 大会比为下第举人,其筵席简率,器皿皆隔山抛之。”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安能鬱鬱久居此耶!”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方才在王公大臣的筵席上,单于的酒量简直吞下了江海,真是大得惊人!” 洪深 《劫后桃花》四:“那厨房内好些人,正在准备筵席。” 赵树理 《金字》:“那一笔‘公事钱’,除了给区长摆了一顿筵席之外,剩下的只买了这么一块缎。”

山家

(1).山野人家。《南史·贼臣传·侯景》:“山家小儿果攘背, 太极殿 前作虎视。”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明 高启 《一剪梅·闲居》词:“竹门茅屋槿篱笆,道似田家,又似山家。”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三:“芳枳疎藤插架斜,居然风物似山家。”

(2).隐士。 宋 梅尧臣 《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诗:“一获山家赠,令吾媿汝曹。”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又古人名刺,相见后亦还之。 魏野 留 富郑公 名刺,作山家之宝,亦以 郑公 故,非通例也。” 魏野 ,见《宋史·隐逸传上》。

(3).泛指僧道者流。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吴东昇》:“年八十,临终作诗曰:‘……念我行藏无大过,请僧超度有何功?掘坑埋了平生愿,休信山家吉与凶。’”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鄢赵争宠》:“同去山家走一遭……实不相瞒,学生为老母有疾,特求 赤肚子 僊丹。”

(4).佛教天台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称。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宋代佛教》:“意见终于不能一致,而分裂为两派, 知礼 等称为山家,即称 晤恩 等为山外。”参见“ 山家宗 ”。

无厌

(1).不满足;没有限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夫多贪,求欲无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邹阳 ﹞乃从狱中上书曰:‘……﹝圣王﹞封 比干 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復就於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 唐 屈同仙 《燕歌行》:“ 昭君 远嫁已多年,戎狄无厌不復和。” 梁斌 《红旗谱》八:“他贪得无厌的性子,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残忍了。”

(2).不厌倦;不厌烦。《荀子·非相》:“赠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听人之言,乐於鐘鼓琴瑟。故君子之於言无厌。” 杨倞 注:“无厌倦也。”《汉书·王莽传上》:“﹝ 高皇帝 ﹞乐善无厌,班赏无遴,苟有一策,即必爵之。” 宋 苏轼 《出峡》诗:“幽寻远无厌,高絶每先上。”

不要压迫或逼迫。厌,通“ 压 ”。《老子》:“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高亨 注:“《説文》:‘厌,笮也。’‘笮,迫也。’厌即压迫之压。”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玉笋

亦作“ 玉笋 ”。1.笋的美称。 宋 杨万里 《初三游翟园》诗:“不羞人面对风物,奈尔玉笋金柑何?”

(2).喻英才济济。《新唐书·李宗闵传》:“俄復为中书舍人,典贡举,所取多知名士,若 唐冲 、 薛庠 、 袁都 等,世谓之玉笋。” 宋 王禹偁 《献转运副使太常李博士》诗:“捧詔瑶池下,辞班玉笋中。”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引 王梦楼 《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诗:“吟诗喜得江山助,问字欣添玉笋围。”

(3).喻女子手指。 唐 韩偓 《咏手》:“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 宋 孙惟信 《风流子》词:“记玉笋揽衣,翠囊亲赠,綉巾拭泪,金柳初攀。”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翠裙鸳绣金莲小,红袖鸞销玉笋长。”《说唐》第十二回:“这个飘扬翠袖,轻笼玉笋纤纤;那个摇曳湘裙,半露金莲窄窄。”

(4).喻女子小脚。 唐 杜牧 《咏袜》:“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 明 王磬 《清江引·蒲靴》曲:“青莲两瓣开,玉笋双尖蹻,踏青去来天气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织女》:“隐约画帘前,三寸凌波玉笋尖。”

(5).喻秀丽耸立的山峰。 宋 杨万里 《真阳峡》诗:“夹岸对排双玉笋,此峰外面万山青。”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岩洞》:“ 桂 之千峯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篸,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当为天下第一。” 清 汪懋麟 《题金碧堂为赵银台玉峰》诗:“盘江夹浦各环抱,金莲玉笋疑飞翻。”

