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规拜违

作者:张继先 朝代:宋代

和元规拜违原文

才到巍峨畔,还登翠碧重。
调青赓白雪,琴静抚黄钟。
履践古人道,追游仙者踪。
自来多福力,想念各疏慵。
何处不为乐,此心知所从。
还如一片月,挂在万年松。

诗词问答

问:和元规拜违的作者是谁?答:张继先
问:和元规拜违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继先的名句有哪些?答:张继先名句大全

张继先和元规拜违书法欣赏

张继先和元规拜违书法作品欣赏
和元规拜违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巍峨

形容高大雄伟

群山巍峨

翠碧

青翠碧绿

翠碧的荷叶托起一朵朵娇嫩的荷花

白雪

(1).洁白的雪。《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唐 岑参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红楼梦》第四九回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陈毅 《延安宝塔歌》:“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2).比喻白色物。 唐 张鷟 《游仙窟》:“黑云裁两鬢,白雪分双齿。” 宋 苏舜钦 《次韵和师黯》:“青云失路初心远,白雪盈簪壮志闲。”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诗说·白雪黄云》:“诗人喜 荆公 ‘繰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之句,莫不极口称诵,而不知其有斧凿痕。窃谓雪不成繰,云不可割,请易繰为捲,易割为收,则丝麦自见。” 元 卢挚 《沉醉东风·春情》曲:“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

(3).古琴曲名。传为 春秋 晋 师旷 所作。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中有鸣琴焉,臣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淮南子·览冥训》:“昔者 师旷 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扬《白雪》,发清角,理正声,奏妙曲。” 唐 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诗:“《白雪》乱纤手,《緑水》清虚心。” 清 曹寅 《冬兰》诗:“此即希声曲,应和《白雪》弹。”

(4).喻指高雅的诗词。 唐 罗隐 《秋日有酬》诗:“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 前蜀 韦庄 《对酒》诗:“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送池秀才西游》:“青霄路在何难到,白雪才高岂易酬。” 清 陈维崧 《沁园春·同远公和友人赠答之作》词:“况白雪连箱,读之气尽;红牙一曲,闻者心灰。”

(5).词调名。 宋 杨无咎 创作。双调九十五字。《词谱》卷二四:“《白雪》,调见《逃禪集》, 杨无咎 自製曲题,本赋雪,故即以‘白雪’名调。”

(6).道教语。指水银。一说指唾液。 唐 吕岩 《敲爻歌》:“拔取天根并地髓,白雪黄芽自长成。” 宋 苏轼 《辨道歌》:“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西游记》第十七回:“原来是三个妖魔,席地而坐……都在那里高谈阔论。讲的是立鼎安炉,摶砂炼汞,白雪黄芽,傍门外道。”

黄钟

亦作“黄鐘”。1.古之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撞黄钟,歌大吕,开閶闔,与天语。” 明 宋濂 《凤阳府新铸大锺颂》:“ 濂 闻先王之世,金部有七,黄钟乃乐之所自出,而景钟又为黄钟之本。所谓景钟,大钟也。” 清 龚自珍 《臣里》:“麟、凤、狗不并续,不知动类大也;芝朮、灌木不并续,不知植类众也;珠玉、黄鐘、虎子、威窬不并寿,不知古器之賾。”参见“ 黄钟毁弃 ”。

(2).乐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巳,其帝 黄帝 ,其神 后土 ,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 孔颖达 疏:“黄钟宫最长,为声调之始,十二宫之主。”《吕氏春秋·适音》:“黄鐘之宫,音之本也,清浊之衷也。” 陈奇猷 校释:“黄鐘即今所谓标準音,故是音之本。但黄鐘是所有乐律之标準……黄鐘既是标準音,则自黄鐘始,愈上音愈高,愈下音愈低,故黄鐘是清浊之衷。” 汉 马融 《长笛赋》:“十二毕具,黄钟为主。”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私契》:“羽越清脆,黄钟最浊,正宫雄壮,商角冷落,这其间就里多微妙。”

(3).比喻君王。 唐 韩愈 《芍药赋》:“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 钱仲联 集释引 方世举 注:“《月令》:‘仲冬之月,律中黄钟。’按:黄钟,宫音,君也。句言不属,当谓 王司马 本为朝士,以不得於君,出为司马。”参见“ 十二律 ”。

(4).以黄钟调为基音之乐曲。《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宋 苏轼 《延和殿奏新乐赋》:“聊即便安之所,奏黄钟而歌大成,行咏文明之章,荐英祖而享神考。”

(5).敬称他人之诗文。 宋 陆游 《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诗:“尚想来游时,黄钟賡大吕。”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 中国 的‘黄钟’,实在太多了。”

(6).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黄钟律和冬至相应,时在十一月。《淮南子·天文训》:“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鐘。” 高诱 注:“黄鐘,十一月也。鐘者,聚也,阳气聚於黄泉之下也。” 汉 蔡邕 《独断》:“ 周 以十一月为正,八寸为尺,律中黄钟,言阳气踵黄泉而出,故以为正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黄钟应律始归家,十月定君夸。”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7).指与冬至日相应的律管。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算家又言黄钟为万事之根本,此大可笑。黄钟一律筒而已,何能根本万事?”

