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巡抚长麟河南巡抚梁肯堂各报得雪诗以志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今秋霖雨太优滋,冬孟尚非望雪时。

两省报沾二三寸,同朝弗爽后先期。

晚禾都幸中丰穫,宿麦复增明岁资。

阅奏慰哉兼盼尔,祈年不知足恒兹。

诗词问答

问:《山东巡抚长麟河南巡抚梁肯堂各报得雪诗以志慰》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十

2. 木年秋间雨泽充足土膏滋润目下初冬尚非望雪之时兹据长麟奏济南省城于本月初八日未时起至初九日寅时止得雪三寸梁肯堂奏河南省城亦于本月初八日自己至申得雪三寸当此秋禾丰收之后两省同日早得应候祥霙麦根愈固农民当益欢忭

参考注释

秋霖

秋日的淫雨。《管子·度地》:“冬作土功,发地藏,则夏多暴雨,秋霖不止。”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碑》:“北风吹旐,秋霖泣军。”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气义》:“ 熊执易 赴举,行次 潼关 ,秋霖月餘,滞於逆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解池神祠加号》:“ 唐 大历 中, 河中 盐池为秋霖所败。” 沙汀 《在祠堂里》:“在院坝里,鸭群寂寞而懒散地鸣叫着,伸长颈项,踱过秋霖的积水。”

非望

(1).非分的希望。《汉书·息夫躬传》:“ 东平王 云 以故与其后日夜祠祭祝诅上,欲求非望。” 颜师古 注:“言求帝位也。”《魏书·张袞传》:“ 显 志大意高,希冀非望,乃有参天贰地,笼罩宇宙之规。”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同》:“上知洋情叵测,一旦假以词色,必有覬覦非望之求。”

(2).犹言未曾期望。 汉 王粲 《出妇赋》:“既侥倖兮非望,逢君子兮弘仁。” 晋 陶潜 《杂诗》之八:“代耕本非望,所业在桑田。”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邵廷铨》:“仿佛日暮间所值者,不觉喜出非望。”

两省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合称。为 唐 代最高国务机构。《新唐书·权德舆传》:“始, 德舆 知制誥,而 徐岱 给事中, 高郢 为舍人。居数岁, 岱 卒, 郢 知礼部, 德舆 独直两省,数旬一还舍。” 唐 王建 《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诗:“两省郎官开道路,九州山泽属曹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九月,中书舍人 竇儼 上疏……乞令即日宰相於南宫三品、两省给、舍以上,各举所知。” 胡三省 注:“两省,谓中书、门下省也。”

二三

(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 宋 文天祥 《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

(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 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汉 王褒 《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石楠 《张玉良传》:“她一定会兴奋得两颊泛上荷红,上面滴洒着二三点露珠。”

(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 宋 陈亮 《谢张侍御启》:“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数。”

(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妇於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6).即六。《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同朝

(1).同僚。指同在朝廷任职者。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大夫三月而葬,同朝毕至。”

(2).一同朝拜。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愿贤士早脱白衣,同朝帝闕。”

后先

脚前脚后距离很近

舟与哨相后先。——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晚禾

晚稻。 唐 刘长卿 《登古长城歌》:“白杨萧萧悲故柯,黄雀啾啾争晚禾。” 唐 刘禹锡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诗:“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宿麦

隔年成熟的麦。即冬麦。《汉书·武帝纪》:“遣謁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 颜师古 注:“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小麦》:“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 马烽 《青春的光彩》:“后来也不管 老梁 同意不同意,自己带着干粮,天天跟上拖拉机到附近各农业社去播种宿麦,翻秋地。”

明岁

(1).预示年成。 南朝 齐 谢朓 《拟宋玉<风赋>》:“新虹明岁,高月照秋。”

(2).明年。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如今年督臣进荔枝,则抚臣进兰花,明岁互易之。” 应修人 《初游草佳村》:“明岁的蚕时我想来。”

祈年

向神灵祈求丰年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