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鸠唤雨(得和字八韵)原文
物性知时气,禽言善揣摩。
阴晴候弗舛,感召理无讹。
乍听邕邕叫,旋看霭霭挼。
宁同闻弱管,喜是织空罗。
耕已买䤥插,耘欣荷笠蓑。
诚然披雭雭,岂漫唤哥哥。
望矣夏云首,鸣哉今若何。
勤农卜雨霈,恭已奉天和。
诗词问答
问:赋得鸠唤雨(得和字八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赋得鸠唤雨(得和字八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赋得鸠唤雨(得和字八韵)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
2. 得和字八韵
参考注释
物性
事物的本性。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呜呼!地土风气之能移物性如是耶?”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鹤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惟有阴阳五行之僻论,跋扈于学界,语及物性,则缘附以为辞,怪诞支离,不可穷詰。”
时气
(1) 〈方〉∶时疫
感受时气,连日不适
(2) 〈方〉∶一时的好运气
听天由命碰时气
(3) 四季的气候
时气向热
揣摩
悉心探求
我始终揣摩不透他的意思
阴晴
(1).指向阳和背阴。 唐 王维 《终南山》诗:“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2).比喻得志和失意。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人为功名苦战争,徒然竞,百年身世,数度阴晴。”
感召
(1)
(2) 感化并召唤
在政策的感召下,他自首了
(3) 通过神或超自然的力量把某种意思传给或透露给代理人
说了受上帝感召而说的话
邕邕
(1).邕,通“ 雍 ”。群鸟和鸣声。《文选·枚乘<七发>》:“螭龙德牧,邕邕群鸣。” 李善 注:“《尔雅》曰:‘邕邕,鸣声和也。’” 吕向 注:“邕邕,声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棹歌行》:“泠泠儵疏潭,邕邕鴈循渚。” 清 黄之隽 《卓文君寄远》诗:“灵禽有良匹,邕邕叶和鸣。”
(2).邕,通“ 雍 ”。和乐貌。 三国 魏 嵇康 《游仙诗》:“临觴奏《九韶》,《雅歌》何邕邕。”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甲:“每听政之后,延入宫中,申友于之志,咏《常棣》之诗,邕邕如,怡怡如,展天伦之爱也。” 明 张居正 《玉林清赏诗序》:“诸君感鸣鹤之应,邕邕焉,鏘鏘焉,夫亦行古之道也。”
霭霭
云雾密集的样子
山头霭霭暮云横。——宋· 苏轼《题南溪竹上》
弱管
指毛笔。 清 李渔 《比目鱼·耳热》:“夙慧未忘,读异书如逢故物;天才独擅,操弱管似运神机。”
荷笠
荷叶制成的斗笠。 唐 皮日休 《雨中游包山精舍》诗:“薜带轻束腰,荷笠低遮面。” 前蜀 韦庄 《赠渔翁》诗:“草衣荷笠鬢如霜,自説家编 楚 水阳。”
诚然
(1) 确实实在
诚然可敬的长者
(2) 虽然;固然
勇敢诚然可贵,智慧却万不可少
哥哥
(1) 称同父母或父母一方所生比自己年长的男子。对同辈男子的尊称
(2) 像大哥或比作大哥者
(3) 亦作“哥哥儿”。对年轻人的称呼
那捉笊篱的哥哥吃打了。——《古今小说》
(4) 对父亲的称呼
奶奶!我接爹爹去来。(正旦云)…你哥哥这其间未是他来时节,怎抵死的要去接。——元· 白朴《墙头马上》
若何
如何;怎样
人马若何分拨,自由军师定夺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天和
(1).谓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庄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成玄英 疏:“汝形容端雅,勿为邪僻,视听纯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归至汝身。”《淮南子·俶真训》:“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 唐 孟郊 《蜘蛛讽》诗:“万类皆有性,各各禀天和。”《红楼梦》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儿,不能一见,倘因此成疾,亦大伤天和之事。”
(2).谓人体之元气。《文子·下德》:“目悦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精灵困於烦扰,荣卫消於役用。煎熬形气,刻削天和。”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诗:“虚怀养天和,肯徇奔走闹。”《封神演义》第一百回:“ 李靖 等慰之曰:‘陛下当善保天和,则臣等不胜庆幸。’” 清 顾炎武 《寄子严》诗:“不幸丧厥明,犹能保天和。”
(3).天气和暖。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诗之二:“鸟鸣知天曙,冰泮知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