(6).喻莲藕。 清 朱彝尊 《七月晦日赐藕恭纪》诗之二:“分载箯舆路未赊,冰条玉笋浄无瑕。”

见“ 玉笋 ”。

金卮

亦作“ 金巵 ”。金制酒器。亦为酒器之美称。 南朝 齐 陆厥 《京兆歌》:“ 寿陵 之街走狐兔,金卮玉盌会销鑠。”《敦煌曲子词·长相思》:“频频满酌醉如泥。轻轻更换金巵。” 清 黄景仁 《感旧杂诗》之三:“轻移锦被添晨卧,细酌金卮遣旅情。” 欧阳予倩 《渔夫恨》第五场:“金卮满泛香醪;月儿又上树梢。”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错薪

杂乱丛生的柴草。《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毛 传:“错,杂也。”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山外

(1). 太行山 以东地区。 战国 时泛指 秦 以外的六国地区。《文选·潘岳<西征赋>》:“有噤门而莫啟,不窥兵於 山 外。” 李善 注引《战国策》:“ 范雎 谓 秦王 曰, 秦 今反闭关,而不敢窥兵於 山 东者, 穰侯 为国谋不忠,大王计有所失也。”

(2).山的外边。 唐 张说 《侍宴蘘荷亭应制》诗:“山外闻簫管,还如天上逢。” 宋 林升 《西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 歌舞几时休?”

(3).佛教天台宗山外宗的省称。参见“ 山家宗 ”。

一尘

(1).一粒微尘。常喻事物的微小。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虽陋生於万物,若沙漠之一尘。” 唐 聂夷中 《古兴》诗:“片玉一尘轻,粒粟山丘重。” 清 任泰学 《质疑·周易》:“附上《周易》质疑若干条,一尘勺水,未必无补於高深,或去道尚远,亦示近日学问所到而已。”

(2).道家称一世为一尘。《太平广记》卷四五引 晋 葛洪 《神仙传·丁约》:“儒谓之世,释谓之劫,道谓之尘。” 宋 孙觌 《奉寄沉理问》诗:“可怜仙凡一尘隔,哀乐纷纶殊不极。”

(3).借指相当大的差距。 明 王守仁 《寄邹谦之》书:“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那些作品,即使摹拟到和破落户的杰作几乎相同,但一定还差一尘。”

榾柮

(1).木柴块,树根疙瘩。可代炭用。 前蜀 贯休 《深山逢老僧》诗之一:“衲衣线粗心似月,自把短锄锄榾柮。” 宋 陆游 《霜夜》诗之二:“榾柮烧残地炉冷,喔吚声断天窗明。” 清 曹寅 《和静拙翁围炉原韵》:“絶塞穹庐火,山堂榾柮炉。” 郁达夫 《出奔》一:“同村同姓的闲人等,当冬天农事之暇,坐上香火炉前去烤榾柮火。”

(2).泛指根部。

老稚

老幼。老人和小孩。《孟子·滕文公上》:“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新唐书·循吏传·裴怀古》:“人知其还,携扶老稚出迎。” 宋 苏轼 《次前韵再送周正孺》:“遥知 句谿 路,老稚相扶拥。”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痛快

(1) 高兴;畅快

拿了金牌心里真痛快

(2) 爽快;直截了当

大姐说话甚是痛快

(3) 〈方〉∶顺利

睡醒了,很痛快

(4) 尽兴

这个澡洗得真痛快

苦辛

(1).犹辛苦。劳苦艰辛。《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軻长苦辛。”《后汉书·孔奋传》:“ 奋 力行清絜,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元 罗志仁 《绝句》:“囓雪 苏郎 受苦辛, 庾公 老作北朝臣。” 清 顾炎武 《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诗:“出营甘旨入奉母,崎嶇州里良苦辛。”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男的舍不得女的再担负母亲的苦辛,所以情愿把新生的孩子送掉。”

(2).草名。《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九十里,曰 阳华之山 ,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藷藇,多苦辛。”一本作“ 苦莘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