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孝子

作者:韩维 朝代:宋代

公孙孝子原文

丧期著常数,在古固有之。
嗟嗟三季后,礼让俗亦衰。
亲亡有不葬,况问功与期。
公孙布衣士,未免寒与饥。
生兮已不恤,死者吾敢欺。
孝生因其心,礼大实以时。
挺然颓俗内,独以古自为。
萧萧天平山,松柏有馀悲,可以表懿行,刻此无愧辞。

诗词问答

问:公孙孝子的作者是谁?答:韩维
问:公孙孝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韩维的名句有哪些?答:韩维名句大全

韩维公孙孝子书法欣赏

韩维公孙孝子书法作品欣赏
公孙孝子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丧期

服丧的期限。《易·繫辞下》:“丧期无数。”《晋书·武帝纪》:“臣闻上古丧期无数,后世乃有年月之渐。”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自 汉 以来,丧期之数,以日易月。”

常数

(1) 固定不变的数值

(2) 平常的礼数

接待殷勤,迥逾常数

固有

从一开始就有的

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改造我们的学习》

嗟嗟

(1).叹词。表示招呼。《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2).叹词。表示感慨。《楚辞·九章》:“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唐 李颀 《行路难》诗:“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 明 张煌言 《长鲸行》:“嗟嗟长鲸尔何愚,如彼异类空屈节。”

(3).叹词。表示赞美。《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郑玄 笺:“重言嗟嗟,美叹之深。”《汉书·韦贤传》:“嗟嗟我王, 汉 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闻!” 明 陈烈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后序》:“嗟嗟树开国之勋猷,昭传世之文章。”

(4).象声词。犹溅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今惟见水异耳,嗟嗟有声,声闻数里。”

三季

(1).指 夏 、 商 、 周 三代的末期。《国语·晋语一》:“虽当三季之王,不亦可乎?” 韦昭 注:“季,末也。三季王, 桀 、 紂 、 幽王 也。”《汉书·叙传下》:“三季之后,厥事放纷。” 颜师古 注:“三季, 三代 之末也。”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愚生三季后,慨然念 黄 虞 。”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七:“三季沦 周赧 ,七雄灭 秦嬴 。” 清 方苞 《西邻愍烈女》:“昔先王知民性……自三季以后,民抗敝以巧法。”

(2).指 春秋 鲁昭公 时的 季孙氏 、 仲孙氏 、 叔孙氏 。《吕氏春秋·察微》:“以 鲁国 恐不胜一 季 氏,况於三 季 同恶。”

礼让

守礼谦让

亡有

没有。《墨子·兼爱上》:“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明 李贽 《续藏书·太子太保尚书王公》:“夫满朝皆受 宸濠 赂,独 晋溪公 与 梁公 亡有也。”

与期

预先期待。 汉 严忌 《哀时命》:“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与期。”

公孙

(1).诸侯之孙。《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禰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诸侯。”《汉书·惠帝纪》:“内外公孙。”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公孙,宗室侯王之孙也。”

(2).对贵族官僚子孙的尊称。《儒林外史》第十回:“ 蘧公孙 呈上乃祖的书札并带了来的礼物。”

(3).复姓。 战国 魏 有 公孙痤 。见《史记·秦本纪》。

布衣

(1) 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2) 平民百姓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有布衣毕昇。——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未免

(1) 实在是,不能不说是

你的发言未免长了些

(2) 不免

初次见面,未免有些拘束

不恤

<古>

不顾了

不恤人言

死者

已死的人

死者与生者

以时

(1).按一定的时间。《管子·幼官》:“藪泽以时禁发之。” 尹知章 注:“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獭祭鱼,然后修泽梁也。”《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史记·孝文本纪》:“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餘,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驩欣。”

(2).及时,即时。《汉书·匡衡传》:“ 衡 、 谭 ( 甄谭 )居大臣位,知 显 ( 石显 )等专权势,作威福,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諛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 唐 元稹 《招讨镇州制》:“如 王廷凑 遂迷不寤,诸道宜便进军,以时翦灭。”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义仓》:“ 宋 兴, 乾德 之初,天子哀岁不登,而仓吏不以时出与民,於是著发粟之制,使不待詔令。”

挺然

挺拔特立貌。《南史·柳世隆传》:“挺然自立,不与众同。” 唐 杜甫 《课伐木》诗序:“维条伊枚,正直挺然。” 宋 苏轼 《祭蔡景繁文》:“挺然不倚,视退如进。”《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东江家藏集》:“在 茶陵 一派之中,亦挺然翘楚矣。”

颓俗

颓败的风俗。《后汉书·胡广传》:“ 广 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纪纲頽俗,使束脩守善,有所劝仰。”《魏书·游明根传》:“卿独秉冲操,居今行古,有 魏 以来,首振頽俗。” 明 张居正 《三辞恩命疏》:“贪进之戒,臣先犯之,何以率先百僚,表正頽俗?” 胡韫玉 《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赋》诗:“俎豆奉典型,力与頽俗抗。”

自为

(从哲学范畴解释,自为即)自觉,自由(掌握了事物运动规律,按规律办事)

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天平山

山名。在 江苏 苏州市 西,位于 灵岩山 、 支硎山 之间。山高顶平,多林木泉石,有 一线天 、 白云泉 、 高义园 、 望湖台 等名胜。 唐 白居易 《白云泉》诗:“ 天平山 上 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松柏

(1) 松树与柏树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坚贞的洁操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言。——《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够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表示许可

现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坏;还好

她的英语还可以

(4) 很;厉害

这真闲得可以

懿行

善行

无愧辞

诚信而没有言不由衷的话。《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赵孟 ﹞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 晋国 无隐情,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把臂有多日,开怀无愧辞。” 唐 李商隐 《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诗:“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