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兴

作者:权德舆 朝代:唐代

寓兴原文

弱冠无所就,百忧钟一身。
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
风烟隔嵩丘,羸疾滞漳滨。
昭代未通籍,丰年犹食贫。
敢求庖有鱼,但虑甑生尘。
俯首愧僮仆,蹇步羞亲宾。
岂伊当途者,一一由中人。
已矣勿复言,吾将问秋旻。

诗词问答

问:寓兴的作者是谁?答:权德舆
问:寓兴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寓兴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权德舆的名句有哪些?答:权德舆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20-29

参考注释

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二十曰弱,冠。——《礼记·曲礼》

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清· 袁枚《祭妹文》

只有一个书生,年方弱冠,尚未娶妻。——《二刻拍案惊奇》

无所

(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 汉 枚乘 《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上不负汝,为此不祥,将死无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礼·考工记·轮人》:“无所取之,取诸圜也。” 郑玄 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后汉书·杜乔传》:“先是 李固 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 乔 正色无所回橈。”《通典·食货九》:“ 后魏 初至 太和 钱货无所用也。”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大哉 孔子 !博学无所成名。” 瞿秋白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艺术的价值’也是美--抽象的美,无所附丽的美。”

百忧

种种忧虑。《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 晋 刘琨 《答卢谌书》:“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 唐 杜甫 《寄杜位》诗:“近闻宽法离 新州 ,想见怀归尚百忧。” 宋 欧阳修 《秋声赋》:“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清 金农 《题何山人琦活埋庵》诗:“一日百忧生,戚戚独茧蚕。”

一身

(1) 全身,浑身

一身正气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个人

孑然一身

世德

(1).累世的功德;先世的德行。《诗·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郑玄 笺:“以其世世积德,庶为终成其大功。”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及一日有文移发召之警,则又承藉世德,不蒙矢石,备战守驭车僕焉。” 清 刘大櫆 《程氏宗祠碑记》:“以遗绍自肩,谓世德传衍在予。”

(2).祖上及本人均有美德的人。《文选·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李善 注:“言歌咏世有俊德者之盛业。”

颠坠

(1).坠落;跌落。《孔子家语·困誓》:“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 汉 班固 《西都赋》:“捨櫺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復稽。”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况乃易动物,何以能自持。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镇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或吸烟而迷卧,或悬楼而颠坠。”

(2).谓倒塌,毁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使百尺之衝,摧折於咫书,万雉之城,颠坠於一檄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常恐七百之基,忽焉颠坠,亿兆之命,一旦阽危。”

(3).比喻覆灭,衰亡。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师尹无具瞻之贵,而颠坠戮辱之祸日有。”《宋书·礼志三》:“粤在 魏 室,仍世多故,几於颠坠。” 唐 权德舆 《寓兴》诗:“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故自 周 季至今,宗法颠坠,豪宗有族长,皆推其长老有德者,不以宗子。”

素怀

平素的怀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有风气之疾,常疑奄然,聊书素怀,以为汝诫。”《南史·张融传》:“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 唐 王维 《瓜园诗》:“素怀在青山,若值白云屯。” 明 张景 《飞丸记·故旧存身》:“但不知、何日得早报高恩愜素怀。”

堙沦

堙没;沉沦。 唐 权德舆 《寓兴》诗:“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 宋 司马光 《河上督役怀器之寄呈公明叔度时器之鞫狱沧州》诗:“河灾汎东郡,庐井多堙沦。”

风烟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嵩丘

亦作“ 嵩邱 ”。1. 嵩山 。 晋 潘岳 《怀旧赋》:“前瞻 太室 ,傍眺 嵩丘 。”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逆 胡 窃号,剥乱中原,虽平 伊 洛 ,填 嵩丘 ,不足以掩宫城之骸骨。” 唐 贾岛 《病起》诗:“ 嵩邱 归未得,空自责迟迴。”

(2).泛指高山。 唐 韩愈 《驽骥》诗:“借问价几何,黄金比嵩丘。”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三十万人,金甲貔貅,死者半之,白骨嵩邱。”

羸疾

(1).衰弱生病。《三国志·吴志·吴主权潘夫人传》:“侍疾疲劳,因以羸疾。诸宫人伺其昏卧,共縊杀之。” 唐 王维 《哭祖六自虚》诗:“悯凶纔稚齿,羸疾至中年。”

(2).羸疢,痼疾。《南史·隐逸传·陶潜》:“遂抱羸疾。 江州 刺忠 檀道济 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清 赵翼 《人参诗》:“以之疗羸疾,庸医亦奏技。”

漳滨

漳水 边。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余婴沉痼疾,窜身清 漳 滨。”后因用为卧病的典实。 唐 刘禹锡 《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诗:“乞身来闕下,赐告卧 漳 滨。” 唐 李商隐 《梓州罢吟寄同舍》:“ 楚 雨含情皆有託, 漳 滨多病竟无憀。”

昭代

政治清明的时代。常用以称颂本朝或当今时代。 唐 崔涂 《问卜》诗:“不拟逢昭代,悠悠过此生。” 宋 陆游 《朝饥示子聿》诗:“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味经斋遗书》:“经制之学,亦昭代名家矣。”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俱往矣!昭代盛世和熙朝在等待我们。”

通籍

做官。“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谓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因此后来便称做官为“通籍”。

通籍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丰年

丰硕的年景;丰收之年

瑞雪兆丰年

食贫

过贫困的生活

自我组尔,三岁食贫。——《诗·卫风·氓》

甑生尘

见“ 甑尘釜鱼 ”。

俯首

(1) 低下头

俯首做画

(2) 比喻顺从

俯首听命

僮仆

仆人

僮仆欢迎。——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清· 张廷玉《明史》

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蹇步

谓步履艰难。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四达虽平直,蹇步愧无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谐谑·嘉兴谑语》:“书中车马多如簇, 钱举人 独身走躑躅。 钱 居贫不克具舆马,又蹇步不良於行也。” 清 吴檠 《咏怀》:“曲径非不捷,由之转穷途。欲速嗟无成,蹇步愧亨衢。”

亲宾

亲戚与宾客。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 唐 白居易 《花下对酒》诗之一:“故园音信断,远郡亲宾絶。” 明 何景明 《简粹夫》诗:“倘惠长生术,高揖谢亲宾。”

岂伊

犹岂,难道。伊,语中助词,无义。《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匪他。”《后汉书·杜乔传》:“故陈资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无劝。苟遂斯道,岂伊伤政。”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颜光禄书》:“岂伊好辩,未获云已。” 唐 李白 《赠崔司户文昆季》诗:“岂伊 箕山 故,特以风期亲。”

当途

指掌握政权;也指掌握政权的人

当途者

当途之人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资治通鉴》

一一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由中

犹由衷。《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汉 之与 吴 ,虽信由中,然分土裂境,宜有盟约。”

已矣

(1)

(2)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3)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秋旻

秋季的天空。 唐 李白 《古风》之一:“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唐 韩愈 《送惠师》诗:“发跡入 四明 ,梯空上秋旻。” 明 李东阳 《见南轩赋》:“倚秋旻而长啸,惊落叶之方短。” 清 吴廷桢 《观潮》诗:“层层驾浪薄秋旻,凉波如沸鱼龙泣。” 程善之 《和孟硕狱中诗》:“漫向秋旻寄怨思,照人依旧是鬚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