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

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原文

老罢子卿还属国,功成定远恨阳关。
漂流岂必风波际,颠沛何妨枕席间。
伏腊便应随俚俗,室庐闻似胜家山。
因缘宿世非今日,赖有阴功许旋还。

诗词问答

问: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名句大全

苏辙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书法欣赏

苏辙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老罢

衰老疲惫。《淮南子·人间训》:“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谓年老百事皆废。《南史·蔡兴宗传》:“僕比日前虑不復自保……加老罢私门,兵力顿闕,虽有其意,事亦无从。” 唐 杜甫 《闻斛斯六官未归》诗:“老罢休无赖,归来省醉眠。”

属国

古时附属于宗主国的国家

远恨

指远离家乡所产生的惆怅怨恨之情。 唐 孟郊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诗:“天涯多远恨,雪涕盈芳辰。” 唐 唐彦谦 《柳》诗:“游客寂寥缄远恨,暮鶯啼叫惜芳时。”

阳关

(1).古邑名。 春秋 鲁 地,后入 齐 。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偏东而南约六十里。《左传·襄公十七年》:“ 高厚 围 臧紇 于 防 。师自 阳关 逆 臧孙 ,至于 旅松 。”

(2).古聚落名。在今 河南省 禹州市 境内。《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将数千兵,徼之於 阳关 。” 李贤 注:“聚名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 潁水 东南流,逕 阳关聚 ,聚夹水相对,俗谓之东西二土城也。”

(3).古关名。在今 甘肃省 敦煌市 西南 古董滩 附近,因位于 玉门关 以南,故称。《汉书·地理志下》:“ 敦煌郡 …… 龙勒 。有 阳关 、 玉门关 ,皆都尉治。”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 阳关 好像有意不开门。”

(4).古关名。常用以泛指远方。 元 顾瑛 《发阊门》诗:“ 閶门 西去是 阳关 ,迭迭秋风迭迭山。”

(5).古关名。 战国 时 巴国 三关之一。 三国 蜀 刘备 又置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东逕 阳关 巴子梁 , 江 之两岸,犹有梁处, 巴 之三关,斯为一也。 延熙 中, 蜀 车骑将军 邓芝 为 江州 都督,治此。”

(6).古曲《阳关三迭》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上兰橈。” 清 姚鼐 《送演纶归里》诗:“金尊斟緑醅,为唱古《阳关》” 郁达夫 《奉赠》诗之一:“解识将离无限恨,《阳关》只唱第三声。”

漂流

(1) 漂浮流动

随波漂流

(2) 漂泊,行踪无定

漂流四方

岂必

犹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清 顾樵 《秋夜柬顾茂伦》诗:“哀乐境所遇,岂必 雍门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员方!”

风波

(1) 风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变迁

世路风波

惹出风波

(2) 乱子;纠纷

风波迭起

颠沛

受磨难、挫折;贫困

颠沛,偃仆也。——《论语·里仁》

岂其颠沛平城之围。——《后汉书·臧宫传》

何妨

(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枕席

(1) 铺在枕头上的凉席。也叫“枕头席儿”

(2) 枕头和席子,泛指床榻

不安枕席

(3) 枕籍

伏腊

亦作“ 伏臈 ”。1.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史记·留侯世家》:“ 留侯 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 黄石 。”《后汉书·孝明帝纪》:“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 明 唐顺之 《皇陵行》:“伏臈烝尝时不后,清明寒食更浇酒。”

(2).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周书·晋荡公护传》:“每四时伏腊, 高祖 率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觴上寿。”《梁书·处士传·何胤》:“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 清 钱谦益 《寿何峄县序》:“两从叔翩翩少年,岁时伏腊,与先生辈徵逐讌饮,有承平王孙之乐。”

(3).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唐 白居易 《江楼早秋》诗:“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臈资。”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此虽与兄弟亲戚相远,而伏腊稍充足,居室稍宽。”《金史·王去非传》:“督妻孥耕织以给伏腊。”

俚俗

粗野庸俗

室庐

居室;房舍。《管子·山国轨》:“巨家美修其宫室者服重租,小家为室庐者服小租。”《汉书·东方朔传》:“又坏人冢墓,发人室庐。” 宋 苏辙 《病后》诗:“一经寒热攻骸骨,正似兵戎过室庐。柱木支撑终未稳,筋皮收拾久犹疏。” 明 方孝孺 《借竹轩记》:“古之达人以百世为斯须,以天地为室庐,以万物为游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或有室庐偪仄无地避煞者,又有压制之法,使伏而不出,谓之斩殃。”

家山

谓故乡。 唐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诗:“旧市 越溪 阴,家山 镜湖 畔。”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十二栏杆,无事閒凭遍。闷来把湘簟展,梦到家山,又被翠竹敲风惊断。”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二:“踏徧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

因缘

(1) 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其结果的条件

洒家在五台山真长老处,学得说因缘,便是铁石人也劝得他转。——《水浒传》

(2) 缘分

他俩真有因缘

宿世

前世;前生。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尔宿世已生 周 家,君之餘嗣也。今生又在 周 家,虽出庸俗,先功未弭,故得受学仙宫。”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六:“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今日一会,宿世良缘。吾子前途保重,贫道辞别去也。” 清 周亮工 《与高康生书》:“自念宿世积何辜愆,独种得危城因缘甚深,举足便得,无烦企及。”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阴功

(1) 不为人所知的善行

(2) 同“阴德”

旋还

环绕。《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盖象金石之声,管籥之音,偨池茈虒,旋还乎后宫。” 郭璞 注:“还,绕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