(8). 唐 教坊曲名。 唐 岑参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鐘》和《白紵》。” 陈铁民 等校注:“《黄鐘》,曲名,即《黄鐘乐》,参见 唐 崔令钦 《教坊记》。”

见“ 黄钟 ”。

履践

履行实践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游仙

(1).漫游仙界。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品诗》:“混俗同鱼服,游仙学紫綃。” 清 周亮工 《次清风店咏黄芽菜》:“住寺莫教流败叶,游仙应学煮甜霜。” 清 龚自珍 《木兰花慢》词:“无奈游仙觉后,碧云垂到而今。”

(2).指 晋 郭璞 所作《游仙诗》。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翰林》以为诗首,但《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 章炳麟 《辨诗》:“ 汉 《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章,其声熙熙,悲而不伤,词若《游仙》,乃足以作将帅之气,虽《云门》《大卷》弗过也。”

(3).泛指游仙诗。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游仙》可致,无劳 郭璞 之言;《招隐》成文,敢嗣 刘安 之作。”

古人谓游心仙境,脱离尘俗。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洗精服食,慕道游仙。” 唐 广宣 《安国寺随驾幸兴唐观应制》诗:“万乘游仙宗有道,三车引路本无尘。” 宋 沉遘 《七言斋居寄杨祖二阁老》:“萧洒城南尺五天,尽凉高枕梦游仙。” 清 周亮工 《同人柏台茅屋成》诗:“游仙未必此中閒,百念难删竟自删。”

自来

从来;原来

福力

(1).神明赐予的福祐之力。 汉 焦赣 《易林·观之坎》:“黍稷醇酿,敬奉山宗,神嗜饮食,甘雨嘉降,独蒙福力,时灾不至。”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石贤士神》:“客聊调之:‘石人能治病,愈者来谢之。’转语头痛者摩石人头,腹痛者摩其腹,亦还自摩,他处放此。凡人病自愈者,因言得其福力,号曰贤士。”

(2).修福的功力。《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吾等体上帝好生之德,权且看有别家无碍的福力,借与他些。”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众生因缘、根性、福力,各各不同,合而读之,用证三昧,分而读之,用证三昧,无不可者。”

想念

(1) 思念,怀念

他非常想念他的妻子

(2) 纪念品

这个与你作个想念吧。——《红楼梦》

疏慵

亦作“疎慵”。亦作“疎庸”。亦作“踈慵”。疏懒;懒散。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诗:“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 宋 梅尧臣 《自咏》:“非同 叔夜 傲,切莫怪疎慵。”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六:“疎庸厌人事,疲病畏交游。” 明 高启 《东师寓廨》诗之三:“鼠跡尘凝帐,蛙声雨到池。踈慵堪置散,不敢怨名卑。” 清 姚鼐 《怀陈伯恩》诗:“壮年车马剧驰奔,晚节疏慵日闭门。”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心知

心智。知,同“ 智 ”。《礼记·乐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旧唐书·柳公绰传》:“寒暑满天地之间,浹肌肤於外;好爱溢耳目之前,诱心知於内。”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性》:“人之血气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

犹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诗:“ 丹阳 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唐 李咸用 《送进士刘松》诗:“滔滔皆 鲁 客,难得是心知。” 明 冯梦龙 《山歌·素帕》:“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所从

所向;所往。 唐 李正辞 《赋得白云起封中》:“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 唐 吴筠 《游庐山五老峰》诗:“云外听猿鸟,烟中见杉松。自然符幽情,瀟洒愜所从。”

如一

相同;一致;没有差别

始终如一

表里如一

片月

(1).弦月。 南朝 陈 徐陵 《走笔戏书应令》诗:“片月窥花簟,轻寒入锦巾。” 宋 陆游 《渔父》诗:“片月又生红蓼岸,孤舟常佔白鸥波。”

(2).一片月光。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疏鐘入卧内,片月到牀头。”

万年

极其久远的年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