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作者:王吉昌 朝代:元代

行香子原文

震乙情柔,酷爱庚金。
角商和、律应清音。
木人鼓掌,石女调琴。
显巧施仁,勤行义,道情深。
二物相融,交互浮沉。
火煎烹、体变而金。
开蒙既济,阳炼胜阴。
得复根元,分魂魄,识真心。

诗词问答

问:行香子的作者是谁?答:王吉昌
问:行香子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行香子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吉昌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吉昌名句大全

王吉昌行香子书法欣赏

王吉昌行香子书法作品欣赏
行香子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酷爱

极其爱好;非常热爱

商和

和解。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二折:“二公休争坏了儒家体面,我请你吃杯茶,商和了罢。”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小叔叔,你与哥哥商和了也。”

清音

(1) 清越的声音;清亮的声音

山水有清音

(2) 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如普通话语音中的 p、t、k、f、s等

木人

(1).木制的人像。《战国策·燕策二》:“ 宋王 无道,为木人以写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絶兵远,不能攻也。”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魏书·高道穆传》:“刺史 李世哲 即尚书令 崇 之子,贵盛一时,多有非法,逼买民宅,广兴屋宇,皆置鴟尾,又於马埒堠上为木人执节。”《宋史·舆服志一》:“记里鼓车,一名大章车……行一里则上层木人击鼓;十里则次层木人击鐲。”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 公输子 削木人为御, 墨翟 刻木鳶而飞, 武侯 作木牛流马。”

(2).喻指冷酷无情或痴呆不慧的人。参见“ 木人石心 ”。

(3).五行说认为人禀天地五行之气而生。受木气多者为木人。木人之外形、禀性皆象木。 隋 萧吉 《五行大义·论人配五行》:“《禄命书》云:‘金人刚强自用,木人多华而雅。’” 明 王廷相 《雅述》下:“或曰,木人见漆则疡。世之木人多矣,而疡者间有之,不木而疡者亦有之。”

(4).即木夯。木制的打夯工具。

鼓掌

(1) 拍巴掌

(2) 今多表示赞成或欢悦的意思

等我明日得了官,你就从贡院里鼓着掌,掴着手叫到我家里来。——关汉卿《状元堂陈母教子》

石女

又名“实女”,处女膜闭锁,无 * 或 * 发育不全而不能 * 的女子

调琴

弹琴。《汉书·扬雄传上》:“阴阳清浊穆羽相和兮,若 夔 牙 之调琴。” 唐 郑谷 《献制诰杨舍人》诗:“窗下调琴鸣远水,帘前睡鹤背秋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何处调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

行义

躬行仁义。 汉 刘向 《说苑·指武》:“纵马 华山 ,放牛 桃林 ,示不復用。天下闻者咸谓 武王 行义於天下,岂不大哉。”《后汉书·鲁恭传》:“今边境无事,宜当修仁行义,尚於无为,令家给人足,安业乐产。”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

(1).品行,道义。《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餘,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史记·酷吏列传》:“始 汤 ( 张汤 )为小吏时,与钱通。及 汤 为大吏, 甲 ( 田甲 )所以责 汤 行义过失,亦有烈士风。” 清 袁枚 《新齐谐·陈圣涛遇狐》:“喜君行义甚高,开我之箱,分文不取,亦足敬也。”

(2).指履历,事迹。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予即爱其( 韦应物 )诗,因考次其平生行义官阀,皆有凭藉始终,可概见如此。”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谨具歷官行义,牒付史馆,俾传循吏者采览焉。”

道情

曲艺的一个类别。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始用渔鼓、筒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如陕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四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表演形式

交互

交替地

交互使用两种方法

浮沉

在水中时而浮起,时而沉下,指随波逐流,也比喻盛衰,升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煎烹

谓烧煮食品。 唐 韩愈 刘师服 《石鼎联句》:“巧匠斲山骨,刳中事煎烹。”

体变

诗文体制或风格变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於巧义,庸事或萌於新意。”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神翰 顾 不一,体变 钟 兼两。” 元 张翥 《寄题顾仲瑛玉山诗一百韵》:“语奇凌 鲍 谢 ,体变失 卢 杨 。”

开蒙

旧时指儿童入书塾接受启蒙教育;泛指开始教儿童识字学习

既济

(1).《易》卦名。离下坎上。《易·既济》:“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孔颖达 疏:“济者,济渡之名,既者,皆尽之称。万事皆济,故以既济为名。”《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坎水阳德,从悲天悯人上起的,所以成了个既济之象;兑水阴德,从愤懣嫉妒上起的,所以成了个革象。”

(2).指皆济,已完。 郭沫若 《百花齐放》诗序:“这里有‘既济、未济’的味道,完了又没有完。”

根元

根源;根本。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其根元可考也,形理可求也。” 五代 齐己 《言诗》:“毕竟将何状,根元在正思。”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幽媾》:“少不得花有根元玉有芽,待説时惹的风声大。”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谓宗教根元,在乎信仰,制度戒法,悉其荣华。”

魂魄

旧指附于人体的精神灵气,俗称人体有三魂七魄

真心

(1) 不含欺诈或欺骗的

(2) 心意真实恳切

真心诚意地想娶她为妻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